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地方選舉制度 文章列表
#
地方選舉制度
約 6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曾建元觀點:開放治理─民主台灣可以為亞太做出的貢獻
2025年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penGovernmentPartnership,OPG)亞洲暨太平洋區域40國會議,業已於2025年2月5日至7日在菲律賓共和國馬尼拉都會達義市(TaguigCity)博尼法西奧環球城(BonifacioGlobalCity)馬尼拉君悅酒店(GrandHyattManila)舉行完畢,我國雖非會員國,但仍有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和開放文化基金會受邀參與會外活動,分享臺灣經驗。
曾建元
2025-02-18 06:30
新聞
政治
繁華街拉過客、選過日本議員 出身中國的李小牧談台、日民主與情感共鳴
廣為台灣人所熟知的「歌舞伎町案內人」李小牧,目前在新宿歌舞伎町經營「湖南菜館」,並積極投身政治運動,也時常關心台灣的民主。過去長期在新宿發展,甚至近期預計在台灣推出新書,同時非常關心台灣民主的他,也一直有關注國際政治經濟議題。目前已經歸化「日本籍」的他提到,對日本人來說,台灣的安危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每個公民關心的事。日本與台灣有著密切的歷史聯繫和文化相似性,這讓兩地人民之間有一種自然的共鳴和情感連結。
黃信維
2024-10-24 08:00
新聞
國際
言論自由vs.打擊假新聞,前總統槓上最高法院大法官!封禁X平台引發抗議浪潮
社媒平台X在巴西被封禁之後,前總統博索納羅動員了數以千計的支持者走上街頭,對做出封禁決定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莫瑞斯(AlexandredeMoraes)表示抗議。在聖保羅利斯塔大道舉行的獨立日集會上,博索納羅呼籲對莫瑞斯啟動彈劾程序。來自右翼民粹主義陣營的博索納羅稱,莫瑞斯是一名「獨裁者」,集會民眾則高呼「民主」「自由」等口號。
德國之聲
2024-09-09 1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新喀里多尼亞問題》獨立恐淪中國殖民地說法誇大 學者認為這國家緊張更該注意
由於法國推動太平洋屬地新喀里多尼亞議會選舉制度改革,導致當地發生大規模示威,而法國總統馬克宏23日抵達新喀里多尼亞,尋求和當地領袖對話,穩定局勢。對於新喀里多尼亞可能成為下個中國據點,澳洲學者莫里尼認為,這不只是選舉語言,也是法國和澳洲對當地獨立運動表達刺耳聲音。
簡恒宇
2024-05-23 18:00
評論
政治
專欄
游盈隆專文:民眾黨的「第三大黨陷阱」─ 兼論協商式民主
2024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結束到今天正好三個月。三黨對選舉結果都不滿意,但尚能接受。民進黨以四成得票率贏得總統,輸了國會,結束八年完全執政;國民黨總統輸,但立委席次大有斬獲,翻身成為國會最大黨;民眾黨總統雖輸,國會如預期上八席立委,政黨票四年成長一倍,總統票高達369萬多,跌破很多人眼鏡。選舉結果揭曉當天,我在臉書有感而發,下了一個結論:就現階段來說,這是最好的結局,因為選民不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繼2022九合一地方選舉之後,選民再一次狠狠地教訓了執政的民進黨。
游盈隆
2024-04-16 06:50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傳播觀察|台灣大選後,「作票陰謀論」爲何傳不停?
台灣總統大選全球矚目,但隨着選舉落幕,結果出爐,質疑選務正當性的短影音開始大量從TikTok流傳到各個社群平台,甚至不乏百萬訂閱的網紅轉傳。指控「作票」的傳言像潮水一樣湧進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等查核機構。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亦在選後首個上班日親上火線駁斥,「只要法院認定有違法舞弊、作票情形存在,立刻辭職」,並在17日將25件選務造謠案移送司法機關查辦。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1-19 15:41
評論
政治
專欄
顧立民觀點:民眾黨應做應第三勢力領頭羊,打破藍綠政治壟斷
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終於落幕,一如選前主要媒體封關民調與多數專家預測,民進黨的賴清德以40%的得票率(558萬餘票)小勝侯友宜(33.5%得票率,467萬餘票),打破自陳水扁執政以來,政黨輪替的八年魔咒。這樣的結果雖然不令人意外,卻讓台灣六成希望下架民進黨的選民感到失望,也對台灣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感到憂慮,甚至開始擔心兩岸局勢是否可能進一步惡化,最後不得不走向終須一戰的末日場景。
顧立民
2024-01-15 06: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盼賴清德放寬移民關卡,成為港人的強大後盾!台灣熱鬧選總統,香港人卻觸景傷情
「這個(台灣當選)總統是真正代表廣泛民意,真正由人民授權的。(估計)香港即使再過50年也不會有。」現年50多歲、化名「惠英」的港人對今年的台灣大選密切關注。她告訴美國之音,不少港人對於台灣人能選總統十分羨慕。
美國之音
2024-01-14 1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台灣為何沒有「不在籍投票」?彭博:親自投票可防中國操縱、鞏固選民信任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吸引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各家外媒紛紛詳細介紹候選人、政黨立場、兩岸局勢以及選民關心的議題。而《彭博》在10日的一篇報導中,更進一步探討台灣選舉投票規範背後的考量和爭議。
蔡娪嫣
2024-01-10 13:43
新聞
國際
