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浩觀點:未來一中的和平統一架構倡議

蔡英文國慶日時表達:「和平是兩岸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為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需要比「維持現狀」更前瞻的兩岸政策

2023年6月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大會後,趙春山發表文章,轉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訪台演講時指出:『北京對台灣三黨的總統候選人皆缺乏信任感;因此,無論最後何人勝選,中共都會持續對台灣施壓,並要求他們接受「九二共識」。』;趙春山認為『選後的兩岸關係,不會留在原地打轉。台灣必須做好現狀可能隨時遭到片面改變的心理準備,必須對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超前部署」,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主張。』文章中同時表達『長期以來,兩岸交流的特色就是台灣的民間走在官方前面』,北京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20230906- 風傳媒「下班瀚你聊」主持人黃暐瀚、助理主持人雪寶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見圖)6日在「下班瀚你聊」節目對談。(柯承惠攝)
趙春山(見圖)發文表示,台灣選後必須做好現狀可能隨時遭到片面改變的心理準備,必須對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超前部署」,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主張。(資料照,柯承惠攝)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日講話表達:「和平是兩岸的唯一選項,以維持現狀作為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維持現狀」合適作為當下的和平與避戰策略,但若北京對於「維持現狀」的理解是國、民兩黨均無意推動「兩岸統一」,則會繼續施加壓力。台灣還需要未來實現「憲法一中」或「未來一中」的前瞻架構,來說服北京不要發動戰爭、不要武統台灣。

架構的三個前提假設

這篇觀點文章基於三個前提假設

第一,對於台灣而言,「安全(避免戰爭)」比「統獨」和「經濟」都更重要;因為若不幸兩岸爆發戰爭、台灣淪為戰場,制度、生命、財產都將灰飛煙滅。

第二,當下兩岸政治經濟制度差異太大,台灣民眾雖然不願意接受強加於身的統一,但也理解不可能宣布獨立(避免引戰),乃多數傾向「維持現狀」。展望未來,台灣人民未必不能接受「一國兩制」的「兩岸統一」,只是政治人物必須先得到人民的授權才能代表台灣談判「兩岸統一」,同時兩岸談判決議的「一國兩制」內容也必須得到台灣人民認可。

第三,上海公報「美方認識到(acknowledge)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並隨著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將逐步減少駐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2022.10.16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開幕式表達「堅持完善一國兩制,促進祖國統一!」、「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本倡議假設美、中的以上表述和承諾都是認真、有效的。

俄烏戰爭和哈瑪斯-以色列戰爭

2021年5月初經濟學人週刊封面的標題「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提醒台灣發生戰爭的風險和代價都很高。但在台海開戰之前,卻先後見證了俄烏戰爭和哈以戰爭,這兩場戰爭的雙方和海峽兩岸類似,都是大小、強弱差距明顯的案例,從這兩場戰爭可以觀察得到: (相關報導: 怒嗆柯文哲憑什麼要藍營選民投你 媒體人:國民黨不能自己下架民進黨嗎 更多文章

2023年10月16日,加薩走廊努塞拉特難民營遭到以色列的連日空襲、許多建築都已淪為廢墟。(美聯社)
烏俄、哈以戰爭,兩場戰爭的雙方和海峽兩岸類似,都是大小、強弱差距明顯的案例。(資料照,美聯社)

俄羅斯警告美國若介入俄烏戰爭將動用核武器,核武美國除了不願意在戰場上面對核武俄國外,美國同時反對烏克蘭將美國提供的武器投射到俄羅斯本土,避免逼普丁跳牆。2023年7月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北約表示歡迎烏克蘭在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加入,會後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接受專訪,認為烏克蘭幾乎沒有機會取得決定性勝利,且俄烏戰爭很可能會拖很久。陷入戰爭泥淖的烏克蘭,退不得又贏不了,前景堪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