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苗華案的派系博弈與權力分配─解放軍內部的權力重塑與忠誠機制

作者認為,苗華案體現了習近平對解放軍治理的長期戰略思維,其核心在於通過「親信替代性」、「均權動態調適」與「資源再分配」等手段。(美聯社)

中共內部權力運作的本質在於派系之間的平衡與協調,而軍方作為中共權力體系的核心支柱,其內部的派系互動顯得尤為敏感且複雜。苗華案的爆發,揭示了習近平在解放軍內部進行權力再分配與忠誠鞏固的精準策略,其治理模式集中體現於兩大原則:「親信的替代性」與「均權的動態調適」。這不僅反映了中共內部權力博弈的運作邏輯,也展現了軍內派系與資源分配的深層次動態調整。

一、親信的替代性:鞏固核心權力的基石

習近平在親信任用上展現出高度替代性的權力策略,其核心目的是防止對單一個人或派系的過度依賴,從而避免內部權力結構的不穩定性。苗華案顯示,習近平對軍內高層的掌控已不再依賴特定個人,而是通過廣泛佈局與替代性安排,確保對軍隊的長期控制。即使苗華作為習近平的親信之一被調查,也不會對整體權力架構造成根本性影響,反而進一步強化了習近平在軍內派系權力動態中的主動掌控力。這種「親信可替代」的治理模式,使習近平得以維持對解放軍的全面影響力,同時削弱了可能形成的派系壟斷力量。

二、均權的動態調適:平衡派系與集中權力的矛盾

中共權力體系內部長期存在集中與分權的博弈,習近平在軍內治理上則採取了「動態均權」的策略,既避免派系勢力過於壯大,又保留了必要的動態平衡,以維持解放軍內部穩定。苗華案的精準調查,不僅針對個人貪腐行為,也具有明顯的象徵意義,旨在警告其他軍事高層,任何挑戰現有權力架構的行為都將被迅速剷除。通過這種高壓治理模式,習近平實現了對解放軍內部派系的有效調適,使軍內權力分配進一步向黨中央靠攏。同時,均權策略的應用還體現在對派系之間的微妙平衡上。苗華案並非意在徹底清除派系,而是為了通過調整派系影響力,達到權力結構的最佳穩定性。這種「削弱而非消滅」的方式,使解放軍在忠誠機制與權力分配上更具靈活性,既確保中央核心的權威,又避免因過度集中而引發內部不安。

三、資源分配的再劃界:經濟與權力的雙重掌控

解放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需求的高度依賴,使得軍內資源分配成為中共內部權力博弈的重要領域。苗華案的發生凸顯出軍內資源分配中存在的灰色交易與權力濫用問題,而習近平藉此案進一步強化了對資源配置的絕對掌控。調查苗華這一高層人物,不僅是一場針對個人行為的反腐行動,更是對軍內資源分配模式的全面重塑,旨在清除阻礙解放軍現代化進程的經濟性隱患。

這種資源再分配的策略,不僅體現在資金流向的透明化與規範化,也對軍內其他高層形成了強烈的威懾效果,明確傳遞出習近平對資源濫用行為「零容忍」的政治訊號。通過苗華案,習近平不僅重塑了解放軍內部的經濟治理模式,還以此鞏固了對資源分配與軍內權力的最終控制權。

四、忠誠機制的重構:鞏固軍政一體化效能

解放軍作為中共應對外部壓力與內部穩定的核心機構,其效能不僅取決於裝備與戰略,更依賴於內部的政治忠誠與協調能力。苗華案顯示出習近平在忠誠機制上的進一步強化,透過高層清洗動作,消除任何可能影響軍政協調的隱性風險。同時,此案還釋放出一個明確訊號:解放軍的政治效忠必須以黨中央為唯一中心,所有行為偏離這一核心的個人或派系,都將面臨最嚴厲的清算。

在當前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忠誠機制的重構成為習近平確保軍事效能的必要舉措。通過苗華案,習近平不僅展現了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力,也進一步穩固了解放軍作為中共權力核心支柱的穩定性與戰略協調能力。

結語:內部調適與權力鞏固的象徵性操作

苗華案並非單一的反腐行動,而是中共內部權力調適與忠誠機制重塑的縮影。習近平通過對高層的精準清洗,鞏固了對解放軍的全面掌控,同時進一步調整了派系與資源分配的內部結構。這一事件的象徵性意義,更多在於釋放穩定權力與維繫核心忠誠的政治訊號,而非顯示中共內部權力的動搖。

長遠來看,苗華案體現了習近平對解放軍治理的長期戰略思維,其核心在於通過「親信替代性」、「均權動態調適」與「資源再分配」等手段,實現對軍政體系的全面控制與權力穩定化。這一事件為習近平在國內外多重壓力下的權力穩固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也展示出中共內部權力結構的高度適應性與調整能力。 (相關報導: 俄烏戰爭》川普、習近平、馬克宏誰是最佳調停者?戰略專家曝最大關鍵在這人 更多文章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