兩岸
一場完全沒有民主派的香港選舉! 北京稱「有效防範反中亂港分子」,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史上最低」
香港首次經整頓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結束,官方公布投票率為27.54%,是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以至於移交前英屬香港1982年首屆區議會選舉以來最低。
BBC News 中文
2023-12-11 18:59
新聞
國際
兩岸
區議會選舉在國際人權日登場 香港政府委任「三會」左右大局
香港10日舉行改革後首場區議會選舉,約56%議席的候選人須獲由政府委任、俗稱「三會」委員的足夠提名,泛民主派因未獲足夠提名而無法參選;同時不少「三會」委員自身也參選,並且是逾百個互選議席中的唯一選民。
中央社
2023-12-10 13: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BBC解讀郭台銘參選:首富盲點、泛藍分化、以及台灣政壇的「八年魔咒」
台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8月底宣佈以獨立身份參選明年初的總統大選,9月中旬委任藝人賴佩霞為其競選搭檔,每個舉動都有十足話題性。然而,數周來各項民調都顯示其支持度一直敬陪末座,落後其他三名參選人。
BBC News 中文
2023-09-22 16:06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2024選戰佈局─合與不合藍白仍未定於一尊
近日公布的新內閣團隊,宣告近4年的蔡蘇體制終將落幕,同時也代表後蔡英文時代的序幕展開。再者,關於明年總統大選藍綠白也將各自展開佈局,從近期媒體公布的總統候選人個人民調,抑或是智庫基金會針對政黨支持度的數據調查皆可看出明年大選仍有待後續觀察。
林芳志
2023-02-13 13:40
新聞
政治
賄選越抓越多?蘇煥智獻策:選舉制度這樣改,基本可以杜絕賄選
台南正副議長選舉驚傳賄選,選前國民黨議員及謝龍介即已公開揭發,指民進黨議長候選人方出高價向國民黨籍議員買票。對於台南發生黑金涉賄事件,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於臉書發文,表示台南市只是冰山一角,要改善黑金惡化的地方政治,地方選舉制度應朝向全政黨比例代表制推行。
陳嬿婷
2023-01-06 07:03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尋人突圍與展望─北市原民議員候選人的都會叢林選戰
投票日近,各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衝高選票。但你知道嗎?在複雜多變的台灣地方選舉制度中,原住民市議員候選人所遭遇的選舉態樣與非原住民的選舉制度截然不同。而都會區原住民市議員選舉受到特殊地理環境與族群網絡影響,更使選情變化難測,在首都台北市如火如荼進行的原住民市議員選戰,便是我們關注都會區原住民族選戰的第一步。
沈嘉偉
2022-11-22 13: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看供銷社,令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的底氣!
前立委郭正亮曾在《亮點交鋒》節目中提過,網路成熟反讓不同族群對一同一件事情的真相認知產生巨大差異,筆者深感認同。拿最近網路上熱議中共在20大後推行的「供銷社」來看,台灣媒體普遍負評得多,但大陸人民其實比台灣人想得更支持國家的政策。中國大陸來到新的經濟布局,供銷社成為共同富裕的底氣與推手。台灣人不必偏見,因台灣的國營事業其實也是社會主義,把需求送到偏鄉地區的民眾住家,這也是國父提倡的民生主義呀!
阿寶JH Wei
2022-11-20 14:30
評論
國內
專欄
大學法修法論壇》大學校長遴選不能變成鄉鎮村長選舉
有鑑於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台灣的國安問題,公立大學依然以校中校的方式持續擴張,與地方資本合謀,展開大學圈地運動,學生人數卻相形減少,估計未來有3分之1的學校會消失,大學數量將減至100所,超過1萬名教師、6000名職員面臨失業。但政府未重視少子化衍生的教育問題,放任中高等教育向下沉淪,未能提出任何宏觀教育願景與改革政策,因此集結有志之士,於去2021年1月21日成立「守護台灣教育平台」主旨在集結社會力量推動第二波教育改革。
守護臺灣教育平台
2022-05-02 15:00
新聞
政治
蔡英文推竹竹併,黨內派系有異見?正國會立委提3主張
民進黨為力推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提出《地制法》修法。民進黨英系掌門人、立委陳明文今(2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為落實總統蔡英文的「縣市平權」,將會尊重且支持新竹縣市合併相關修法。
黃信維
2021-12-23 20:52
VIP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公投全解讀1》四大公投投什麼?一圖秒懂正反方主張
原受疫情影響而延期的四大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舉行,國民黨將公投案升高為政府不信任案,民進黨則是展開百場下鄉座談會全面迎戰,兩黨卯足全力,各自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一場直接民意的展現,儼然成為2022年地方選舉前哨站。
唐筱恬
2021-11-12 17:0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調查
新新聞
科技
陳柏良專文:製造真相屬憲法表意自由?當臉都能「偷」 台灣深偽技術管制腳步凌亂
日前YouTuber小玉透過深度偽造技術,製作多位政治人物與實況直播主的成人片影像,引起軒然大波。此案不僅觸及線上的不實訊息應如何在《憲法》表意自由權的框架下予以管制的難題,也突顯深偽技術對於性隱私權、國家安全及選舉制度的重大挑戰,值得執政與立法者正視。
陳柏良
2021-11-02 17:0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