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進入新的階段,俄羅斯日前發布成功試射可攜帶核武的「薩爾馬特」(Sarmat)式洲際彈道飛彈。普京總統聲稱:「這項確實獨特的武器,將強化我們武裝部隊的作戰潛力,可靠地確保俄國安全免於外部威脅,並使那些咄咄逼人發言、試圖威脅我們國家的人士三思而後行。」普京的說法語帶恫嚇,刻意讓外界意識烏俄戰爭,有升高到核武戰爭的危險。但動用核武即使屬戰術性質,也會造成難以想像的毀滅性後果,因此我寧願相信普京說的是「氣話」;目前讓世人比較「有感」的,倒是這場戰爭,已衍生出一些屬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問題,其中以糧食危機最受關注。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發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2019年以來,受到糧食供應短缺和糧價上漲的衝擊,全球導致生命處於危險狀態的人口,幾乎成長了快一倍,從1.35億人增加到2.76億人。導致糧食危機的因素相當複雜,本文僅討論其中的流行疾病、氣候變遷和戰亂這三個問題。就氣候變遷而言,根據「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EI)的分析報告,無論是單一的極端天氣事件,或是氣候模式長期的轉變,農業都是首當其衝,且整體風險是其他產業的好幾倍。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糧價波動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在流行疾病方面,最明顯的是目前還在肆虐中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甚至衰退,世界各國因防控疫情採取邊境封鎖、限制人員和物資流通,造成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和糧食供應斷鏈等問題。估計疫情期間全球飢餓人口增加約18%,達7.2億至8.11億之間。造成糧食危機最具破壞性的因素是戰亂,因為它不僅毀壞了許多耕地及農業的基本建設,並且減少和阻礙了糧食的生產。資料顯示,全世界將近60%處於糧食安全困境的人口,就是生活在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區。聯合國3月初表示,單是俄烏戰爭對全球糧食市場的衝擊,就要再多添760萬到1310萬人挨餓。俄烏戰爭的影響之所以如此重大,因為在世界糧食市場,很難找到比俄羅斯和烏克蘭更重要的國家。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俄羅斯和烏克蘭合計共占全球小麥出口量的3分之1、葵花油出口量的55%,以及玉米和大麥出口量的17%。FAO食品價格指數顯示,早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全球糧價便已創下10年來新高。戰事爆發後,俄烏兩國的出口減少,價格則是飆升至1990年以來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