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大亞洲主義 文章列表
#
大亞洲主義
約 4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蔣介石的中華民國為美國奠定戰後亞太秩序
參觀完了位於德州的國家太平洋戰爭博物館後,筆者再度驅車到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參觀另外一座規模更大,內容更為豐富,有美國國會支持並且由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經營的國家二戰博物館(NationalWorldWarIIMuseum)。該館成立的時候還只是國家D日博物館(NationalDDayMuseum),以紀念二戰歐洲戰場為主,專門與國家太平洋戰爭博物館打對台。
許劍虹
2025-04-06 07:20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賴清德定調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 學者痛批:倒退回「抓匪諜」戒嚴時代
總統賴清德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隨後舉行記者會,宣布針對5大國安統戰威脅的17項因應策略,明確將「中國」界定為《反滲透法》的「境外敵對勢力」,並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學者黃德北痛批,「感覺我們的社會正在向後倒退,即將回到抓匪諜的戒嚴時代,心中頗為不安。」
兩岸中心
2025-03-14 17:08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文化
孫中山逝世百年》抗戰勝利竟扼殺中國民主?學者:三民主義在台灣開啟「這個進程」,國民黨卻把元功當成原罪
今(2025)年3月12日是孫中山逝世100周年,國民黨展開系列紀念活動,該黨大陸部與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7日上午合辦「三民主義理想的永恆追求」學術座談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指出,有西方學者帶著殖民主義的觀點,竟否定中國抵抗日本侵華戰爭的正當性,認為中國戰勝日本,反而扼殺了中國民主的希望;吳啟訥認為,三民主義在台灣開啟「去殖民化」進程,可惜國民黨內有人受殖民思想影響,卻把元功當成了原罪。
張鈞凱
2025-03-09 16:58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孫中山逝世百周年─永遠不失影響力的兩岸近代之父
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他在中華民國控制下的台澎金馬地區是國父,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大陸地區則是「革命先行者」。名稱看起來雖然不同,卻具有相似的正面意義,這使得孫中山成為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同時獲得台北及北京領導人敬仰的近代中國歷史人物。當然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兩岸的架構之外,他在海外華人心中的影響同樣是無遠弗屆。
許劍虹
2025-03-09 07:2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美軍延安觀察組與台灣─戴謝集團如何影響美國與兩岸
今年是美軍向延安派遣觀察組的第80個年頭,筆者早已撰文討論這個在許多人看起來已經老掉牙的問題,為什麼還要在此持續討論呢?大家對史迪威(JosephW.Stilwell)早已不陌生,他從1979年中美斷交以來就被台灣方面形容為導致大陸失守的頭號戰犯,至少在馬歇爾(GeorgeC.Marshall)使華以前是阻礙國軍反共的元凶。
許劍虹
2024-10-27 07:2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史迪威事件80周年─重審影響中美關係走向的蔣史關係
80年前的10月19日,發生了影響中美關係走向的一件大事,那就是身為駐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的史迪威(JosephW.Stilwell)將軍,正式為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D.Roosevelt)召回美國,史稱「史迪威事件」(StilwellIncident)。從中華民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一場巨大的外交勝利,因為蔣中正頂住了美國老大哥的壓力,沒有將國軍指揮權交給史迪威。
許劍虹
2024-10-20 07:2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聽海湧》的問題在哪裡?
今年8月在公共電視台上映的首部二戰劇情片《聽海湧》,在上映後迅速引發爭議,甚至還有前媒體人連同台籍日本兵口述歷史研究者揚言要控告劇組團隊。究竟《聽海湧》鬧出什麼樣的錯誤,導致兩位研究台灣史的前輩憤怒到如此地步?筆者首先在此強調,從創作自由的角度出發,我並不支持任何人以侵權之名對《聽海湧》團隊進行法律控告的行為。
許劍虹
2024-09-29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歷史
林庭瑤專欄:司法東廠,助力柯文哲戴上「蔣渭水光環」
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入京華城案,被判羈押禁見,送進台北土城看守所,他的太太陳佩琪送2本絕版書給柯文哲:一本是史明的《台灣四百年史》,另一本是《百年追求》,有三大卷,其中《百年追求|卷一:自治的夢想》就寫到1920年代日本大正時期,蔣渭水當年籌組台灣民眾黨所遭逢到的劫難。
林庭瑤
2024-09-07 06:50
新聞
國內
藝文
歷史
如何重新解讀汪精衛?《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一探史學與文學中的「記憶戰爭」
「所有的戰爭都要打二遍,第一遍在戰場上,第二遍在記憶裡」,汪精衛,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四十年政治生涯,始終處在風暴核心。其詩歌才能,對於他的政治生涯,也起到相當關鍵的影響力。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教授楊治宜新書《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是探究汪精衛政治、文學與個人生活的傳記,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悲劇結局」的汪精衛。
聯經出版
2024-08-02 16:14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汪派」與「蔣派」在新加坡的鬥爭─從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談起
今年新加坡航展,筆者除了前往樟宜中心瞭解東南亞乃至於全球的航空工業發展趨勢外,也趁機走訪了晚晴園與同德書報社兩個在歷史上和中華民國有密切關聯的機構,希望對新加坡華人的國族以及兩岸認同有更深刻的瞭解。為什麼晚晴園和同德書報社能幫助我們瞭解新加坡華人的國族與兩岸認同呢?因為這兩個機構與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都有緊密的歷史淵源。
許劍虹
2024-04-07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許劍虹觀點:談楊榮文的「中華國協」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獲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邀請,於9月13日出席台北「亞太千里論壇」,闡述他的「中華國協」理論。台灣媒體一般將楊榮文的概念翻譯為「中國人的邦聯」,可是筆者在9月13日論壇現場親耳聽到楊榮文是以「TheChineseCommonwealth」稱呼此一概念,顯然是直接從大英國協(BritishCommonwealth)的英文名轉換而來。
許劍虹
2023-10-01 07:2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汪政權對英美宣戰80周年
今日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繼承了蔣中正領導的重慶國民政府之法統,又在美國扶持下成為戰勝國和世界「四強」,自然是以同盟國的視角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且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累累暴行,使得日本軍國主義成為20世紀中華民族主義的頭號大敵。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中共政權,都以爭奪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來確保政權的正當性。
許劍虹
2023-01-08 15:20
評論
兩岸
國內
專欄
許詠翔觀點:靠中國解決晶片去台化問題,是想半導體業變成另一個石斑魚、鳳梨?
