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全球金融中心 文章列表
#
全球金融中心
約 14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財經
經濟
大國博弈
百年美元霸權走向終結?川普貿易戰「成功惹毛全世界」,分析師:「去美元化時代」正在成為現實
一向被視為安全資產的美元,近期卻成了恐慌來源。在過去市場動盪時,投資人通常會湧向美國國債這個避風港,進而帶動美元升值;但這一次的劇本卻顯得格外詭異:投資人正在避開美債。過去一個月,美國10年期國債的殖利率已從4.2%上升到最高4.5%,而美元則是自1月中觸頂以來持續下跌,目前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已經貶值近9%—顯示「美元不敗」的地位似乎正在鬆動。
李岱青
2025-04-19 09:31
新聞
政治
財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拚亞洲資產中心 陳冲曝這3項因素很關鍵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積極推動我國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31)日發表文章指出,穩定、可預測性、法律環境完整,為金融中心吸引資金人才的關鍵因素。
陳怡慈
2025-03-31 16:46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AI
阿將伊崮喜瀾觀點:AI與關稅的暗黑之舞—X秘密
無聲的革命正在金融市場深處發生。當市場普遍聚焦於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股市高點回落,黃金因避險需求創新高,比特幣跌破80000美元大關(BlockBeats律動財經,2025-03-14)一個更為深刻的結構性變化正在重塑投資邏輯—AI與數位資產的交會正創造前所未有的市場動態,而聰明資金已悄然行動。
阿將伊崮喜瀾
2025-03-20 05:5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蔡維哲觀點:打造臺灣資產管理新引擎─高雄金融專區
金管會彭金隆主委以務實且前瞻的視野,積極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建設藍圖,自去年起便與高雄市政府密切合作,全力將高雄打造成為台灣首個地方金融示範專區。這項戰略性計畫不僅具體實踐金管會「留財與引資並重」的創新理念,更彰顯台灣積極參與全球金融競爭的決心與遠見。金管會清晰設定「二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的發展時程,展現政策推動的執行力與階段性成果的決心。
蔡維哲
2025-03-19 05:50
地方新聞
台北
牛津大學 x EBC 金融集團 探討綠色經濟的挑戰與契機
在氣候變遷與經濟不穩定雙重危機加劇的背景下,牛津大學經濟系與EBC金融集團(EBC)攜手合作,舉辦了「經濟學家做了什麼?」(WERD)系列研討會。WERD匯聚學術界與金融界的頂尖領航者,共同探討將經濟體系與環境永續性相結合的可行策略,同時應對當前緊迫的社會挑戰。此活動聚焦於「宏觀經濟與氣候」主題,牛津大學副教授AndreaChiavari發表主題演講,並由BanuDemirPakel副教授主持小組討論,參與者包括NicolaRanger博士和EBC執行長DavidBarrett,探討經濟與環境永續性的可行策略。
何長澤
2024-12-09 19:29
風生活
國際
兩岸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國際熱議》 香港正成為全球金融犯罪中心?讓北韓「幽靈船」靠港,又轉賣伊朗石油,已成西方公敵?
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HouseSelectCommitteeontheChineseCommunistParty)的兩黨領袖,在給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Yellen)的信中表示,香港已成為犯罪中心,不僅被用於將西方管制技術出口到俄羅斯,還被用於設立幌子公司以購買伊朗石油,管理為北韓服務的「幽靈船」,以及實施其他違反美國貿易管制規定的行為。
金牛幫幫忙
2024-11-29 11:0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葉家譽觀點:逆向金融整合的全球總經趨勢
近年來全球主流公共政策當中,逆向金融整合已經普遍造成許多層面的總經影響。美國與西方盟國針對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等中央集權國家,漸進實施多重跨境貿易與金融仲介的經濟制裁,另外鉅額關稅、全面禁運、外國投資禁令等等,更加嚴重限制這些國家的國際金融影響力。
葉家譽
2024-11-20 05:50
地方新聞
台北
EBC金融集團再次攜手帝納波利團隊 揭示應對黑天鵝策略
EBC金融集團日前在台北舉辦了「全球交易技術論壇:以帝納波利指標駕馭黑天鵝」研討會,活動聚焦於如何應對動盪市場,為全球投資者提供獨到的金融趨勢見解。此次活動吸引了國際金融專家、經濟分析師和投資者,共同探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通膨以及科技變革對市場的影響。
何長澤
2024-10-22 15:23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FinTech Taipei 2024 台北金融科技展」即將登場,活動亮點搶先看
2024年金融科技(FinTech)正以迅猛的步伐改變全球金融業的運作模式,台灣在這場科技浪潮中也不遑多讓。近年來,隨著AI人工智慧的崛起,AI與金融科技的融合,推動了數位轉型與智慧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為了讓大眾更加了解金融業如何因應這些趨勢轉型,並呈現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成果,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台灣金融總會和台灣金融研訓院攜手籌辦的「FinTechTaipei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將於11月1日、2日隆重登場。
張筑晴
2024-10-11 11:10
新聞
兩岸
財經
經濟
最有錢的人收入是窮人的80倍:香港貧富差距快速惡化,5年翻一番!
