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義務役不上戰場?兩岸兵凶戰危欲蓋彌彰

各國都擔憂兩岸兵凶戰危,賴清德「義務役不必上戰場」引發諸多爭議?原因是執政黨不斷進行大內宣,導致民眾對兩岸局勢缺乏正確的認識。(圖:作者提供)

巴以衝突爆發之後,兩岸是戰是和,儼然又成了臺灣2024年選舉話題,看待兩岸前途的核心大哉問?賴清德過往曾表示,義務役負責守衛基礎設施,不會前往海陸空戰場,然而陳建仁10月27日在立院接受質詢時卻表示,台灣這麼小,沒有前後線分別,引發外界質疑陳建仁說法是否在打臉賴清德。

同樣的問題,蔡英文搬出了「民主自由」的陳腔老調,潛台詞不過是「我們繼續跟着美國走」,而台灣則在以色列的「強國」路與巴勒斯坦的「建國」路中迷失又迷茫。國防部長邱國正則忙着成立「專案小組」,研析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不對稱作戰」的「他山之石」,也點出了台灣民眾的最大關切。兩岸兵凶戰危,義務役不上戰場的駝鳥心態,還是欲蓋彌彰?

「票選民進黨、青年上戰場」難自圓其說

針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近期在選舉場合指台海若發生戰爭,職業軍人會是主戰部隊,義務役基本上是備戰部隊,這是基於全民國防的理念,卻被刻意扭曲為「義務役不用上戰場」?11月1日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這是認知作戰,還是意圖轉移民眾認知焦點?

近來台海局勢頗有一觸即發的緊張之感,台海兵凶戰危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圖:作者提供)
近來台海局勢頗有一觸即發的緊張之感,台海兵凶戰危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圖:作者提供)

賴中強表示,賴清德並沒有說「義務役不必上戰場」,請慎思明辨,這是四個不同命題:

(X)義務役不必上戰場→賴清德並沒有這樣說。

(O)義務役不是主戰部隊→賴清德有說,這也是國防部的規劃。

(O)義務役負責防守基礎設施與城鄉→賴清德有說,這也是國防部的規劃。

(?)義務役沒有直接上第一線→賴清德有說,但這句話不夠精確,容易引起誤會,建議賴清德副總統更清楚地向國人說明。

筆者認為,「義務役不必上戰場」引發質疑?而義務役恢復一年兵役是事實,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直指,美國對台灣情勢的「模糊策略」不再有用,使得台海很可能爆發衝突,成為「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高達25家美國軍火商5月初派代表來台灣,討論合作生產無人機與彈藥事宜。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表示,美國正在探索各種方式加強台灣的防防衛能力。兩岸正處於兵凶戰危,賴清德更難自圓其說。因此,更應正確解讀:

正解:(?)賴清德曾說義務役不會上第一線,年輕人反問,不會前往海陸空戰場,那為何要當兵及延長兵役。

正解:(X)戰場兵力只區分主力、次要及預備隊,或者區分戰鬥部隊、戰鬥支持部隊、勤務部隊,並沒有所謂常備或預備役只擔任主戰部隊之分。

正解:(X)台澎防衛作戰區域只區分警戒區域、守備區域、打擊區域。作戰形式可區分山地戰、城鎮戰、(反)登陸戰、(反)空降戰等類型,更不可能只叫義務役負責防守基礎設施與城鄉。

正解:(X)台澎防衛作戰,戰事一起並無前後方之分,更沒有義務役不上第一線之說,這是自欺誤導國人的認知說法。 (相關報導: 幕後》民進黨憂桃園立委「團滅」!搶救鄭運鵬、黃世杰、趙正宇  更多文章

而賴中強解釋越描越黑,賴副總統應該嘗試向年輕人解釋過去兵力縮短為四個月軍事訓練,所面臨的困境就是,目前由職業軍人組成的主戰部隊,只能維持海空軍與陸軍的機動打擊部隊,其人數尚不足以形成對全台海岸線的全面守備。筆者認為台澎防衛作戰南北狹長、縱深有限,又受中央山脈影響,反登陸作戰兵力轉用受限,就國軍「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的構想,其「灘岸守備旅」正處於防衛作戰的最前沿,而賴中強所謂接戰順序說法算是第四順位,而不是第一線。這個說法只是駝鳥心態,自欺欺人騙取選票之詞,極易誤導國人,更無助於全民防衛意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