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宇宙射線 文章列表
#
宇宙射線
約 3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品味生活
汽車
邁向宇宙,Bridgestone 公布兩款月球車專用輪胎
Bridgestone近年來大力推動載人月球車輪胎的研發工作,透過移動領域創新成果,支撐人類的登月之夢。日前Bridgestone再度公布兩款全新的一體成型輪圈概念設計,設計目的同樣是支援中小型月球車。
小七車觀點
2025-04-09 11:38
新聞
國際
歷史
科技
240億公里外的奇蹟!NASA隔空修好47歲太空船,「航海家一號」在太陽系外繼續執勤
以240億公里締造人類史上飛行距離紀錄的「航海家一號」,去年11月因為太空船的記憶體發生故障、無法再傳回有意義的觀測數據。然而在NASA工程師的不懈努力之下,這艘1977年發射升空的老爺太空船竟然「起死回生」,13日宣告繼續在太陽系外執行觀測任務。
國際中心
2024-06-18 17:10
新聞
國際
科技
美國太空人繞地飛行5963圈的新發現:在太空中待上一年,DNA端粒竟變長了!
當前美國太空人單次太空之旅的紀錄是371天,但長時間的軌道飛行會以一些令人驚訝的方式改變太空人的身體,給他們的肌肉、大腦甚至腸道細菌都帶來變化。
BBC News 中文
2024-06-14 17:30
新聞
國際
科技
政治口水或科學爭議?科學家稱:福島核處理水「氚含量很低」,中國核電廠的排氚量才高
日本核廢水排海在中國引發強烈反彈,但有科學家指,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核電國」,其核電廠排放廢水的氚含量,「比福島核電廠排放的氚含量還要高」。中方則認為,核災污水與核電廠正常運行所排放的水有根本區別。
德國之聲
2023-08-29 20:00
財經
經濟
對核電極其保守的德國,如何看福島廢水排海?
在全球多國都在擴建核電的背景下,德國卻在今年關停了所有核電站。可以說,德國是全世界在核電問題上最為謹慎保守的國家。面對引發巨大爭議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污水排放大海,德國的專家們又怎麼看?
德國之聲
2023-08-26 14:10
新聞
國際
紅色星球又一驚奇發現!火星大峽谷底下暗藏一座「水庫」,和荷蘭一樣大
根據歐洲與俄羅斯科學家15日發表在行星科學期刊《伊卡洛斯》上的研究,他們在火星上的大峽谷發現一個含有「大量水」的區域,面積約有荷蘭那麼大,而且是以「冰」的形式保存,顯示火星擁有一個大型、易於開採的「水庫」。科學家指出,這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顆紅色星球的水是怎麼存放,也協助我們尋找它的過去歷史、生命跡象並探索人類宜居環境。
蔡娪嫣
2021-12-17 14:1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李敏觀點:比了才知道,續用核電勢在必行
關心電力的讀者,看看下列數字:臺灣地狹人稠,總土地面積約為世界之0.06%,人口約為世界之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31人,低於孟加拉的1,261人,高於韓國的534人、日本的342人、是德國229人的3.2倍。2019年臺灣使用電力2,500億,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8;年人均用電量10,620度,排名第9,稍低於韓國的10,701度,但高於德國的6,468度與日本的7,364度。
李敏
2021-04-29 07:00
新聞
國際
福島125萬噸核污水怎麼辦?日本政府正式決定「稀釋後全部排入大海」,最快2041年可望排完
日本政府13日一早就在總理大臣官邸召開閣僚會議,針對福島第一核電廠不斷增加的核污水處置進行最後討論。其實日媒先前已經披露,菅義偉內閣大致已經確立「排放入海」的方針,果然在當天上午10時許,日媒紛紛以快訊報導「將以海水稀釋後排入大海」的內閣決定,此舉也被認為是邁向正式廢爐的重要決策。雖然日本政府表示「大約兩年後才會開始排放」,但《衛報》認為此舉仍將激怒鄰國,對於日本的食品安全也是一大打擊。
李忠謙
2021-04-13 10:03
新聞
國際
歷史
尼安德塔人為何滅絕?最新研究:4萬多年前地球磁極翻轉是可能因素!
史前人類尼安德塔人約在4萬年前滅絕,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19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4萬2千年前地球磁極翻轉加上太陽活動減少,可能導致像世界末日的環境,成為巨型動物群滅絕或尼安德魯人滅絕等重大事件的原因之一。
廖綉玉
2021-02-19 18:30
新聞
國際
在宇宙孤單飛行40多年的「旅行者」太空船,在離開太陽系後發現了什麼?
