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川普退群 文章列表
#
川普退群
約 1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中美聚焦》2025年中美關係6大看點
剛剛到來的2025年對中美關係及世界局勢至關重要。川普(DonaldTrump)「二進宮」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一方面,中美各自的經濟發展都到了一個關鍵節點,川普加徵更高關稅和施行更苛刻的移民政策,不但會拖累中國及其他經濟體經濟復甦、加重財政負擔,也必然推高通膨,降低美國國內經濟增長動能。在地緣政治層面,外界也寄望於川普能夠為當下中東和烏東的地緣衝突提供解決方案,並在穩定中美關係、探索雙邊新型合作方面取得突破。
陸岑
2025-01-06 07: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觀點投書:川普關稅戰-關稅是解決問題的手段,還是中斷合作的導火索?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將會對進口至美國的商品加徵10%至20%的關稅,而在勝選後,他表示將會對美國三大主要貿易國: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國分別課徵前兩者25%以及後者10%的關稅。此外,川普以關稅作為貿易武器試圖阻止這些國家向美國走私毒品以及非法越境移民,也可視為他願意在第二任期立刻毀掉他在第一任期簽署的墨西哥—加拿大—美國貿易協議。川普利用關稅戰試圖談判與貿易無關的問題,不僅為出口國帶來影響,這些關稅也將因成本的上升而使部分關稅最終由美國人民負擔,與他提及的「降低通膨給美國人民的壓力,提升人民消費力」更有些背道而馳。
李筠甄
2024-11-30 05:3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李天浩觀點:未來一中的和平統一架構倡議
2023年6月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大會後,趙春山發表文章,轉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訪台演講時指出:『北京對台灣三黨的總統候選人皆缺乏信任感;因此,無論最後何人勝選,中共都會持續對台灣施壓,並要求他們接受「九二共識」。』;趙春山認為『選後的兩岸關係,不會留在原地打轉。台灣必須做好現狀可能隨時遭到片面改變的心理準備,必須對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超前部署」,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主張。』文章中同時表達『長期以來,兩岸交流的特色就是台灣的民間走在官方前面』,北京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李天浩
2023-10-21 07:10
評論
政治
專欄
VIP
政經解密
林庭瑤專欄:絕不疑美的賴神,為何反遭美國質疑?
賴清德主掌的民進黨,徵召李正皓、雞排妹出征立委選舉,被黨內同志罵到臭頭。賴清德剛愎自用犯的錯,不只在提名作業,在國際事務層面,更是不知凡幾。賴清德談兩岸是「兄弟之邦」遭各方圍剿,被獨派幹譙到無力,北京痛批偽善,連美國也在懷疑賴神,憂心他成為戰爭總統。
林庭瑤
2023-05-27 06:4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張登及觀點:美中「寒戰」陰霾中的三道微光
「寒戰」(ChillyWar)一詞起源於蘇聯領袖布里茲涅夫形容美國科技優勢對莫斯科的壓迫。近期又有人形容克里米亞兼併,再度開啟了俄國與西方的「寒戰」。筆者認為「寒戰」比「冷戰」更適合形容當前的中美關係,有三個原因。
張登及
2021-11-17 07:1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碳中和鋼鐵生產芻議
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ChangePerformanceIndex,CCPI2021)已於2020年底按多年來的慣例由德國看守(Germanwatch)揭曉,這個指標的評鑑是以涵蓋溫室氣體排放90%的61個國家作比較,其評鑑的四大因數包括了: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20%、能源使用20%及氣候政策20%,61國評鑑的排名如下列附件1,台灣的排名異常難堪,居倒數第5名,至於台灣在評鑑的四大因數及其各分項之表現,則列如下附件2供讀者參酌。
胡僑華
2021-05-12 05:4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林建山專欄:臺灣該怎樣應對拜登新政
拜登新政所將採取的全球化戰略及對華戰略,對於包括臺灣在內的亞洲經濟及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將造成極大而且重大的衝擊影響,及早提出因應調適對策,有絕對的必要。
林建山
2021-02-17 06:50
評論
國際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林建山專欄:美中大國博弈陷阱對台灣的衝擊
美中大國博弈掀起3大宏觀陷阱,對亞洲區域經濟與台灣的衝擊,不容小覷。
林建山
2021-02-03 06: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馬紹章觀點:真小人與偽君子─中國必須接受美國霸權?
