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加強針 文章列表
#
加強針
約 23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軍事
敘利亞內戰再起:伊斯蘭叛軍連佔2大城劍指首都,高喊推翻阿塞德獨裁政權
伊斯蘭激進組織「解放沙姆陣線」(HayatTahriral-Sham,HTS)主導的叛軍,近日突然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塞德(Basharal-Assad)政府,發起一連串的城市攻擊,再次開啟敘利亞內戰序幕。繼叛軍5日再打下北部城市哈馬(Hama),這是第二座落入叛軍手中的重要城市,下一個目標將是敘利亞第三大城市霍姆斯(Homs),聽聞叛軍動向、數以萬計的居民因害怕再被捲入戰爭而迅速逃離。
李靖棠
2024-12-06 21:11
新聞
國際
「川普2.0」的副國安顧問是他—國務院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在周五(11月22日)夜間通過在社交媒體平台真相社交(TruthSocial)發帖的方式,宣布了更多內閣及行政團隊成員的提名,涵蓋健康、基礎設施和安全領域。美國媒體報道稱,「忠誠「仍是川普提名考慮的主要因素。
德國之聲
2024-11-24 09:48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葉家譽觀點:逆向金融整合的全球總經趨勢
近年來全球主流公共政策當中,逆向金融整合已經普遍造成許多層面的總經影響。美國與西方盟國針對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等中央集權國家,漸進實施多重跨境貿易與金融仲介的經濟制裁,另外鉅額關稅、全面禁運、外國投資禁令等等,更加嚴重限制這些國家的國際金融影響力。
葉家譽
2024-11-20 05:5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台中
東海女大生死亡車禍》巨業客運鞠躬道歉「最新聲明」曝!司機撞死人前「打了電話」發言人這麼說…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22日晚間9時左右發生一起死亡車禍,2名東海大學女學生行徑台中知名甜點店「宮原眼科」附近路口時,慘遭轉彎的公車撞擊,其中1人當場被捲入車輪下,送醫搶救後仍不幸身亡,另1名學生則是四肢受傷。警方初步調查後發現,公車駕駛疑似在轉彎時未注意到學生、未減速導致悲劇,全案朝過失致死罪偵辦。
古靜兒
2024-09-24 09:36
新聞
國際
兩岸
習近平來訪前夕,《經濟學人》專訪馬克宏:法國總統對北京展現善意
在習近平睽違五年的歐洲行之前,《經濟學人》刊出了法國總統馬克宏的長篇專訪。在長達兩小時的愛麗榭宮訪談中,馬克宏以「三大衝擊」——地緣政治威脅、經濟問題與民主危機——為骨幹,談及眼下的歐洲問題和法中關係。除了法國對於歐洲安全與秩序的重要地位,馬克宏更強調在建構國際秩序時,西方世界應當與中國合作,對習近平的來訪表達善意。
李岱青
2024-05-06 20:14
VIP
國際
兩岸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財經
AI
習近平救經濟,中國轉向高附加價值製造業 《彭博》:恐引發新一輪貿易戰
中國經濟成長近期放緩,中國的房地產產業衰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必須重塑國家經濟模式,轉向高附加價值製造業,推動未來10年的經濟成長。然而,《彭博》指出,中國政府的解決方案可能進一步加劇與美國、歐洲及其他國家的貿易緊張局勢,引發全球新的貿易戰。
廖綉玉
2024-01-11 17:0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2023年並未發生的五件大事—它們會在2024會捲土重來嗎?
2024伊始,對於2023發生過的大事、2024年的展望與預測,分析家們都做了不少文章。不過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Council)的五位專家們倒是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做了一篇文章:2023年並未發生的五件大事。雖然這五個備受矚目的事件並沒有成真,但當初的預期與想像確實對現實世界發生影響,甚至決定了相關資源的投入。但這幾件事終究沒有在2023年發生,這是什麼原因?畢竟2023與2024的劃分只是人爲的設定,這五件事又會不會在新的一年成為事實?
