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冷氣價格 文章列表
#
冷氣價格
約 2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消費
不是三菱、日立!最省電冷氣品牌是它「安靜耐用冷房快」,家電行老闆都認證
天氣逐漸變熱,許多人已準備清洗冷氣或汰舊換新,以迎接之後的夏季高溫,而購買冷氣時,最重要的考量之一便是耗電量,就有網友好奇「到底日立、國際、大金哪家的最省電?」話題引起熱烈討論,先前也曾有業者透露省電冷氣排名,供大家挑選時參考。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5-05 10:20
風生活
經濟
即時
1產業大降溫「政府沒辦法補貼了」水電氣齊漲!民眾負擔漲價成必然
近年來,中國大陸多個城市陸續調漲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價格,包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均加入漲價行列,部分漲幅甚至超過30%。專家分析,這波漲價潮背後,反映的是地方政府過去依賴房地產收入補貼公用事業的時代結束,未來民眾可能面臨更長期的生活成本上升壓力。
張啟敏
2025-04-24 16:33
風生活
新知
冷氣什麼時候買最便宜?內行曝黃金購買時機「安裝快贈品多」,加碼日立、國際牌限時優惠
夏季天氣炎熱,許多人選擇開冷氣來消暑,這也使得夏天成為冷氣銷售的旺季,需求量大增。最近,有網友發問冬天購買冷氣是否比較划算?貼文曝光後,就有內行人分享,每年購買冷氣的最佳時間點,不僅安裝快速,還有許多優惠。
施俞婷
2024-12-04 15:50
風生活
職場
不是藥師、工程師!1職業「一年狂賺5千萬」,免看學歷、證照人人都能做
時代日新月異,若抓住關鍵,就有機會賺錢,身兼作家,影像公司老闆的導演李又宗,分享台灣未來5年內,最賺錢的10大產業,他表示,身為自媒體代操公司,客戶皆為市場上已經穩定獲利的公司,只是想透過自媒體的代操,放大自身業務的產能,他透露,洗冷氣產業一年可以創造4、5千萬的營業額。
江庭榛
2024-10-28 16:54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新知
CP最高的變頻冷氣不是日立、國際牌!內行推1款「省電耐用又靜音」:吹20年都沒壞過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2)日上午各地仍是多雲到晴、高溫炎熱的天氣,並針對14縣市發布高溫警戒。冷氣成為國人居家必備的家電,不少國人正考慮要換何種變頻冷氣,近期就有民眾提問「最近要替房客換冷氣,想問一下東元以及三洋要選哪一牌?」引起討論。事實上,東元電機與三洋電機都已是歷史悠久的冷氣品牌,前者於1956年成立;後者成立於1963年。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7-22 11:06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新知
家裡西曬「裝變頻冷氣也沒用」!空調師傅教2招節電小撇步,吹24小時電費只要1千元
自從變頻冷氣問世後,冷氣價格雖然比較貴,但長遠計可以減輕電費支出,貴買平用。台灣1家6口住家,全屋更換了2部變頻式冷氣,2個月後電費竟反升1.2萬元新台幣(約2900港元),後來向YouTube「空調小教室」冷氣達人「老柯」求救,師傅解釋,事主冷氣裝錯在西曬方向,反建議選用定頻冷氣,並傳授神奇吹法,可省下8成電費。
香港01
2024-06-05 10:35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新知
哪台冷氣最好用?空調師傅推「1品牌」只要1.6萬、吹多年不壞:比很多品牌更省電
台電宣布6月實施夏季電費,夏季電費比較高,是因台灣夏天氣溫高,民眾開冷氣、用電需求大增,台電必須啟動發動成本較高的機組,導致供電成本上升。一般家庭若是每月用電量420度左右,電費會增加115元;若加上冷氣的耗電量而超過1000度,電費則會往上增至656元。而不少家庭在購買冷氣時,喜愛選擇「大品牌」,認為售後服務較有保障。不過,居家型YouTube頻道「空調小教室」就分享在國內少見的冷氣品牌「小米(雲米)冷氣」,機體內的狀況讓他驚艷,並稱「CP值很高」。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5-20 17:10
VIP
公共政策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舉債已到上限、發股募資乏人問津,還要付兆元工程款 台電財務有多慘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表態表示,今年10月電價的「估計是不會再調」,在電價審議委員會未開就先拋出不漲的結論。但台電今年還會再虧損2000億元,且多項電廠更新改建、電網強化計畫正在推動,後續還有能源的相關配套,明年起又有碳費大增營運成本,電價真有不漲價的本錢?