根據樂施會周三(10月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香港最富有家庭的收入如今是最貧困家庭的80倍。這一數字在5年內翻了一倍多。
德國之聲
2024-10-07 09:09
新聞
國際
兩岸
「雨傘運動」十年:留給香港的是希望或失望?
「那個時候是和平抗爭的最高峰。大家還是相信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與香港政府溝通,講這個『愛與和平』就沒問題,」談及香港「雨傘運動」,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出版業的香港人Roy(化名)這麼說。
德國之聲
2024-09-27 16:50
VIP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謝錦芳專欄:台灣與新加坡的距離
眼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青年失業率攀升,新加坡青年陳偉涵(KevinTan)於10年前著手研發「為成功付費」(PayForSuccess,PFS)創新機制,結合政府、民間資金、非營利中介機構等,以創新金融機制解決棘手社會問題。陳偉涵創辦非營利組織Tri-SectorAssociates,推動「為成功付費」等社會金融專案,10年來累積多個成功案例,並拓展至亞洲其他國家。台灣先前也曾想推動這類社會金融創新,不過,10年後仍原地踏步,一個案例都沒有。
謝錦芳
2024-09-22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吳統雄、彭百顯觀點:以金融新創、數位法幣、斡旋平臺創造雙兩岸絞鏈
呂秀蓮前副總統於9月1日召開民間國是會議,我們就「兩岸如何化干戈爲玉帛」與「縮短貧富差距」2項議題,提出「以數位科技與金融合作實驗,促進兩岸共榮」的建議,具體方法包括:金融新創商業模式實驗、「數位法幣」範疇實驗、與「後石油美元」時代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數位法幣」範疇實驗可望兼及縮短貧富差距、增加政府治理效能、澄清吏治。
吳統雄
2024-09-02 07:10
評論
專欄
張凱君觀點:金融機構強化韌性是關鍵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最後一哩路――金融脆弱性和風險》中,專章探討日益受到重視的資訊安全網路風險,及其為總體金融穩定帶來的潛在威脅,並提出減輕此類風險的政策選項。
張凱君
2024-08-23 06:3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吳統雄觀點:炮彈變金彈─蔣經國能,賴清德也能!
蔣經國總統一念之轉,使金門由吸引炮彈之地,成為吸引觀光銀彈之區。
吳統雄
2024-06-24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吳統雄觀點:賴清德成為「偉大總統」的方法論
鳴謝:會計師吳統雄對本文的先行審查
吳統雄
2024-05-20 07:00
風生活
即時
世界
世界中心沒落了?銀行紛紛撤出華爾街…金融巨頭「關閉營運18年分行」
金融業陷入寒冬?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於上週五(19日)正式關閉位於華爾街45號的分行,終結它和華爾街長達150年歷史的聯繫。
陳怡穎
2024-04-22 15:46
新聞
國際
歷史
黃循財時代》新加坡迎來第四任總理:生活成本、貧富差距與美中競爭,都是首要挑戰
新加坡現年72歲的總理李顯龍15日宣布,他將於5月15日交棒給51歲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的李家父子掌權,這一情況即將終結。
蔡娪嫣
2024-04-17 09:10
新聞
國際
兩岸
「第23條」立法進一步削弱香港金融地位 專家稱轉成「中國企業離岸中心」
新冠疫情、鎮壓民主運動和中美貿易摩擦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造成了嚴重打擊。香港曾被視為連接西方和中國的主要門戶,但現在許多投資者認為,要將香港與專制的中國大陸區分開來越來越難──這一困境引發外國企業紛紛從這座曾經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撤離。
德國之聲
2024-03-24 19: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郭慧英專文:左右逢源的跨商和載不動的香港
韓墨松(PeterE.Hamilton)的《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絡與全球化新史》(MadeInHongKong:TranspacificNetworksandaNewHistoryofGlobalization)一書,以國際政治經濟結構為經、跨商策略為緯,編織出對二十世紀後半香港與世界發展的新圖像,開宗明義挑戰以文化取徑來理解所謂「亞洲四小龍」(台灣、香港、南韓和新加坡)在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發展。這派學說將香港放諸於東亞區域研究的範圍裡,主張由於儒家文化對家庭倫理和人際關係的重視,東亞資本主義的發展形成以家族企業為主、國家經濟政策為輔的特殊型態。
郭慧英
2024-02-14 07:0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