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南非白人 文章列表
#
南非白人
約 4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優先接收南非白人難民 川普政府挨批「種族歧視」
一架載有49名南非白人的私人包機於當地時間11日深夜自約翰尼斯堡起飛,預計於12日上午抵達美國華府郊區的杜勒斯國際機場。這批旅客為阿非利卡人(Afrikaners),即源自荷蘭與法國殖民者的南非白人少數族群,是根據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簽署的行政命令,成為首批被以「難民」身分重新安置至美國的個人與家庭。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5-12 11:57
新聞
國際
不是中國、也不是俄羅斯,第一個被川普驅逐的駐美大使是他!魯比歐宣布拉蘇爾是「不受歡迎人物」,南非為何惹到美國政府
美國政府近日宣布驅逐南非駐美大使易卜拉欣·拉蘇爾(EbrahimRasool),並對南非實施新一輪制裁。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歐(MarcoRubio)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拉蘇爾「不再受歡迎」,並指控他是「煽動種族對立的政客」,仇視美國及川普總統。
德國之聲
2025-03-16 15:04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號外!川普關切遭迫害少數族群,歡迎難民投奔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從2016年第一次競選公職就高舉「反移民」大旗,上任後全面緊縮難民庇護政策,尤其不歡迎來自第三世界「糞坑國家」的移民與難民,成為歐美「白人至上主義」(whitesupremacy)的教主。不過近來卻傳出川普非常、非常關切南非一個遭到政府「迫害」的少數族群,對普利托利亞(Pretoria)當局施壓要求改變政策,並且歡迎該族群攜家帶眷以「難民」身分投奔美國。
閻紀宇
2025-02-15 06:20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川普新舊班底大內鬥!巴農對馬斯克開砲:這傢伙邪惡又種族歧視,應該滾回南非去
美國極右派內鬨不斷,《衛報》12日報導,這次是川普前顧問巴農(SteveBannon)向川普新寵馬斯克(ElonMusk)開砲,稱他是「非常糟糕的邪惡之人」,並揚言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把他趕出白宮。
李岱青
2025-01-13 17:27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以哈戰爭週年》恐怖攻擊論述翻轉,全球譴責以色列大屠殺、反猶聲浪再強化
去年10月7日哈瑪斯在以色列境內發動恐怖攻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另將250人扣為人質,引爆以哈戰爭。一年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無法終止,以色列的反擊從加薩走廊擴及到約旦河西岸、黎巴嫩和伊朗,仇恨壟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整個中東地區也面臨擴大衝突的陰影,像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只有仇恨勝出。
劉俞妗
2024-10-08 20:27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美國跌倒,全世界吃飽
事實證明,美國的所謂民主自由,不過就是猶太財團掠奪全世界的把戲,就是利用被操弄的假選舉,如網軍及作票等來操控國家。不信看看美國人選出的大小布希總統?不都是拿著民主自由的幌子,其實為了猶太石油財閥與華爾街金主的利益,以莫須有的罪名,去侵略中東國家,殘害千萬中東無辜人民?
路懷宣
2024-08-14 06:10
新聞
國際
歷史
巴黎奧運性別風波》專家:有色人種女運動員遭為「男」,與種族歧視有關
阿爾及利亞拳擊好手克莉芙上週在巴黎奧運女子66公斤級4強戰晉級後,情緒激動地流下眼淚。她與台灣拳擊手林郁婷成為本屆奧運的焦點之一,兩人實力強勁,已確保至少獲得銅牌,但網路上卻充斥著對她們性別與參賽資格的質疑。
蔡娪嫣
2024-08-05 20:10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執政黨親俄、金磚國家帶來經濟利益 《經濟學人》:南非逐漸走向俄羅斯
2月17日至27日,南非、中國、俄羅斯在南非東部沿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南非此舉招致國內外的批評聲浪。俄羅斯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南非拒絕譴責俄羅斯,聲稱希望維持中立,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19日指出,烏克蘭戰爭將滿1年,南非此舉顯示該國正逐漸走向俄羅斯,而西方對南非的失望凸顯了目前聲稱「不結盟」的中等國家往往涉入了棘手的平衡做法。
廖綉玉
2023-02-21 17:00
評論
國際
歷史
閻紀宇專欄:想當哈佛大學研究員,請勿批判以色列?