馮建棨
2023-08-18 09: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用愛發電終究是場美夢,人民面對的卻是限電、限溫的困境
2015年的蔡英文向社會大眾承諾「執政後不會缺電」,並會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理想,2022年3月興達電廠事故,造成約占全台三分之一電力的缺口,影響約莫500萬戶受到影響,爾後台中火力發電廠更是機組火力全開滿載發電,再次影響台中,甚至整個中部的空氣品質!2023年蔡英文依舊承諾「政府和台電會確保發電系統不缺電」,然而用愛發電終究是場美夢,在蔡英文執政之下,人民要面對的卻是限電、限溫的困境。
陳柏廷
2023-04-23 14:1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限溫令,蔡政府的「善意惡政」再下一城
經濟部決定祭出新的「限溫令」,對各種用餐場所的冷氣溫度訂定新的限制,違反規定者最高可罰款10萬元。這為蔡政府一連串的「善意惡政」項目再添一樁。
主筆室
2023-04-18 15:20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戰爭經濟學》歐洲人開始感受勒緊褲帶的生活 《美聯社》:俄羅斯民眾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持續近5個月,歐洲能源戰正全面展開,能源危機籠罩歐洲大陸,歐元兌美元的匯率近期跌至20年新低點,專家預測歐洲經濟可能衰退。歐洲陷入困境的跡象開始增加,義大利的慈善食物銀行得為更多人提供食物,德國準備天然氣配給計畫,並打算重啟燃煤發電廠。
廖綉玉
2022-07-20 05:00
風生活
消費
窗型、分離式、移動式哪個好?10大冷氣選購要點一次看,想省電內行人大推薦這款
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加上台灣夏季溼熱,體感溫度更是直線飆升,在熱島效應劇烈的都市裡,持續開冷氣已經成為必要之惡,畢竟長期身處高溫環境也可能造成健康威脅,買冷氣的錢還是別省,究竟現在挑冷氣有什麼撇步?今天就和《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一起,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來看看網友近年熱議的冷氣選購要點吧!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2022-07-20 00:04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1》搶水、搶電、搶土地,政府獨寵半導體產業
台灣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半導體產業國家,其中台積電囊括了全球近6成晶片,而最精密的晶片則有8成都在台積電。台灣小小一座島嶼,代工蘋果、特斯拉、英特爾的晶片,不僅帶來GDP,也確保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角力中的地位,然而,半導體產業高耗電、高耗水量特性,以及吸納台灣過半科技人才,長遠來看,我們真的承擔得了嗎?
唐筱恬
2022-05-11 17:00
走走晚報:做家事該不該分性別?
0112晚報
走走
2022-01-12 21: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能源與環保教育要誠實而務實,不容掩耳盜鈴!
2021年的10月底到11月上旬,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The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的締約國在蘇格蘭的Glasgow召開第26屆大會(ConferenceoftheParties26,COP26),聚焦挽救地球暖化危機的目標,對減排二氧化碳與甲烷等溫室氣體、終止濫伐森林、減少燃煤、改革農業等多項尖銳議題達成了若干協議。這一會議的結論將深深影響全人類能源利用的轉型。
諄筆群
2021-12-06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城市陷入黑暗、紅綠燈停擺!中國10多省受缺電影響 彭博社:電力危機急速升級
中國實施「能耗雙控」政策下,東北方三省與廣東、江蘇、浙江等10多個省區面臨能源危機。上周末,在東北多個地區發生無預警停電,影響到住宅與公司行號,城市陷入黑暗、學生沒有網路能遠距離上課、居民被困在社區大樓電梯、晚間氣溫降低時沒有暖氣可用,大城市瀋陽的交通號誌停擺,街頭險象環生。
蔡娪嫣
2021-09-28 09:0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陳立誠觀點:節電30%?蔡政府與環保立委相互打臉
上月韓國瑜市長在網路直播討論核電議題時,指出廢核會增加電費。民進黨立法委員陳曼麗隨即發文表示即使廢核,「善用綠能就不怕漲電價」。
陳立誠
2019-09-09 06: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李敏觀點:務實看待核四議題
核四廠紛紛擾擾超過20年了!一個攸關民生與社會繁榮的重大公共建設,已經成為圖騰,對某些政治人物而言,核四順利地商轉代表著一生的挫敗。
李敏
2019-08-27 07:10
新聞
國內
過年小確幸!春節期間油氣瓦斯凍漲,盼帶動民間「衝消費」
經濟部年前釋利多。經濟部長沈榮津今(24)日與媒體聚餐時,宣布節能家電補助確定將以冰箱、冷氣為限,最多補助3千元;另外,春節2周油價將凍漲,2月分天然氣及桶裝瓦斯價格也將維持不變,希望帶動民間「衝消費」。
尹俞歡
2019-01-24 15: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王明鉅觀點:你們真的愛台灣嗎?還是愛年增1300億的電費?
這篇文章我花了一個月構思與整理資料再加上二個星期才寫完。很長而且附表也很大,看來很嚇人。但只要您好好看文章,一定看得懂。分享給大家。
王明鉅
2018-10-02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