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接近高空宇宙輻射!哈佛研究:空服員罹癌風險比常人高出數倍

(美聯社)

空服員外表光鮮亮麗,又能搭乘飛機周遊世界,但夢幻職業的背後,實際上必須承擔高時數的工作壓力,與隨之而來的健康風險。最新哈佛大學研究證實,由於高空更容易接觸致癌的宇宙輻射,以及頻繁跨越時區、打算生理時鐘,因此空服員的罹癌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包含皮膚癌、大腸癌、乳癌等。

針對宇宙輻射帶來的健康風險,台灣行政院2014年曾表示,我國航空業國際線之空服人員每年接受宇宙輻射劑量均在3毫西弗以下,現行法規足以提供我國空服人員安全之防護。

哈佛研究:空服員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

2007年創立的哈佛研究團隊「哈佛空服員健康研究」(FAHS)多年來致力於量化空服員的身體健康風險,其最新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上,內容指出空服員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癌症,包含乳癌、屬於皮膚癌的黑色素瘤、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

研究團隊訪問超過5300名空服員(其中80%是女性),詢問他們的飛行排班、癌症診斷情形,再將這些訪問結果與不同職業的人們比較。研究發現,空服員罹患乳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51%,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癌的可能性高出2倍,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則多達4倍。皮膚癌科分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癌兩大類。

宇宙輻射、睡眠不規律是致癌因素

帶領研究的哈佛公衛學院研究助理莫德霍維奇(Irina Mordukhovich)說,長久以來空服員的健康問題一直都沒有獲得研究證實,能確定的是,長時間身處於高海拔的機師、空服員更容易暴露在的宇宙輻射之下。一般人只是偶爾搭飛機,其實不需要擔心輻射問題,但空服員的工作必須長期、長時間搭飛機,就有可能因輻射損害健康。

空服員職業的致癌因素包含暴露於游離輻射、時差,以及長期暴露在可能的致癌物下,像是殺蟲劑、阻燃劑、航空煤油等化學致癌物質。研究另指出,由於空服員頻繁跨越時區、無法維持規律睡眠習慣,他們的生理時鐘被打亂,容易影響免疫系統和細胞修復能力,導致罹患乳癌、攝護腺癌的機率增加。

美國空服員工會(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CWA)有5萬名勞工參與,其總裁尼爾森(Sara Nelson)回應:「過去幾乎沒有人關注,空服員因職業罹患癌症的風險,哈佛的研究讓這個議題獲得重視。」她表示,該工會引用研究報告的數據,敦促各大航空公司改善工作環境、減低職員罹癌的可能性。

莫德霍維奇表示:「希望這項研究能促使人們開始思考,該如何執行防護措施。」她也說,雖然罹癌風險令人擔憂,但研究發現空服員在許多方面比一般人還要健康,例如空服員較不可能有抽菸習慣,或身體過度肥胖,罹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較低。 (相關報導: 華航班機故障,空服員丟下旅客先行離機?民航局:若確認違法,可罰60萬到300萬 更多文章

20170819-配圖-風數據,同工不同酬專題,機場系列,新加坡航空的空姊、空服員、機師。(陳明仁攝)
最新哈佛大學研究證實,空服員的罹癌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圖為新加坡航空的空服員、機師。(陳明仁攝)

美國沒有限制航空業接觸輻射劑量

宇宙輻射亦稱為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有少量射線能穿透地球的大氣層,越高海拔的地區越容易接觸到。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過去早已證實,宇宙輻射中的游離(電離)輻射容易致癌,因為電離過程通常會導致生物組織產生化學變化,因而對生物構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