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家裡蹲 文章列表
#
家裡蹲
約 4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藝文
國際
盼解決「不登校」問題 日本高校推元宇宙課程讓學生以虛擬分身上課
日本外國記者中心(ForeignPressCenterJapan,FPCJ)以「可以透過虛擬化身上學的遠端制高中所拓展的學習可能性」為主題,今(19)日舉辦面對外國記者的新聞簡報會,在記者會上,針對「不登校」學生是否能透過元宇宙更容易與他人交流一事,勇志國際高等學校教務主任櫻庭輝典表示,目前在高中就讀的學生或剛入學的學生當中,大約有七成曾經有不登校的經歷,在元宇宙學習的學生中,也有不少經歷過不登校,甚至曾經是家裡蹲的情況,確實有這樣的學生存在。
黃信維
2025-02-20 08:10
風生活
教育
心理
哪些小孩長到青少年容易變壞?3種情況最容易劣化,恐中輟觸法還被騙
許多青少年的心中都有個期盼:希望自己能跟大人一樣。大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成熟世故的一面,成了他們心中無限的嚮往。而嘗過這種光鮮滋味的孩子,要他們變回一般純樸的國中生、高中生,幾乎是很難。就好似看過滄海就難為水,眼下同學的單純生活,他們看不上眼。他們會覺得班上同學好幼稚、好俗、好窮、好醜、沒品味……
寶瓶文化
2025-02-03 12:12
新聞
國際
經濟
年輕男性「轉大人」卡關!華爾街日報:美國未來經濟恐怕不會好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年輕男性相較於女性更傾向與父母共居屋簷下,過去10年就業參與未見成長。年輕男性的困境不僅影響個人,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恐怕美國經濟的復甦之路會更加艱難。
國際中心
2024-09-30 09:26
新聞
國際
「我的孩子不跟我說話....」為了更瞭解繭居子女,這些韓國父母選擇自囚三天
在韓國的「幸福工廠」(HappinessFactory)裡,連接每個小房間與外界的唯一通道是門上的餵食孔。
BBC News 中文
2024-07-01 10:59
風生活
國內
職場
台大理組畢業找不到工作!他狂投科技業卻收到無聲卡,一票苦主認同:已經躺平
2023年期間,竹科傳出裁員潮,不過至今景氣仍未恢復,不少民眾稱今年科技業很凍,一名去年畢業於台大的網友即分享,畢業至今,投遞履歷至各大科技業公司,卻還沒上岸,目前只收到年薪105萬的純軟offer,距離自己年薪150萬的目標仍有差距。文章曝光後即引起熱議,許多同業也紛紛表示認同。
徐華蔓
2024-04-24 13:13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義無反顧拚一次,就拚得出「關鍵少數」嗎?
自從搶到選前凱道造勢場地、被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酸「沒那個卡稱,不要吃瀉藥」後,本來只能家裡蹲、坐困愁城的柯P,瞬間像是大力水手吃下菠菜般,開始展現出驚人的動員實力,讓藍綠兩大黨都不敢再小覷。即便政論名嘴們再怎麼貶抑,認為壯觀的空拍照只是選在鬧區辦活動、合併觀光人潮的「假象」,但無可質疑的是,白營確實有一批為數頗豐的死忠支持者,是怎麼樣都不會隨著藍綠消長而位移,讓柯能夠一路在資源相對稀缺的選戰中,走到當前三足鼎立的態勢,殊是難得。
江欣彥
2024-01-01 06:00
評論
政治
專欄
蔡富澧觀點:民眾黨要突圍─抓住青年,放眼未來
11月23日,非綠陣營的馬、侯、朱、柯、郭五人在君悅飯店合演了一齣政治鬧劇,藍白合正式宣告破局,2024總統大選回到藍綠對決,代表第三勢力的白色陣營民調持續滑落,柯盈配也幾乎被宣判出局,眼前這種局面在當日會談不歡而散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如今民眾黨面臨的是總統落選、立委席次不理想、政黨快速泡沫化,這也是許多政客、名嘴預先為民眾黨寫好的劇本,能不能破除預言突圍而出,就看未來柯文哲及其率領的民眾黨的作為了。
蔡富澧
2023-12-08 06:4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總統大選三腳督與美中角力變局
是非成敗轉頭空
林白水
2023-12-02 06:10
評論
政治
吳典蓉專欄:看不起柯文哲?還是看不起年輕人?
面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年輕人支持度偏高的現象,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直言,因為「年輕人覺得他很好笑,但好笑就可以當總統嗎?」如果國民黨還想爭取年輕選票,多幾次這樣的發言絕對有反效果,因為這不是看不起柯文哲,而是看不起年輕人!
吳典蓉
2023-11-30 06:20
新聞
政治
藍白不合後開嗆!侯友宜諷「不要臉的一定死」 柯文哲這樣回
藍白合自破局後,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繼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副手趙少康嗆,要把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民調打到20%以下,侯友宜日前更在替藍小雞站台時脫口而出,「不怕死的人遇到不要臉的人,不要臉的人一定會死。」被外界質疑是在暗諷柯文哲。而對此,柯文哲則回應,心存善念,把每個人都當好人看待。
張庭維
2023-11-27 13:11
新聞
政治
柯文哲淪「家裡蹲」?趙少康強調「政黨實力」酸:看他現在去哪辦活動?
