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北美原住民 文章列表
#
北美原住民
約 2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風書房
歷史
被打上暴君的烙印,就不配擔任自由人民的統治者:《被推倒的偶像》選摘(1)
二〇二〇年七月四日,正值破除偶像的巨大浪潮期間,美國總統川普立誓:「我們絕不允許一群憤怒暴徒拆毀我們的雕像,抹除我們的歷史,向我們的孩子灌輸思想,或者踐踏我們的自由。」可是沒什麼比一群憤怒暴徒拆毀雕像更能呈現根本層面的美國。
聯經出版
2025-03-18 05:10
VIP
評論
國際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與亞太關係緊密的亞利桑那州
上一篇文章,筆者以已故前聯邦參議員高華德為例介紹了亞利桑那州與中華民國的獨特歷史淵源。其實好巧不巧的是,亞利桑那州是在1912年2月14日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48個州,只比中華民國建國晚一個多月而已。不過如果我們把範圍拉大一點,其實還會發現亞利桑那州不只與海峽兩岸,甚至跟整個亞太地區都有十足的連結。
許劍虹
2025-03-16 07:2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只有台灣需要轉型正義嗎?談1949年以前民國在大陸的歷史問題
近年來在台灣,轉型正義一直是個政治性大於司法性與歷史性的問題,威權時期政府倒行逆施的行為,確實是造成了不少的冤案。無論是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還是外省人都有在白色恐怖時期遭遇政治迫害的經驗。他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是為了在台灣推動紅色革命而死,但有更多的人只是提出了與兩蔣政權略有不同的政治意見就惹上了牢獄之災,甚至於丟掉小命。
許劍虹
2024-12-08 07:20
專題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被人類偏見扭曲的AI
有必要把世界預設為白人男性,把所有女人和多數有色人種一併劃分進「非典型」類別嗎?
珍奈.溫特森
2023-06-21 09:1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專欄
許博允觀點:政治干涉文化藝術的不智!不當!
驚聞3月5日原定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唱的女高音安娜·涅翠柯(AnnaNetrebko),竟因無知的政客以不實不全的假訊息,硬生生地壓迫國家交響樂團(NSO)取消演出,此事成為台灣歷史50年來,政治壓迫文化藝術的惡行,成了國際笑柄!
許博允
2023-03-26 13:50
國際
歷史
文化
北美大陸的「復育野牛」之夢:原住民主張野牛管理權,找回文化與傳統的連結
北美野牛曾經是數以千萬計的強勢物種,在北美大平原(NorthAmerica’sGreatPlains)恣意奔走,揚起滾滾沙塵。但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之後,野牛被大量屠殺、投入商業市場,一度接近絕種。近年來,北美原住民積極主張取回野牛的管理保護權,復育人士在各州之間轉移野牛,重建牛群。
劉俞妗
2022-11-30 17:03
國際
軍事
歷史
「攻擊我們的新領土,就是攻擊俄羅斯!」普京簽字併吞烏克蘭佔領區,哲連斯基正式申請加入北約
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30日在克里姆林宮發表談話,宣稱俄國在烏克蘭的佔領區將併入俄羅斯領土,並且憤怒譴責美國的「新殖民霸權」。他一方面呼籲基輔承認「數百萬人的自由選擇」、儘速回到談判桌;克里姆林宮又宣稱「將使用一切手段保護俄國領土」,再次暗示可能使用核武。《紐約時報》與英國廣播公司都指出,普京的談話顯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將再次升級。
李忠謙
2022-10-01 09:32
評論
政治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遠在美國喬治亞州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華美軍事之旅17」——瑪利埃塔一日遊。
許劍虹
2022-04-10 15:2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最後100碼,都是一家人—美國國家步兵博物館
步兵(Infantry)是陸軍地面部隊的骨幹,他們具備的特殊技能或許是最少的,卻絕對是數量最多的,而且進可攻退可守。幾乎沒有一場戰爭,不是在步兵擊退敵軍攻勢,或者步兵佔領敵人陣地的情況下獲得最後勝利的。這個最基本的用兵之道,即便是在擁有全球第一大海空軍的美利堅合眾國也不例外,因為空中和海上武力雖然可以殲滅敵軍,卻沒有辦法佔領敵人陣地。
許劍虹
2021-11-07 07:10
風生活
感恩節:中國哈工大宿管員派糖果遭學生批評「過洋節」,校方支持舉報
在中國,過不過來自西方的節日一直是一個火藥味十足的話題。
BBC News 中文
2020-11-27 17:53
風影音
下班經濟學
藝人那麼會賺錢,為何大多數晚年卻負債累累?吳淡如用親身見聞,告訴你不懂理財的可怕
我們為何挑選這篇文章:對於投資理財的核心概念,吳淡如以「松果」的形容描述得非常清晰;同時,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提醒:所有的理財都需要理性和努力的支撐!
