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台灣該押寶川普還是拜登?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舉行,現任總統川普確定將迎戰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50天,除非10月舉辦的三場辯論會一面倒,證明拜登老年癡呆症嚴重,不堪大任,否則川普連任應很困難。但從近日拜登在演講中為了找小抄而跳針的窘態來看,咄咄逼人的川普在辯論會中技術擊倒反應遲鈍的拜登,可能性是相當大的,所以誰將勝出還有變數。

站在台灣立場,究竟應該押寶川普還是拜登?答案似乎不辯自明,川普敲打中國不遺餘力,而且沒能命中要害,他若連任還會繼續給中國苦頭吃;相形之下,拜登政治生涯的親中舉措不勝枚舉,加上他個性溫和,政策多求平穩,若擔任總統很可能調整川普驟雨狂風式的制中作為,對台灣可能不利。這個研判未必可獲印證,因為中美戰略對抗的格局已定,未來誰當總統都要在這個格局中作決策,差別可能只在策略與風格不同而已。

川普和拜登都指摘對方在中國問題上軟弱無能。其實,兩人在備受關注的對華貿易問題上沒有太大差別,在支持台灣安全需求等其他方面的趨同也很明顯,川普對華的話語和措施有夠強硬,但拜登不遑多讓,他認定中國將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挑戰,不僅是在貿易方面,而且在其他所有問題上,所以不可能輕縱中國。兩人目標一致,只是戰術不同;有人甚至認為,拜登比川普讓中國更難纏,因為他的國際連結和外交手腕優於川普,對付中國更有效。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AP)
美國總統川普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見圖)都指摘對方在中國問題上軟弱無能。其實,兩人在備受關注的對華貿易問題上沒有太大差別,在支持台灣安全需求等其他方面的趨同也很明顯。(資料照,AP)

對於美中台三角關係進入零和關係的台灣而言,美中愈是有效遏制中國,愈能獲得嘉惠。如同拜登顧問兼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古適必(A. Goolsbee)所說,拜登和川普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這位前副總統能夠「帶動盟友」,特別是在知識產權盜竊等問題上。他深信協調聯盟才可使制裁或關稅真正有效。

川普整個總統任期都對中國採取強硬措辭與措施,多次強調他是唯一能與北京抗衡的人,冠狀病毒大流行後更是狠勁十足,強硬措施綿密出台。不過,拜登和川普一樣,都認為中國不老實,老愛作弊,一直在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都誓言繼續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拜登同樣認為未來幾年與中國抗衡是一件棘手之事,但他傾向於保持平衡,因為認為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體中,不能像川普那樣,只在美國周圍築起橋樑。他和川普都要組織聯盟共同遏制中國,但論國際人望和處世能耐,兩人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川普喜歡誇大其辭,搞大動作,把自己打造為反中英雄。他揚言「終止依賴中國」,又說第二個總統任期將把100萬個製造業工作職位從中國轉回美國、為這樣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從中國採購的公司將與聯邦政府合約無緣、要讓中國對病毒蔓延到世界承擔全部責任。他還宣稱,如果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成功入主白宮, 中國將會「擁有」美國,而美國人將不得不學漢語。仔細推敲可發現,其中多是浮誇不實之論,實現的可能性很低,但在虛張聲勢上已經占了上風。 (相關報導: 日本人被綁歷史問題未解》安倍晉三向國人致歉 北韓等新首相出爐再做打算 更多文章

川普做足壓制中國的態勢,拜登則強調追求實效。例如,他抨擊川普的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嚴重失敗」,因為美中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有違初衷,而且兩國貿易協議是「無法執行的」,因為全是北京「模糊、無力、老套」的承諾。他的外交策略顧問拉特納(E.Ratner)明白表示,在應對中國挑戰方面,美國應增強自身競爭力,若要與盟友關係更緊密,還應忘卻「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策略。他認為,美國要修正自己以及自己與盟友的關係,而不是只有強迫中國改變。他指出:「假如我們(西方)團結起來,中國將承受不起忽視全球半個經濟體。這會給予我們相當的籌碼去制定未來的規則,從環境到勞工再到貿易、科技以至透明度。」這正是拜登對華政策的核心思想。

川普與習近平,2019年6月大阪「川習會」(AP)
川普(圖左)整個總統任期都對中國採取強硬措辭與措施,多次強調他是唯一能與北京抗衡的人。圖右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