藍白合破局後,國民黨不讓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幫立委小雞站台,而柯文哲在大選登記後第一天也沒有任何公開選舉行程,遭外界酸是「家裡蹲型總統候選人」。對此,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副手趙少康表示,現在這問題就是藍白合在協議時,希望納入政黨實力原因,「你看柯文哲現在去哪裡辦活動?」
張庭維
2023-11-26 12:10
新聞
政治
神隱半天遭酸只能「家裡蹲」 柯文哲曝登記參選後首日無行程原因
有名嘴酸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25日整天沒有行程、是因為只能「家裡蹲」,沒有地方可以去,事實上,柯文哲上午有被媒體拍到出席在台大醫院的一場閉門研討會,晚間柯文哲也在臉書說明今日無行程的原因,主要是這段時間因為在野整合的問題,他自己、團隊,及所有關心政局的台灣民眾,都需要一點時間消化。
駱肇樑
2023-11-25 22:08
地方新聞
台北
從廣告行銷轉業水電裝配 北分署助二寶媽「小琦」跨域 重返職場
31歲的小琦(化名),在公司任職期間懷了第二胎,卻因公司政策被迫調離現職,她只好辭職回歸家庭。後來隨著孩子出生,小琦打算重返職場;前(110)年,她報名參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開辦的「水電班」,透過職業訓練學到了第二專長,更考取「室內配線乙級證照」,與老公共同經營水電行。小琦以自身的經驗,鼓勵與她際遇相似「家裡蹲」的婦女,只要決心再出發,一定能為自己職涯與人生開創新契機。
陳逸群
2023-09-15 09:36
風生活
條件不差卻一直單身,不是因為緣分未到!兩性作家曝「找不到對象」的5大關鍵
這個題目是讀者期待我分享的,原先設定是「給母胎單身者的脫單建議」,但我把「脫單」兩字拿掉了。當然和我的意識形態有關係,我在約會專家的月專欄合作已經超過三年了,照理說我應該要鼓勵大家各種方式脫單,才不枉費專欄稿費啊!在此感謝約會專家給我文字創作最大的尊重與自由度,讓我從我的觀點來分析單身這件事。單身者真的需要脫單嗎?與其為脫單而脫單,在沒有準備好時害人害己,不如先做好「認識自己」這門功課!為何有人去約會聯誼能找到戀愛對象,有人參加數十場都沒有效?理解問題本身之後,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艾姬的情慾故事
2023-07-17 09:30
風生活
職場
為何女性擔任主管的比例不如男性?過來人揭2大殘酷原因,不只是因為結婚生子
小莉跟小琳在超商的餐桌吃著微波午餐,小琳先開了話題:「阿你跟阿建後來還好嗎?」
方格子 Vocus
2023-07-09 1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經濟
脫下「孔乙己的長衫」:讀完大學也拿不到期望薪資,中國年輕人從「藍領」工作找出路
26歲的張靜靜在中國重慶農村出生長大,本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寒窗苦讀,考上大學,成為村裡人的驕傲。但在2019年大學畢業後,她發現不但沒有獲得一技之長,甚至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連期望的薪資也達不到。
BBC News 中文
2023-06-27 13: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昔日博士賣雞排、明日大學喊缺工 8千位教授退休誰來補?
全國至少8000名大學教授將在未來10年內陸續退休,然而,台灣不但在大學教授長年低薪的情況下,造成有志教職的年輕學者不斷流失,學生也因過去「雞排博士」的窘境而對博士學位望之卻步,當資深教授退休潮來臨、連頂大也有銜接困難時,即將發生的高教缺工危機有解嗎?
吳尚軒
2022-04-25 09:00
新聞
國際
下班經濟學
歐吉桑很孤獨,疫情又讓他們更沒存在感? 專家:保持一點距離,勝過刻意相處
疫情開啟了以保持社交距離為前提的「新日常」,人們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應該存在怎樣的人際關係。日本中老年男性由於其獨特的溝通文化與價值觀,被「歐吉桑孤獨研究家」岡本純子認為是「全世界最孤獨」的一群人。岡本警示,在疫情時代,歐吉桑們可能會越來越孤獨。
nippon.com
2021-03-18 07:20
VIP
國際
新新聞
你的美妝美食.他的血淚童年1》世襲貧窮、被迫輟學 棕櫚油產業埋葬無數孩子的未來
印尼與馬來西亞有著廣大的油棕園,供應全球逾85%棕櫚油,有著「世界油王」美名,而用途廣泛的棕櫚油年產值預計在今年超過928億美元(新台幣2.7兆元),但豐厚利潤背後其實是埋葬了無數貧困孩童的童年與未來為代價。
廖綉玉
2021-01-16 18: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報復性旅遊釀禍?2020交通事故創10年新高 一探車禍死亡事件關鍵字
2020年是艱困的一年,然而除了疫情,很多人可能沒有發現,這一年國內大大小小的車禍也變多了!根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至10月全國發生近30萬件交通事故,不但刷新近10年同期新高記錄,還導致2467人死亡。專家指出,可能導致交通事故增加的因素很多,以國內情況分析,車輛、高齡用路人持續攀升,無疑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此外,疫情引發的「報復性旅遊」潮,國內各大景點每到假日便被人車塞爆,恐怕也是事故變多的原因。
黃天如
2021-01-05 08:4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