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2022)年是中日建交50週年,然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12月1日藉由視訊方式在台灣國策研究院發表的演講,為中日關係掀起一場風波。安倍表示,台灣若遭武力侵犯,無論在地理或空間上,對日本國土都是重大危險,因此認為「台灣有事」就等同「日本有事」、「日美同盟有事」。安倍這番挺台言論,立即引發北京的嚴重關切。中共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緊急約見日本駐中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華春瑩表示,安倍此言「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挑釁中國主權,悍然為台獨勢力撐腰,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日4項政治原則」,並警告中共可能會「重新考慮」中日關係。安倍是日本政壇老將,即使卸任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不會不了解他這番話對中日關係可能造成的影響,更何況他還是現任國會議員,領導自民黨內一個擁有上百名參、眾議員的派系。所以,有人說安倍和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是同黨不同調,也有人認為他倆是在唱「黑白臉」,但我想安倍是要讓他過去的屬下,包括被視為「親中派」的外務大臣林芳正,在處理中日問題時擁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日本是二戰後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國,其對外政策一向「唯美」馬首是瞻,而安倍本身具右翼色彩,除仰賴「美日安保體制」獲取日本安全保障,也熱衷推動區域安全體系。安倍發起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倡議,隨後成為美國的印太戰略。然而,川普執政時期是美日關係的一個轉捩點。川普的「退群」行動,以及在貿易和分攤防衛經費問題方面斤斤計較,使雙方的同盟關係出現裂痕,因此安倍轉向與中共加強關係,並從經貿切入,希望藉此淡化雙方的歷史恩怨。中共亦認為,安倍在改善中日關係方面,曾作出重大努力。去(2020)年8月,安倍以個人健康為由請辭首相一職,繼任的菅義偉「蕭規曹隨」,內外政策都走安倍路線,日本亦因美國拜登政府上台,而逐漸恢復與美國的同盟關係。菅義偉參加拜登於今(2021)年3月舉行的QUAD領導人線上會談,以及9月24日在白宮舉行的首次面對面峰會,強烈表達參與拜登抗衡中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