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川普的「末日瘋狂」將會掀起多大風暴?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拜登,不可能逆轉川普抗中的政策(AP)

美國武漢(新冠)肺炎,截至12月17日,染疫確診1720萬人,死亡人數則達到31萬,已經超過印第安納州的第三大城辛辛那提市的全部人口了!更令人憂心的,全國疫情顯然並無緩解跡象。儘管疫苗已經開始施打,但如何妥善收拾好仍正蔓延的疫情,應該會是拜登新政府上任後首要面對的險惡形勢,特別是因疫病逝的無數亡魂,究竟如何撫慰與追索求償的歷史命題。

拜登新政府的另一個最大挑戰則來自於中共。12月17日《美國之音》以醒目標題刊出長文:〈拜登入主白宮首日如何面對中國挑戰〉。該文特別提醒說「目前,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戰仍在進行,在5G網絡和其它高科技領域競爭激烈,對習近平政權在新疆、香港的人權侵犯,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以及在南中國海的擴張,雙方言辭、行動針鋒相對。」

文章也特意提及受訪者意見,美國的外交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說,「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將必需面對這些挑戰。」該協會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認為,「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會繼續存在——或至少現政府正努力確保這些政策會繼續」。易明說,川普政府在大選後數周里就西藏、台灣、金融脫鉤、南中國海等相關議題展開活動,強化和擴大了過去四年制定的這些政策的規模。

拜登政府已不可能逆轉美國抗中態勢

在該文中有關易明所提到的美中關係惡化的現象,其實就是我在上周專欄裡所曾論述過的「川普陷阱」,其目的確實都在為拜登新政府的對中政策劃出一個難以突破的框架。

研究中國數十年的羅伯特·沙特教授(Robert Sutter)表示:「拜登和民主黨與中國打交道態度是否強硬將是明年關注的重點。」

任教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沙特認為,拜登和民主黨對中國的立場一向比較軟弱,他說「如果回頭看看2019年(競選期間)所有民主黨候選人的記錄,他們並不把中國當作迫在眉睫的危險。」

沙特教授說明,他一生從未投票給共和黨,他本人在2016年並曾為希拉蕊擔任過助選工作,但他認為川普政府在對中國政策上作出的改變「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他提出自己的觀點說,川普政府的國防戰略、印太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都是很好的「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他同時指出「任何對川普政府在這些戰略上的大幅度逆轉,都會冒著來自國會強力反彈的風險,而且媒體也會對此予以密切關注。」

關於台海危機,沙特教授同時回應,由於台灣問題在美國國會已經形成兩黨共識,拜登政府已不大可能大幅度逆轉。沙特教授以問代答地說明:「如果你想要資金振興美國經濟、應對疫情等等,難道你真的會為了要緩和與中國的緊張而願意在國會山遇到更多麻煩嗎?」 (相關報導: 吳易叡專文:現代十日談─老調重彈抑或中年覺醒? 更多文章

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宮的美國準總統拜登。(美聯社)
即將在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宮的美國準總統拜登,不可能逆轉川普的中國政策。(美聯社)

戰狼外交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主要特徵

同時受訪的外交關係協會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朱利安·格維茲(Julian Gewirtz)則表示「2020年戰狼外交已經成為中國外交的主要特徵」。不過格維茲認為,戰狼外交的記錄已顯示其適得其反。他說:「與中國爭執不休的國家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威脅,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等國對中國的態度已急劇轉為負面。中國聲稱其口頭上的打擊純粹是對美國和其他國家批評的防禦性回應。如果這是為了防禦,那就證明代價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