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會最常津津樂道的是:「民主是以數人頭代替打破人頭」,而最崇高的理想就是「選賢與能」,然而在「勝王敗寇」的前提下,有幾個人肯像當年韓國瑜選擇:「寧可乾淨的輸也不願骯髒的贏」?這方面民進黨是絕對的「現實主義」,為了「贏」,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甚至連貴為立法院長的游錫堃,都可棄「廉恥」為敝屣,說出「廉恥是君主時代的產物」這種話來;所以變造錄音帶讓吳敦義落選,編造「走路工」事件使黃俊英飲恨,而蔡政府聯合美、澳,「生出」一個「烏龍共諜」王立強,結果讓韓國瑜吞下敗戰苦果,這些卑鄙齷齪的手段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些事雖隨著時日逝去已逐漸為人淡忘,但在選戰正酣時這就又勾起許多人的記憶。有人說民進黨不抹紅不抹黑就不會選舉,這只不過反映他們內在那種「寧可骯髒的贏也不願乾淨的輸」的心態,「抹黑」可能就針對候選人「個人」,但「抹紅」則是針對整個國民黨,因為歷次選舉這手法都起了作用,所以更讓綠營「繼續沿用」,但「狼來了」喊久了,民眾的心理難免會「彈性疲乏」,所以這次選舉再喊出「中國介選」,除了一些已被徹底洗腦的「死忠的」支持者外,一般人都會當成笑話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