李忠謙
2024-01-02 0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對華間諜網被剿破已十年:美國至今未能堵上情報缺口,難以窺探中國領導核心想法
十年前,中國反間諜人員有計劃地圍剿了一個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工作的中國線人網路,幾乎令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癱瘓。當時20多名向美國提供情報的人員被處決或監禁,其中包括一些中國高級官員。
華爾街日報
2023-12-28 10:46
地方新聞
新北
新北學校午餐「即日起有條件開放使用CAS殺菌液蛋」 持續全面把關蛋品食材來源及安全性
新北市因進口蛋品流向及食安疑慮問題,自112年9月20日起宣布學校午餐暫緩使用液蛋產品,經與臺北市、桃園市及基隆市府共同針對蛋品源頭流向、標示是否確保安全無虞進行評估後,宣布即日起有條件開放學校午餐可使用具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之殺菌液蛋產品。
李梅瑛
2023-12-08 15:17
地方新聞
南投
南投縣府推廣南投特色美食及景點 邀網紅前來南投拍攝
疫情解封後,南投縣政府自今年起也逐步恢復國際行銷工作,除了已陸續派赴人員前往主要客源地包括東北亞及東南亞進行旅展或推廣行銷以外,也邀請許多網紅至南投採訪及行銷。本週特別邀請10月上旬曾來訪台灣的網紅肖恩(sean)來南投取材,分別前往合歡山暗空公園、清境高空觀景步道體驗南投的高山風情,以及九族文化村、台一生態休閒農場在地小吃及伴手禮等店家,體驗南投豐富的景點及美食。
王秀禾
2023-11-28 16:56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弘安觀點:義務役不上戰場?兩岸兵凶戰危欲蓋彌彰
巴以衝突爆發之後,兩岸是戰是和,儼然又成了臺灣2024年選舉話題,看待兩岸前途的核心大哉問?賴清德過往曾表示,義務役負責守衛基礎設施,不會前往海陸空戰場,然而陳建仁10月27日在立院接受質詢時卻表示,台灣這麼小,沒有前後線分別,引發外界質疑陳建仁說法是否在打臉賴清德。
弘安
2023-11-10 06:40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
李克強遺體在北京火化:主政十年,他為中國經濟留下了什麼?
11月2日,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遺體在北京火化,天安門廣場上下半旗致哀。李克強10月26日於上海突發心臟病,27日凌晨逝世,27日當天他的遺體由專機從上海護送至北京。
BBC News 中文
2023-11-02 17:00
新聞
國際
日本核處理水排海:南韓爆食鹽搶購潮,銷售額增逾兩倍
日本24日起將福島核電站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韓國多家大型超市業者表示,當天海產及食鹽銷量都激增,其中食鹽銷售額增幅更達到250%,可能因為「最後一次購買安全海產品」心理,促使消費者囤貨。
中央社
2023-08-25 18:05
地方新聞
台北
飲料杯減量起步走 自備、循環不用塑
一次用飲料杯長期為淨灘常見廢棄物,為推動源頭減量,減少對環境造成之影響,環保署訂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並於111年7月1日正式實施。管制方向共三大重點,包含自備飲料杯享5元優惠、循環杯免費借用服務及授權地方政府提報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
陳逸群
2023-08-16 12:42
地方新聞
台東
強化飲用水水質抽檢及稽查 為鄉親飲用水把關
杜蘇芮颱風攜帶大量水氣襲台,臺東縣連日降下豪大雨,可能導致部分區域飲用水源水質不穩定,為確保民眾飲用水的品質安全,臺東縣環境保護局在颱風過後加強針對飲用水水質的抽檢和稽查工作,同時呼籲民眾要加強清潔儲水設備,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安全,並提醒民眾飲用水應確實煮沸後才能飲用。
溫佳身
2023-08-01 22: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約憂台灣變成烏克蘭,邀亞太4國參與峰會 中國憤怒:反對北約「東進亞太」
本周北約領導人峰會邀請日本、南韓、紐西蘭和澳洲4位亞太夥伴國家領導人出席,表明烏克蘭並不是該聯盟議程上的唯一重大焦點。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北約現在正處於最團結、強大的時刻,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10日刊文總結這些國家的擔憂,即是今日烏克蘭發生的事情,明日可能會在亞洲重演。
蔡娪嫣
2023-07-12 15:1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因應空品變化 中市府啟動應變20日促中火降載減排
依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顯示,中部地區自19日起至22日,因環境風場轉變,擴散條件轉差,空氣品質有達「橘色提醒」等級之虞,為減緩空品可能的惡化情形,市府自19日起已啟動應變措施,並於今日前往中火督促其進行降載減排措施,也請市民朋友配合,於空品不良期間儘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共同努力減緩空品可能的惡化情形。
王秀禾
2023-03-21 04:22
新聞
國際
兩岸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衝突持續!中美關係在敵意旋渦中越陷越深
中國高層領導人再次言辭激烈地抨擊美國,凸顯出這兩個全球大國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多麼不穩定。
James T. Areddy
2023-03-13 20:00
新聞
國際
軍事
莫斯科祭出「絞肉機戰術」 烏克蘭國防部長:俄軍強攻巴赫姆特成砲灰
在烏克蘭戰場經歷了長達數月的挫折之後,莫斯科急於奪取一座戰略要地來鼓舞士氣。不過基輔方面稱,俄軍在東部重鎮巴赫姆特的戰鬥人員折損嚴重。與此同時,歐洲議會議長表示,歐盟各國應該認真考慮為烏克蘭提供戰鬥機的事宜。
德國之聲
2023-03-06 21:1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新冠死亡率何時歸零?詹長權回顧Omicron肆虐歷程:這件事是當務之急
國內疫情趨緩,20日起台灣正式放寬室內口罩禁令,除醫院、照護機構及大眾運輸等2大類場所外,皆不強制配戴。針對疫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以國際新冠肺炎死亡數據進行分析,預估未來台灣死亡率有降低2至5倍的空間,甚至有趨近零死亡的可能性。
陳嬿婷
2023-02-22 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