二十一世紀是美中競逐的世紀,結果如何,各方關切。拜登當選,又能有多大的影響?或許我們應該看得更深一點,更遠一點,因為這是戰略思考的起步。
馬紹章
2021-01-29 07: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張倩燁專欄:布林肯的中國政策從理想轉現實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JoeBiden)任命的國務卿布林肯(TonyBlinken)是資深政策人士,也曾在歐巴馬(BarackObama)時期任職國務院,因此拜登時代的對華政策會不會「回到歐巴馬」時期也備受關注。
張倩燁
2020-12-12 09:10
VIP
國際
政治
新新聞
多邊主義是拜登和習近平的通關祕語
十一月二十日,拜登(JoeBiden)七十八歲生日隔天,《華爾街日報》(WallStreetJournal)以社論《生日快樂,喬》(“HappyBirthday,Joe”)來為其祝壽,但文中充滿了對他高齡的擔憂,認為他的身體狀況應該透明化,隨時讓大眾了解。
林廷輝
2020-11-27 19:00
評論
國際
專欄
何思慎觀點:川普敗選,菅首相仍須堅定「自主外交」
據《共同社》報導,在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的情況下,日本將暫緩首相菅義偉的首次訪美行程,直至明年1月20日拜登就任。此是否意味菅內閣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偏好現任總統川普連任,亦或看淡未來的美日關係?其實不然,川普2016年當選之初,安倍即異於過往對美外交的操作,在川普就職前訪問紐約,赴川普大樓(TrumpTower)與候任總統進行會談,應是日本對非典型政治人物川普的陌生與缺乏信任,為顧及日本外交的基礎,安倍須預作因應。
何思慎
2020-11-13 06:50
新聞
國際
科技
喊出中國2060碳中和 習近平聯合國大會打「氣候變遷牌」 葫蘆裡賣什麼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宣布,中國決定「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德國之聲
2020-09-24 08: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陳國祥觀點:台灣該押寶川普還是拜登?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50天,除非10月舉辦的三場辯論會一面倒,證明拜登老年癡呆症嚴重,不堪大任,否則川普連任應很困難。但從近日拜登在演講中為了找小抄而跳針的窘態來看,咄咄逼人的川普在辯論會中技術擊倒反應遲鈍的拜登,可能性是相當大的,所以誰將勝出還有變數。
陳國祥
2020-09-17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拜登外交政策》面對二戰後最混亂局勢 這2件事成上任首要課題
高齡77歲的美國前副總統拜登,這次代表民主黨與現任共和黨籍總統川普角逐白宮大位,相較於毫無外交經驗的川普,拜登在當聯邦參議員期間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擔任副總統時又協助時任總統歐巴馬處理全球議題的要角之一,若拜登若成為白宮新主人,他要面對的是二戰結束以來,最混亂的國際局勢,而重建美國領導地位及抗疫則是首要任務。
簡恒宇
2020-09-07 09:0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川普退群,中國當家,世界衛生組織何去何從?
如果「退出」、「放棄」可以當成國家領袖的政績指標,那麼美國總統川普有希望被後世尊為21世紀最偉大的領導人。2017年1月上任以來,川普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退出《巴黎協定》(ParisAgreement)、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退出通稱《伊朗核子協議》的《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退出美國與俄羅斯的《中程飛彈條約》(INFTreaty)、退出《開放天空條約》(TreatyonOpenSkies)……
閻紀宇
2020-07-14 06:10
評論
國際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何思慎觀點:RCEP箭在弦上 臺灣恐成「化外」
11月4日,在曼谷舉行的第三屆「RCEP峰會」宣布除印度之外的15個成員國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目標在2020年簽署,此協定涵蓋半數的全球人口及近40%的全球貿易總量,占全球生產總額(GDP)的35%,為至今規最大自由貿易區。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Modi)考量其製造業之競爭力不足因應市場開放的衝擊,致使貿易逆差激增,決定暫不加入,印度的保留態度雖為RCEP投下變數,但RCEP談判進程邁步向前為不爭事實,此對亞太區域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形成極具意義,臺灣無法等閒視之。
何思慎
2019-11-11 06:50
評論
國際
專欄
瑞典來鴻》歐洲人的智慧與彩色小卡片,令川普「求和」
川普向歐洲「求和」這個偶然事件,其實是必然的結果。雖然歐盟和美國暫時偃旗息鼓,避免了百萬人失業,但歐洲只能稍稍喘一口氣,我們並沒有到彈冠相慶的時候。目前雙方還只有一個「意向書」,那是隨時可被川普的一個推文隨意推翻的。
(瑞典)茉莉
2018-08-11 06:20
評論
國際
專欄
瑞典來鴻》為烤熟雞蛋燒掉大廈─談川普「退群」的原因
人們都喜歡看驚險的特技表演。一般雜耍藝人的頂碗、踩鋼絲表演,很能博取看客們的叫好。西方傳統特技如吞劍、籠中格鬥,更因其殘忍而使人倍感刺激。
(瑞典)茉莉
2018-07-29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