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居禮夫人 文章列表
#
居禮夫人
約 2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獎獨厚男性?歷年僅58名女性摘桂冠 諾貝爾基金會副主席:不設性別配額
諾貝爾獎歷年因得主性別嚴重失衡而引發爭議,自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947名個人得主中,僅58名女性曾摘下諾貝爾獎桂冠,今年諾貝爾獎則僅有一名女性得獎者、菲律賓記者蕾莎。然而,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諾貝爾基金會副主席韓森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諾貝爾獎不會採用性別配額制度。
廖綉玉
2021-10-12 14: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化學獎知多少》最老得主97歲才摘桂冠 居禮夫人母女都是得主!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21諾貝爾獎從10月4日開始公布得主名單,6日宣布的諾貝爾化學獎一共已經頒發112次,共有185人獲獎,不過女性得主百年來僅有7人。2019年,美國學者古迪納夫(JohnB. Goodenough)因為「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貢獻而摘下桂冠,成為史上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
陳鈺臻
2021-10-06 08: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女性物理學家都到哪去了?諾貝爾物理學桂冠所埋沒的「第二性」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5日將公布獲獎名單,而攤開歷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名單,120年來216位得主中,僅有4位女性列名其中。
林璟昕
2021-10-05 14: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就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百年來僅4位女性得主!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遺囑中,諾貝爾指示要將物理學獎頒授給「貢獻出物理學領域中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蔡娪嫣
2021-10-05 08:00
風影音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男人獎」?歷年僅57位女性獲獎……2021年諾貝爾獎女力能否現蹤?
2021年諾貝爾獎從10月4日起陸續公布獲獎名單,但這個舉世矚目的獎項近年因得主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而引發爭議。自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超過900位個人得主中,居然僅有57名女性曾獲諾貝爾桂冠加冕,約佔6%,科學領域的女性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MeToo運動在2017年延燒至諾貝爾文學獎的遴選單位瑞典學院,更導致當年文學獎延後一年頒獎,在性醜聞風暴餘波盪漾下,諾貝爾獎遴選機制也再度面臨檢視。今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是否能看見女性身影,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鍾巧庭
2021-10-03 17:00
風生活
愛上有4個小孩的已婚男、獲諾貝爾獎卻備受爭議…揭不受社會價值束縛「居禮夫人」坎坷的一生
想像這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她沒有大學學歷,認真投入工作,一天工作超過10多個小時,常常忘了吃東西,有時還甚至昏倒在工作場所,需要旁人提醒她記得休息跟用餐。
方格子 Vocus
2021-03-23 12:20
風生活
教育
再也沒有「居禮夫人」!她在108課綱教科書正名「瑪里.居禮 」原因曝光
十二年國教課綱(108課綱)重視性別平等,2年前透過「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將「居禮夫人」正名為「瑪里.居禮」,新版教科書近期已陸續完成修改。
中央社
2020-07-25 08:13
新聞
國際
歷史
居禮夫人家5座諾貝爾獎,有3座就是化學獎!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知多少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19諾貝爾獎從10月7日開始公佈得主名單,今(9日)宣布的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頒發110次,共有180人獲獎,不過女性得主百年來僅有5人。
陳鈺臻
2019-10-09 09:00
評論
國內
專欄
觀點
文化
鄧鴻源觀點:清明節,太太到底要不要幫夫家掃墓?
清明節又將到了,有一個困擾大家的問題是–「清明節,太太到底要不要幫夫家掃墓?」
鄧鴻源
2019-03-17 07:00
新聞
國際
歷史
教育政策、隱性偏見、刻板印象…百年來僅3位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名單出爐,獎項得主之一是史崔克蘭(DonnaStrickland),她摘得科學界至高殊榮。然而很多媒體報導聚焦的角度卻在她是繼居禮夫人(MarieCurie,190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與瑪麗.格佩特-邁耶(MariaGoeppert-Mayer,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史上第3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BBC News 中文
2018-10-25 19:00
新聞
國際
科技
「為女物理學家的存在慶祝」史上第3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史崔克蘭以生涯第一篇研究獲殊榮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美國科學家艾許金(ArthurAshkin)、法國科學家穆胡(Gérard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Strickland)因為「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共獲殊榮。96歲的艾許金是史上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而史崔克蘭則是1903年居禮夫人、1963年格佩特─梅耶以來,史上第3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國際中心
2018-10-02 21:15
新聞
政治
居禮夫人、關西機場變媒體焦點 黃重諺嘆:何時討論事情只剩黨同伐異?