太陽系之外的星際空間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一直是神秘的黑暗真空,其秘密現在終於被首批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兩艘無畏的宇宙飛船所揭開。
BBC News 中文
2020-10-19 17:26
新聞
國內
軍事
新新聞
新新聞》弓三增程試射失敗,原因在太空元件失靈
前雄三飛彈總工程師張誠解釋,弓三攔截高度為四十五公里,弓三增程飛彈攔截高度提升至七十公里,已達大氣密度極低的中氣層,極易受到宇宙射線影響,因此需要使用太空元件,「只是很多東西上了太空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蕭介雲
2020-07-22 15:30
風生活
科學
到底是先有鳥,還是先有蛋?學者成功破解千年難題:第一個生下鳥蛋的不是鳥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個困惑人類幾千年的古老問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西元前322)就說過:「不可能有第一顆生出鳥的蛋,因為那樣就必須先有鳥生出這第一顆蛋。」雖然他並沒有具體提到雞,但是由於所有的鳥類(包括雞)都生蛋,而且所有的鳥都由蛋孵化而來,所以談的是同一個邏輯難題。亞里斯多德的說法也代表了許多人對這個問題的想法:是啊,鳥是從鳥蛋孵化出來的,而鳥蛋又是鳥生的;沒有鳥蛋就不可能有鳥,但沒有鳥,鳥蛋也無從產生,我們又怎麼能決定它們的先後呢?
清文華泉
2020-07-04 16:00
風影音
國際
太陽活躍度創300年來新低,將引發小冰河期?NASA科學家解釋:對地球氣溫的影響為……
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長久提供地球萬物適當的光和溫暖,但它的能量是不固定的,每11年就會進入新的循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指出太陽正處於300年來黑子數量最少的「太陽活動極小期」。1650至1715年的「極小期」使地球進入小冰河期,NASA科學家表示,但由於人類排放太多溫室氣體、帶動暖化,所以小冰河期不會再度到來。
蔡娪嫣
2020-05-21 07:10
風影音
國際
科技
回顧2018》「星際訪客」、宇宙神秘快速電波、發現「幽靈粒子」……盤點令人驚嘆的天文成就及事件
宇宙奧秘一直存在,等待著人類揭開面紗,今年一整年人類在太空領域取得許多重要成就,像是新發現了12顆木星衛星、冥王星上有山脈和平原等類似於地球的表面地形、距離地球6光年外有一顆系外行星、史上膨脹速度最快的黑洞,以及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火星和月球確是存在液態水,太空探測器和太空望遠鏡也將許多宇宙的美麗影像傳回地球。除此之外,2018年最令人驚嘆的太空成就與事件還包含:
蔡娪嫣
2018-12-29 08:20
風生活
科技
5G輻射會致癌?美國灣區小鎮緊急通過法案,反對部署基地台
許多時候因為出於不了解,我們都可能對於新的事物感到恐懼,就連被視為全球科技重鎮之一的美國灣區(BayArea)也是如此。
數位時代
2018-09-12 14:15
風影音
國際
科技
「幽靈粒子」竟是「宇宙信使」!天文學家藉由「高能微中子」首度發現「宇宙射線加速器」
去年9月22日,深藏在地球南極冰層中的感測器接收到一個訊號:一顆高能「微中子」激發出藍光。但全球天文學界立刻總動員,調集各個波長的天文望遠鏡支援,鎖定40億光年外的獵戶座,找到這顆高能微中子誕生的地方,並且證明它就是宇宙射線的「加速器」!
閻紀宇
2018-07-13 20:36
新聞
國際
太接近高空宇宙輻射!哈佛研究:空服員罹癌風險比常人高出數倍
空服員外表光鮮亮麗,又能搭乘飛機周遊世界,但夢幻職業的背後,實際上必須承擔高時數的工作壓力,與隨之而來的健康風險。最新哈佛大學研究證實,由於高空更容易接觸致癌的宇宙輻射,以及頻繁跨越時區、打算生理時鐘,因此空服員的罹癌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包含皮膚癌、大腸癌、乳癌等。
蔡娪嫣
2018-06-28 17:10
新聞
國際
軍事
把海嘯當「武器」的恐怖戰法!俄媒披露俄國海軍終極武器:魚雷核彈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5日報導,隨著世界緊張局勢升高,俄國軍方計畫恢復一項終止數十年的武器計畫:核彈頭魚雷。據稱這款魚雷長24公尺、直徑1.5公尺、航程可達50公里。這款魚雷雖然配備核彈頭,但並非直接以核彈攻擊目標,而是在水底引爆,試圖引發海嘯來對濱海城市造成毀滅式的全面打擊。
國際中心
2018-06-26 11:48
新聞
國際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6月13日──NASA太空探測器「先驅者10號」飛出海王星軌道
由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射的行星探測器「先驅者10號」在1983年6月13日抵達海王星的軌道,成為人類史上首個越過太陽系最遠行星軌道航空器,也締造第一個安然通過火星與木星間的主小行星帶、第一個拜訪木星的記錄。
魏嘉瑀
2018-06-13 07: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低輻射劑量對人體有益
美國核能學會發行的核能新聞文雜誌,2017年9月號登出〈目前的輻射防護限制:迫切需要改變( Currentradiationprotectionlimits:Anurgentneedforchange)〉[1] 一文中載「接受非常高劑量、但非致命劑量的許多生物體的壽命預期,與接受正常背景輻射的生物體相當或更長,接受高於正常的背景輻射顯現會延長壽命。…認為對醫療和核能應用輻射防護準則的適當修訂,最終將帶來重大的公共衛生和經濟效益。」換句話說,就是低輻射劑量對人體有益,與過去大眾認為輻射對人體有害的說法不同。茲解說於下:
江仁台
2018-02-23 05: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