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光與灰燼 文章列表
#
光與灰燼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黃惠君專文:兩個時代的掙扎─光復聲未遠揚而黯影已然籠罩
引言:《二二八反抗運動》於2017年出版,2022年增訂。由於我的關懷始終聚焦於遭密裁(暗殺)的受難者,所以進一步研究了「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而有第3章「民主奏鳴曲」的增補。此一研究,更確立二二八事件為大規模的爭普選運動。一份密裁名單,透露二二八事件民主運動的訊息,更道出他們受難的原因,這一切研究,只有一個心意,希望二二八受難者重返榮耀。
黃惠君
2022-02-27 1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衝著政建協會而來的「入罪名單」:《228消失的政黨》選摘(4)
三月八日軍隊抵台後,陳儀一改之前和談的態度,先是退回處委會所提三十二條要求,接著於三月九日宣佈戒嚴。
黃惠君
2021-11-22 05:10
評論
政治
風書房
歷史
王添灯與蔣渭川的競爭:《228消失的政黨》選摘(3)
台北市是眾所矚目之地,應選兩席,政建協會同時有王添灯及蔣渭川參選;基隆只選一席,但光是政建協會就有三人參選,不免形成同志間的競爭。這也可以看出政建協會並非剛性的政團,對其成員並無約制能力。
黃惠君
2021-11-21 0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既無反省亦無方略的柯遠芬,令人搖頭三嘆:《228消失的政黨》選摘(2)
民眾協會雖架起「協助政府」的橋梁,但就蔣渭川所述,他們與長官陳儀的溝通是充滿挫折的,要見陳儀見不到,以書面建言也沒有任何回覆,興革意見總是石沉大海。
黃惠君
2021-11-20 05:10
評論
政治
風書房
歷史
組黨的一絲火苗,出於自覺而非國民黨授意:《228消失的政黨》選摘(1)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可想像台灣抗日志士心中的喜悅與如釋重負。日本時代所建立過的台灣民眾黨,在對抗日本殖民統治過程中,爭取台灣人的平等、民主與自由,卻遭日本殖民政權斷然扼殺。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有過組黨經驗的台灣民眾黨人,此時他們的想法是什麼?可想像的是,過往受阻撓的政治參與、被限制的參政自由、被噤聲的言論,包括組黨自由,都期盼隨著日本統治結束,得以再生。
黃惠君
2021-11-19 05:1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生死無由,他被強迫失蹤了:《光與灰燼》選摘(5)
三月九日臺北陷入封鎖狀態,收音機被切斷,電話也不通。蔣介石所派軍隊抵臺後,陳儀換了一張臉,一改之前和平協商的態度,下令戒嚴,進行全面軍事接管。
黃惠君
2019-03-10 05:1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為此一年哭,政府與人民對立更趨嚴重:《光與灰燼》選摘(4)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林連宗先生,臺灣彰化人,日本中央大學法科畢業,曾擔任律師、臺灣省參議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為開創臺灣平民法律服務之先驅,後在二二八事件時遭當局逮捕並從此失蹤。
黃惠君
2019-03-09 05:1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戰後亂象非律師能挽救,決定參選:《光與灰燼》選摘(3)
戰後連宗先生眼見好不容易建立的法治社會,逐漸敗壞,他移動律師身分,投入省參議員選舉。一開議,振衰起弊之言,卻因議長限縮發言而不得伸張,連宗先生覺得真對不起人民,竟難過而淚流,媒體受他感動,積極扮演監督角色。
黃惠君
2019-03-08 05:1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戰爭聲中,迎來台灣史上第一場選舉:《光與灰燼》選摘(2)
臺灣自治運動走了十五年,終在一九三五年盼到第一場民意代表選舉。律師及法政大學畢業的人才,沒有缺席,連宗先生也扮演選舉助講員。
黃惠君
2019-03-07 05:0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對的事就要堅持到底─治警事件的啟蒙:《光與灰燼》選摘(1)
有一個豐盈的生命,如光照耀,熱情真摯,投向他的時代。他以法律為劍,奪回正義,再怎麼弱苦之民,都有他的人權必須尊重,不容踐踏,他以法律幫人、助人。而時代更替,當有一刻政治凌駕法律,行政權無視司法權時,他在議壇上發聲,希望力挽狂瀾。他說唯有聽從民意的政府,才不會是與人民對立的政府,他已然聽見衝突的腳步聲,而人民的憤怒,如浪決堤。
黃惠君
2019-03-06 05:1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風書房
楊照VS楊澤:抒情詩的出走與回歸 ──從《古詩十九首》到《新詩十九首》
楊照:我是楊澤的讀者,一個比較特別的讀者。多年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楊澤的詩,多年後重讀這篇〈夢與灰燼〉——我以為面對自己少作會感覺尷尬,但必須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將近20年前,能夠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因為那是為了楊澤上一本詩集所寫的文章,那本詩集真的很棒。
印刻文學誌
2016-05-08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