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AI衝擊,人類還能保有智慧和思想基本能力?

當AI技術的發展挑戰人類智慧,並開始替代和「淘汰」人類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時,我們更應堅守閱讀與寫作基本訓練。(圖/ YesMore Content @Unsplash)

張忠謀把《紅樓夢》,當成「床頭書」,百讀不厭。在剛出版的自傳中,以《紅樓夢》名句「開闢鴻濛」為章名。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9歲看完大英百科,少年時期,每天看科幻小說十幾小時。他說:「養我長大的先是書,然後才是父母」。

張忠謀(Morris Chang)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兩位來自東西方的企業領袖,憑藉卓越的智慧和創新精神,影響了全球科技與產業的發展。

儘管一位專注於半導體產業,一位致力於太空與新能源革命,他們的成功卻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對閱讀的熱愛與對文學的深入探索。從文學與閱讀中,他們汲取了思想的靈感與對人性、社會的洞察,這些都成為事業與人生的重要基石。

張忠謀尤其鍾愛《紅樓夢》,稱其為「床頭書」,百讀不厭。他認為曹雪芹的筆觸細膩,對人性的刻畫極為深刻。他甚至在自傳中以《紅樓夢》的名句「開闢鴻濛」為章名,象徵台積電的創立之路。張忠謀還多次引用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劇作,例如《亨利四世》中那句經典台詞“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戴著皇冠的頭,是一個憂慮的腦袋),以此提醒自己和領導者肩負的重大責任。

馬斯克則以閱讀開拓視野與思維著稱。他從小廣泛閱讀科幻小說、哲學與工程學理論,九歲讀完《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並對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Foundation)和托爾金(J.R.R. Tolkien)的《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情有獨鍾。

在這些小說中,他不僅看到了未來世界的無限可能,更從角色的經歷中理解了領導力和倫理決策的多面性。馬斯克強調,閱讀讓他能以「語義樹」的方式結構化知識,讓每個細節彼此關聯,形成強大的理解框架,這對他的創新思維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張忠謀到馬斯克,這些領袖的經歷告訴我們,文學與閱讀不僅是汲取知識,更是理解人性、認清社會的重要方式。文學小說承載著深邃的思想與情感,透過閱讀,我們不僅能夠深入洞察社會的複雜性,也能在文字中體驗情感的深度。

而寫作,則是另一種強化思維與表達能力的手段。在文字的推敲與表達中,人類的大腦不僅在鍛煉邏輯,更在探索情感與思想的邊界。這正是閱讀文學小說,並盡量保持寫作,作為訓練思維與塑造智慧的重要價值所在。

當AI技術的發展挑戰人類智慧,並開始替代和「淘汰」人類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時,我們更應堅守閱讀與寫作基本訓練。尤其從文學小說中,領悟人性,看清社會,保留「人味」的價值。

讓我們一起探討,閱讀、寫作和文學小說,在AI時代的地位與意義。以及如何在競爭中,守護人類思想與靈性情感的「最後堡壘」。 (相關報導: 韋安觀點:川普重返白宮─中美關係、貿易戰及地緣政治的九重透視 更多文章

隨著人工智慧(AI)在文本生成和語言處理領域的迅速發展,人類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學作為人類思想的深刻反映,不僅是一門藝術形式,更是文化傳承與腦力激盪的重要載體。當AI漸漸能夠模仿甚至超越人類的文本創作時,我們是否會因懶惰而放棄閱讀與寫作,最終喪失人類在思想領域的核心優勢?文學的未來,不僅關乎藝術本身,更關乎人性和智慧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