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鬧得沸沸揚揚的立法院國會審查之亂事件中,已有許多人詳細從審查內容、立法與司法程序結構以及法案通過之後的走向,進行了相當詳細的分析,而本篇文章則並非要從內容與審查面向來探討這次的事件,而是要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談談為何國會總是像喧嘩的菜市場沒辦法好好地「開會」,委員們口中所說的「沒辦法、這是必要手段、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如此takeforgranted的論述,除了用政黨對立的角度解讀之外,沒有其他的原因存在嗎?立院事件塑造的我群/他者又代表著什麼?最後立院事件、名人表態以及軍機擾台反應了哪些事實?閱聽人在獲取這些各說各話的資訊時,又該如何面對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