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歐洲農民吵鬧什麼?-台灣怎麼借鏡

2024年2月9日,波蘭農民駕駛重型農機參加「反對進口廉價烏克蘭農產品」的抗議。(美聯社)

農民鬧翻了

過去半年歐洲農民駕拖拉機堵路抗議。這新聞事件雖是持續性的,卻被歐洲及中東兩場戰火掩沒了焦點。在遙遠的台灣可能只有得到浮泛的表面印象:「歐洲農民好可憐、他們政府不照顧農民」。不過我們心頭難免納悶:歐洲農民還會喊窮叫苦?

俄烏開戰以來,西方國家一方面抵制俄羅斯的油氣,又單方面給俄國石油限價。普丁也以牙還牙,對歐洲天然氣限供,再加上北溪油管被炸,讓歐洲徹體絕望,油氣價格上漲乃成必然,推升了物價。

而歐盟實施多年的「共同農業政策」(CAP)就是「補貼」政策,但歐盟有做過研究:成員國平均每公頃農地的農藥使用量,與補助金額呈正相關。亦即農業補貼越多、農藥也用得越多。這當然不利環境生態及人類自身健康。我以前也寫過,美國和台灣都有同樣的無奈經驗-補貼越多,資源越是浪費(相關報導:姜保真觀點:我們需要這麼多農地嗎? 農業政策應改弦更張)。因此,歐盟轉而設想從源頭著手,透過立法縮減化肥及農藥用量,表面是環保、健康,骨子裡可能想藉此壓縮農作物產量。這一波農民抗議,這是一個爭執焦點。

歐洲多國農民示威抗議各有不同的原因,大體上都是認為務農成本增加、農工短缺、補貼過少、管制過多、手續繁雜等等。其次,歐盟會員國之間的所得差距不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3年的統計數據,歐盟人均所得是$39,940美元,最富有的盧森堡高達$132,372美元,最低的保加利亞只有$14,893美元。故歐盟各國對生產性農業有不同的依賴程度:窮國的農業GDP佔比高,富國的佔比雖低,農民的回報期望更高,難纏難解。

先看德國:2022年的通膨率6.9%,2023全年的通膨率也有5.9%,電費及天然氣費都上漲,政府還要堅持廢核電、硬著頭皮軍援烏克蘭。這其實也是各國想推動農業補貼改革的原因,不能開源就先節流嘛。柏林農業部取消過去對農機柴油價格的補貼,再對農機車輛恢復課徵牌照稅,宣稱2023年農民的平均所得是歷史新高紀錄,且比前一年高出45%!意思是取消補貼的影響不大,但平均名目數據忽略了在大中小型農戶之間的所得差異,對增加負擔的承受能力不同。

「IMF」的分析報告:2023年德國是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德國智庫的預估,2024年裡各主要經濟體只有它可能衰退0.5%,而屢遭制裁的俄羅斯可能反而正成長2.6%,美國的成長預估值僅有2.1%。蕭茲總理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對內要砍農民補貼,可在外交竟然編列巨額預算補助「世界上毫無意義的農業項目」,例如「祕魯的自行車道」等等,當聲勢看漲的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女黨魁在國會義正詞嚴揭發後,後排的政府高官表情尷尬。諷刺的是「AfD」的政綱先前曾呼籲取消農業補貼,如今轉向支持農民了!

是的,農民抗議浪潮中,歐盟各國的右派政黨都想趁機撈一杯羹。荷蘭政府先前試圖減少畜牧業養殖家畜數目,以符合歐盟減碳目標,意外引發極右派政黨的支持度暴增。 (相關報導: 風評:有亮點有汙點,財經金內閣是狼是兔待觀察 更多文章

法國亦然,財政支出缺口擴大,今夏還要舉辦勞民傷財的奧運,動腦筋要取消農民的農機柴油價格補貼,一併禁用某些殺蟲劑和除草劑,並呼籲節水。雖然「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說減少四成農藥用量,不影響作物收成,但農民不買單!二月底舉行年度農業博覽會,馬克宏總統赴會表示支持農民,沒想到大會安排一個環保組織負責人到場演說,農民更加群情激憤,開著幾千部拖拉機到場「堵」總統。主辦單位很識相,連忙取消環保組織到場的活動,還是阻擋不了農民的怒火。極右政黨「民族陣線」(RN)領袖瑪麗安‧勒朋在法國農村地區的支持度大增,過去幾年她持續營造自己關心農民疾苦的親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