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男性「轉大人」卡關!華爾街日報:美國未來經濟恐怕不會好

紐約華爾街上的巴士。(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年輕男性相較於女性更傾向與父母共居屋簷下,過去10年就業參與未見成長。年輕男性的困境不僅影響個人,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恐怕美國經濟的復甦之路會更加艱難。

父母都想確保孩子成年後自立,但對於Dan和Joana Moreno夫婦的四個成年子女來說,只有女兒達到了這個目標:她最近從商學院畢業並訂婚;她的三個兄弟卻仍然住在邁阿密的童年臥室,其中兩個人甚至輟學,最大的一個也從未上過大學。他們唯一的工作經驗就是在家族企業工作。

「這裡出了問題,」Flamingo Appliance Service連鎖維修店的老闆 Dan說。「我們愛他們,我們喜歡有他們在身邊,但這不是建立生活的方式。」

事實上,美國兒女的人生軌跡正在分化。面對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年輕女性正在抓住眼前的機會,而年輕男性卻在苦苦掙扎。這種現象在過去十年中逐漸形成,但卻因疫情而變得更加嚴重。疫情使職業、學業脫軌,並孤立了朋友和家人。其結果對經濟有很大的影響。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分析,25-34歲男性的勞動參與率從2000年的95%下降到2024年8月的89.1%,而同期女性的參與率則從72.5%上升到78.5%。這意味著,相比2004年,現在有超過70萬名25-34歲男性退出了勞動力市場。同時,2023年有五分之一的25至34歲男性仍與父母同住,而女性的比例只有12%。

馬里蘭大學的Kevin M. Roy 指出,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男性只需要出現在生活中,就能找到工作、成家立室,並得到供養,因為他們是男人。但如今這種假設已經不再成立。女性現在期望擁有比母輩更多、更好的機會,男性的改變卻恰恰相反。這造成了目標危機,尤其是對於步入成年的男性而言。

Aspen Economic Strategy Group的政策主管 Luke Pardue分析指出,在非殘障的非照顧者中,16至29歲的男性既沒有工作、也沒有上學或接受勞動力訓練的NEET族群,竟比女性多出約26萬人,分佔年輕男性的8.6%和年輕女性的7.8%。

American Institute for Boys and Men的總裁 Richard Reeves表示,許多年輕男性感覺自己並不被家庭、社區或社會所需要。這種感受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明顯。Reeves指出,男性更依賴面對面的社交活動來維持關係,而且在遭遇挫折後更難恢復。

紐約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 Niobe Way 也指出,男性缺乏表達情感的能力,因此他們的友誼連結比較不理想。缺乏社交支持,也使男性在心理上受到更大的傷害。根據美國的調查數據18至30歲的年輕男性去年獨處的時間比2019年多出18%平均每天有6.6小時的非睡眠時間是獨自度過的比同齡女性多出22%。

Equimundo組織的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二的18至30歲男性表示沒有人真正了解他們,四分之一的人說在過去一週內沒有見過家人以外的任何人。

21歲的 Ronan Convery 就是一個例子。疫情期間,他錯過了高中最後一年的畢業舞會和摔跤隊,進入大學後急於彌補失去的社交機會,結果卻迷失在一群酗酒、逃課的學生中。他的成績和心理健康迅速惡化,最後不得不休學。

Convery說,男性往往會說自己很好,而不願意接受反饋和批評,這阻礙了他們的成長。他通過個人和團體治療才克服了憂鬱。

Reeves的分析顯示,25至34歲男性的自殺率在2010至2023年間上升了30%,是所有年齡段中增幅最大的。25歲的 Ethan Myers 也表示他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看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掌控它。雖然他克服了心理健康問題但卻很難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他說:「我不確定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這就是問題所在。」 (相關報導: 「2758號決議無灰色地帶」 王毅:台灣代表已被「驅逐」出聯合國 更多文章

Moreno家19歲的小兒子Benjamin也放棄了大學,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是為了自己在讀書,而是為了家人和周圍的人。在休學9個月後,他決定重新報名參加商業課程,希望能在春季重返全日制學校。他說:「我想再試一次,我希望這是為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