肯尼思‧羅斯(KennethRoth)是當代國際舞台上最重要的人權運動者之一,曾經擔任「人權觀察」(HumanRightsWatch,HRW)執行長近30年,可想而知必然「榮膺」全球各個威權獨裁殘暴國家的共同敵人。羅斯去年8月從HRW卸任,67歲的他並沒有賦閒,準備轉往學術研究與寫作,但是還沒履新就意外另闢戰場: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閻紀宇
2023-01-24 14:10
英國女王如何影響世界?伊麗莎白二世的6個歷史時刻
在英國和大英國協,她的影響力是象徵性的,但我們會發現,象徵經常也是重要的。
謝達文
2022-09-09 14:40
走走晚報:地球自轉又超速了
0802晚報
走走
2022-08-02 19:33
新聞
政治
蔡英文出席經國園區開幕惹議 許信良聲援:民主是最高價值,轉型正義不是
總統蔡英文農曆年前赴七海文化園區出席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綠營內批判聲不小,蔡英文過去的幕僚、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更以轉型正義理念,發長文痛批「蔡英文錯了」,不過,身為美麗島世代,且早年曾和蔣經國交手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受訪時說,他支持蔡英文出席該活動,因為蔡英文是站在民主價值的理念去參加活動,民主價值才是當下最高價值,轉型正義並不是。
顏振凱
2022-02-25 05:15
新聞
國際
歷史
一生功業從釋放一位「囚犯」開始 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克拉克病逝
曾經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南非前總統是誰?稍知與國際政治史的人可能會脫口而出「曼德拉!」但答案其實有兩位,一黑一白。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克拉克11日因癌症病逝,享壽85歲。戴克拉克與臺灣緣分頗深,曾經9度來訪,最後一次在2018年10月,曾會見蔡英文總統。此外,戴克拉克長期領導的政黨就叫「國民黨」。
閻紀宇
2021-11-12 00:28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聯合國創立75周年—談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
10月24日是世界聯合國日,也是《聯合國憲章》生效75周年的紀念日,而中華民國正好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華民國與聯合國的歷史淵源。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和一般會員國地位都在1971年10月25日為中共所取代,所以讓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長年來都是藍綠兩黨的「最大公約數」。
許劍虹
2020-10-24 06:50
新聞
國際
「貝多芬是黑人?」──古典音樂界「世紀懸案」再掀討論潮,非裔學者卻無法苟同
2020年12月16日將是古典音樂「樂聖」貝多芬的250歲冥誕,然而幾個月前,推特掀起一陣「貝多芬熱潮」,卻不是討論他的偉大之作,而是「貝多芬究竟是不是黑人」,這樣的討論看似荒誕,卻反映出非裔社群對於白人寫下的歷史多有疑慮,但學者也呼籲,與其討論貝多芬的血統,不如多多挖掘真正的非裔傑出人士。
王穎芝
2020-09-10 07:10
新聞
國際
曼德拉獲釋30周年》「種族隔離違反人道是羞辱南非白人」 戴克拉克收回失言致歉
南非民權鬥士曼德拉因參與推翻種族隔離制度運動,1963年開始長達27年的牢獄生涯,直至1990年2月11日出獄,之後當選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而2020年是他獲釋30周年,但南非白人前總統戴克拉克日前卻稱,把種族隔離制度視為反人類罪,是為了讓南非白人背負罪名,此番言論惹怒南非民眾,戴克拉克17日收回發言並致歉。
簡恒宇
2020-02-19 19:30
新聞
國際
黑就是美》今年全球5大選美比賽創紀錄:后冠得主清一色全是黑美人
擁有68年歷史的國際選美盛事「世界小姐」14日揭曉得主,幼年移民美國的23歲牙買加女孩辛格摘下后冠,不僅成為8年來首度贏得世界小姐的黑人女性,同時也為選美史寫下新紀錄,因為2019年的美國小姐、美國妙齡小姐、美利堅小姐及環球小姐得主清一色是「黑美人」,創造首次主要選美后冠全由黑人女性摘下的歷史新頁。
簡恒宇
2019-12-15 17:19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初選就會分裂?盍各言爾志,請留下美麗的身影
2020年是台灣主權保衛戰,對綠營選民而言期盼能找出最強棒後團結戰鬥。相較於2008年,2020年情況更危急。台灣人民真不想看見分裂的民進黨。繼北市小英後援會會長顏志發重話批賴清德沒有誠信、副總統陳建仁大度地先將副總統的位置空出來表明:「最強組合」是希望促成民進黨團結不受傷害,蔡賴配的動作是做足了、宜蘭縣黨部黃姓主委打算串連五個縣黨部主委提議召開臨全會,主張暫緩總統初選程序,再傳出更驚訝的是「霸王條款」?
朱孟庠
2019-04-09 05:4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閻紀宇專欄:當「大換血」引發「大流血」白人至上主義全球威脅與日俱增
一個白人基督教徒佔多數的國家發生嚴重恐怖攻擊,而且涉及穆斯林,但向來對類似事件極為敏感的美國總統川普,這回卻遲遲沒有反應,事發後幾個小時才發了一則不痛不癢的推特草草了事。一個原因可能是空間,攻擊發生在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國紐西蘭;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於當事者:穆斯林是這場恐攻的受害者而非發動者,發動者是一名白人,一名白人民族主義者,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一名以「白人基督教文明捍衛者」自居的28歲青年。
閻紀宇
2019-03-19 06:10
新聞
國際
歷史
希特勒的出生地、墨索里尼的墓穴、海珊的墓園、美國四大總統像...BBC盤點全球八大敏感地標
奧地利因河畔布勞瑙市(Braunau)大街上的一座房子在外邊看來似乎沒有甚麼特別,但這座房子外邊的牌子,說明這不是普通的房子。
BBC News 中文
2019-02-19 13:1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