有方文化
2020-08-04 00:50
新聞
政治
軍事
以原住民命名台灣軍武好威猛?張競:出這種錯誤有反效果
台灣軍武命名多樣,唯獨目前都沒有以原住民語言、文化等方式的命名,有網友在批踢踢實業坊(PTT)提到,若將軍艦取名「賽德克級潛艦」或「卑南級驅逐艦」,感覺很威。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命名要注意發音或拼字是否與外語有負面諧音,否則無法達到宣揚國威的目的。
李芯
2020-07-28 22:06
新聞
政治
國內
軍事
何不命名「賽德克重型主戰坦克、排灣三型飛彈」!羅致政:聽起來就是驍勇善戰
立院通過華航護照正名決議案,身兼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的民進黨國防外交重要立委羅致政,今也透過粉絲團發文,呼應網友討論,贊成用原住民文化取代中國地名、漢人民族英雄原則,替軍武命名,羅除具體建議「噶瑪蘭級驅逐艦、達悟級巡洋艦、撒奇萊雅潛艦、賽德克重型主戰坦克、布農防空方陣快炮、排灣三型飛彈...」,還反問「有沒有感覺氣勢都提升了?」
顏振凱
2020-07-28 14:12
風生活
搶來的就是你的?《鋒迴路轉》絕對不只是部懸疑片,還藏著對美國保守派的深深諷刺
在阿根廷作家JulioCortázar1947年首次見刊的短篇故事「Lacasatomada被占據的房子」裡,無名的主角兄妹住在一間祖傳的老房子中,靠著祖產過活,與世無爭,直到一連串的噪音顯示一群入侵者侵入了房子。兄妹兩人不敢與這群他們兩人自始至終都未親眼看見的入侵者衝突,而只是逐步撤退,將一間又一間的房間放任讓噪音佔據,直到最後不得不逃出房子。
想想論壇
2019-12-07 07: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文化
「看見光亮之前,你得先經歷黑暗!」《第一次接觸》直視加拿大原住民黑暗過往 帶領觀眾走上療傷之路
《第一次接觸》(FirstContact),加拿大
廖綉玉
2019-12-06 08:3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在星戰峽谷看美國戰鷹
參觀完了棕櫚泉航空博物館後,我們一路驅車向東北方開,於3月19日前往南加州著名旅遊景點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ValleyNationalPark)。死亡谷是一個筆者從小在課堂上就常常聽到的加州地標,可是卻從來沒有去過。所以這次到死亡谷,也是筆者第一次到這個著名的旅遊聖地,實在有愧自己長年加州居民的身分。
許劍虹
2019-12-01 07:20
風影音
國際
「在他發現前,我們早就存在!」不願紀念殖民者,美國10州、數百城市將「哥倫布日」改為「原住民日」
過去在美國,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是聯邦法定假日「哥倫布日」,紀念義大利探險家與殖民者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在1492年10月12日越過大西洋、靠岸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啟西方文明的新篇章。
劉俞妗
2019-10-16 09:00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誰是北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最新研究:俄羅斯西伯利亞神秘古代人可望解開謎團!
人們普遍認為北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來自歐亞大陸,橫跨白令海峽,從西伯利亞進入阿拉斯加,但這些祖先究竟是哪些人種至今仍是謎團,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遺傳專家、威勒斯利夫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的基因分析結果發現,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的神秘古代人遠親與東亞人2萬多年前結合繁衍的後代很可能就是北美原住民的祖先,該最新研究5日刊登於最新一期的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廖綉玉
2019-06-07 09:10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這是種族滅絕!逾4000名原住民女性失蹤、遇害 官方報告揭露加拿大黑暗面
加拿大原住民只佔總人口的4%,但自1980年代以來,估計有超過4000名原住民女性遭殺害或失蹤,機率是全國平均的4倍之多,直至今日,原住民女性無端失蹤、事後被發現死於非命的悲劇仍時有所聞,也迫使加國政府正視她們所遭遇的危險處境,並對此展開調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5月30日搶先披露即將出爐的調查報告,內容指出無數原住民女性成為殖民主義下的受害者,情況之嚴重相當於一場「種族族絕」。
鍾巧庭
2019-06-02 12:00
風影音
國際
「拿回身體自主權,否則拒絕滾床單!」好萊塢女星抗議美國各州打壓女性墮胎權,呼籲姐姐妹妹「性罷工」
女性人工流產選擇權一直是美國社會的尖銳議題,全美各地今年至少有300項反墮胎法案被排在立法議程,喬治亞州州長7日簽署嚴格的墮胎禁令,規定一旦檢測到胎兒的心跳,懷孕婦女的墮胎行為就會是非法的。此法案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好萊塢多家製片公司宣布,今後不會在喬治亞州拍攝電影,「#MeToo」運動關鍵人物、好萊塢女星艾莉莎米蘭諾10日晚間在推特呼籲婦女「性罷工」,以抗議女性「生育權利被抹去」。
蔡娪嫣
2019-05-13 08: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