諾貝爾獎得主「瑪麗・居里」正名、關西機場「假新聞」事件近日成為媒體、輿論及政論節目焦點,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今(20)日晚間感嘆表示,到底是什麼時候,討論事情只剩彼此喜歡、討厭,而非知識本身,而討論的目的,只剩下黨同伐異或是羞辱對方?!
周思宇
2018-09-20 22:15
風生活
教育
風歷史
把「居禮夫人」改回她的本名,就是沒事找事做?呂秋遠嘆:台灣男尊女卑觀念仍深植人心
我們小時候習以為常的「居禮夫人」稱謂,在課綱委員會引起討論,認為應該要完整的呈現全名。這件事引起了議員的關注,認為這是意識型態作祟,原本引起了網路上一番論戰,不過在教育部和稀泥的態度下,只有一天的熱度,很快就被抹黑成「沒事找事幹」的一件無聊破事。
呂秋遠
2018-09-20 06:57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居禮夫人」冠夫姓 教部再轉向?國教院:全面檢視外國學者姓名翻譯
教育部日前召開課程審議會,會中有人建議將諾貝爾獎得主「居禮夫人」改回本姓或使用全名,引發熱議;教育部曾澄清,居禮夫人一直都是居禮夫人;但隔天傳出因府院不滿,民進黨內罵翻,教部再轉向。國家教育研究院今(19)日表示,將召開「外國學者人名譯名審譯會」討論。
吳秉蕙
2018-09-19 22:58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蔡英文少發點脾氣,天下多點太平
國事如麻,但不能如芝麻。台灣最麻煩的正是國事只如芝麻,而且,掉了一地,撿都撿不完。這些事本來不複雜,偏偏捲入政治,還接近選舉,就治絲益棼,簡單不易。
主筆室
2018-09-19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王宗偉觀點:「夫人」怎麼來的?不懂西方歷史傳統鬧的笑話
像筆者這樣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世代,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娛樂都沐浴在英治時期港片的洗禮中。在那時的港產警匪片中香港警察向長官敬禮時都會標準動作的說「YesSir」,成為一個特定電影的註冊商標。但問題來了,如果眼前的長官是女性不是先生的話,這個敬禮動作的英文要怎麼說呢?要說「Yesmadame」。
王宗偉
2018-09-19 05:50
新聞
國際
國內
「她不只是居禮先生的太太!」 波蘭台北辦事處:歐洲都使用全名,讓大眾認清她是獨立個體
教育部12年國教課綱審議委員會日前討論自然領域課程綱要,會中有人提議重視性別平等,建議把諾貝爾獎得主居禮夫人改回本姓或使用全名,針對此「正名」爭議,波蘭駐台外交代表機構「波蘭台北辦事處」表示,歐洲均使用她的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而非只是「居禮夫人」,很高興我國有課綱委員提議「正名」,讓大眾清楚認知她是1個獨立的個體。
簡恒宇
2018-09-18 18:05
新聞
政治
國內
獨家》「居禮夫人還是居禮夫人」?府院憤怒、黨內罵翻!正名爭議教育部再轉向
居禮夫人是否「正名」爭議,教育部昨一度澄清,指國家教育研究院現行公告的翻譯名詞中,居禮夫人一直都是居禮夫人,未來教科書審定也朝規定辦理。不過,教育部這個形同「不正名」宣示,府院超不滿,民進黨內各系統罵翻,甚有核心圈幕僚怒罵「葉俊榮在幹嘛?」在引爆怒火後,教部已重新更改立場。
顏振凱
2018-09-18 10:35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新課綱爭議》鍾沛君槓上林穎孟 教部:居禮夫人還是居禮夫人
教育部課審大會昨(16)日通過自然領域課程綱要,外傳基於性別平權,未來課本內擬將居禮夫人改回娘家姓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或以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此引起國民黨北市議員參選人鍾沛君不滿,認為是民進黨意識形態作祟所害,遭同選區時代力量議員參選人林穎孟反嗆,請已婚的鍾沛君自稱是「吳太太」!
黃婉婷
2018-09-18 08:40
新聞
國際
國內
歷史
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到底要如何稱呼?教育部:還是用「居禮夫人」
媒體今天報導,未來教科書可能不會再出現「居禮夫人」,教育部表示,教科書的翻譯名詞以國教院公告內容為準,國教院指出,翻譯名詞仍遵循一般學術機制使用「居禮夫人」。
中央社
2018-09-17 22:58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