從疫情期間開始,各國忽然發現全球的半導體有絕高比率,居然在一個在戰爭邊緣的小島──台灣上面製造,基於現代社會沒有晶片,大概會比缺糧缺水毀滅的還快(頂多是退回石器時代罷了?別鬧了,你現在會用敲擊的辦法製造石頭起子?),如果這些政府不思考半導體去台化的方案,老實說是對國民不負責任的表現。
許詠翔
2022-12-25 13:5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決戰38度線─美國的族群融合
提到今年兩部最熱門的空戰片,莫過於同樣為「劊子手」(Hangman)小葛倫·湯瑪斯·鮑威爾(GlenThomasPowell,Jr.)主演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Gun:Maverick)以及《決戰38度線》(Devotion)。前者是背景設在21世紀的虛構電影,後者則是以發生在韓戰期間的真實故事所改編,但都集結了刺激與感人的成分。
許劍虹
2022-12-04 15:10
評論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軍人的投降潮─兼談孫良誠將軍
今年是國共分家95周年、日本全面侵華85周年以及太平洋戰爭爆發81周年。三個日子看起來毫不相干,實際上卻緊密連結在一起。國共在1927年的分家,毫無疑問提升了「基督將軍」馮玉祥在國民政府裡的軍事地位,他手下的西北軍更因為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打出抗戰第一槍,成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象徵。
許劍虹
2022-06-26 15:2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從「反帝」到親美—談國民黨的外交路線
今年6月初,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問美國,並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與美方學者交流時,明確表示國民黨是「與美國擁有緊密連結的親美政黨,持續對抗共產主義,與中共做價值與制度的競爭」。筆者今年4月有機會返美,趁機造訪了胡佛研究所,並透過翻閱所內典藏的史料,證實朱立倫主席關於國民黨親美的歷史確實為真。
許劍虹
2022-06-12 15:2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曾經是革命英雄、國父最信任的戰友,汪精衛為何要投日當漢奸?其實背後原因有苦衷
歷史上的汪精衛常常給我們留下「大漢奸」的印象,不過如果有看過我們前幾集影片的朋友們就會知道,其實這所謂的「漢奸」形象可不是一天造成的,汪精衛原先可是位救國與革命的奮鬥先鋒啊。讓我們來看看人見人愛的愛國青年,是如何變成眾人唾棄的大漢奸吧。
方格子 Vocus
2022-03-21 20:09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中國國民黨「疑美論」的歷史淵源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國際大事,莫過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台灣無論是執政的民進黨還是在野的國民黨都齊聲支持遭到侵略的烏克蘭。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憂慮雖然不是不能理解,但這並不足以構成普丁(VladimirPutin)發動侵略的正當性。至於普丁要求烏克蘭「去納粹化」則更是笑話,因為俄羅斯境內的新納粹主義信徒是烏克蘭的10倍以上,這個理由從根本上就站不住腳。
許劍虹
2022-03-20 15:2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從1億美元貸款談起─美日對中華民族主義的爭奪
從太平洋戰爭爆發80周年的角度來看,1941年對中華民國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一年,先是1月爆發的「新4軍事件」導致國共關係破裂,接著是4月簽署的《日蘇中立條約》,宣告蘇聯停止對國民政府的軍事援助。所幸在《日蘇中立條約》簽署的兩天後,羅斯福(FranklinD.Roosevelt)總統啟動對中華民國的援助,才讓對日抗戰能夠持續下去。
許劍虹
2021-11-28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華盛頓會議召開100周年:中華民國親美路線的確立
今年是華盛頓會議召開100周年,這起歷史事件對當今台灣、大陸乃至於整個東亞局勢的影響,比起同樣在今年發生的中國共產黨或者台灣文化協會誕生100周年而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華盛頓會議的召開,不只是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引發「五四運動」的山東懸案徹底解決,而且還確立了以美國為領導核心的亞太秩序。
許劍虹
2021-11-14 07: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