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到底肥水落誰家?這天大謎題終於輪廓清楚。儘管李登輝依舊悶葫蘆一個,三緘其口,密不透風,外頭卻有了「五條件說」,李元簇就此浮出水面。原先,老國代就已成群結隊,敲鑼打鼓,要拱蔣緯國,又是當總統,又是當副總統,蔣緯國也樂得扯順風旗,坐在轎子上顧盼自雄,等著水到渠成。最起碼,本省籍總統搭配外省籍副總統,他可以順理成章,當上李登輝副手。
無奈,謎底雖未揭開,答案卻已浮現,竟然是政壇孤鳥李元簇。蔣緯國心裡著急,以滕傑為首的老國代更加沉不住氣,勸進之聲、力拱之舉,無日無之,各家報紙政治要聞版,幾乎每天都有老國代支持蔣緯國新聞。就在這當口,駐巴拉圭大使王昇回到台灣。
二月八日凌晨,王昇返國,他已在巴拉圭當了六年四個月大使。這次回國是參加二月十一日臨中全會。在機場,他對記者表示自己去國多年,對國內政情並不熟悉。他說,他對國內政壇所盛傳幾位副總統可能人選,不願進一步推測。他相信,在李登輝總統卓越領導下,必能為國舉才。
至於部分軍系國代擁護蔣緯國出馬競選副總統之事,他說,他以執政黨黨員身分,應該完全遵從黨的決議。他在地球另外一邊,對國內政情發展毫不知情。王昇還透露,他曾數度請辭現職,最近一次,是去年十二月間,但為外交部長連戰所慰留。
王昇對記者所說言語,全屬虛話,他肚子裡,倒是裝了一肚皮翻雲覆雨心思,打算趁回台之變,攪動風雲,掀起千層浪。
這人雖名「昇」,卻字「化行」,政壇上人稱「王化公」。他出身政工系統,從江西贛南時期就追隨強人。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擔任總政戰部主任,又在強人晚年,主持「劉少康辦公室」,號稱「地下行政院」,四面八方,無所不介,無所不入。奈何,功不高卻震了主,強人去世前五年,拔掉王昇權柄,打入冷宮,旋即外放巴拉圭,到南美洲去蘇武牧羊,遙無歸期,迄今六年有餘。
然而,死駱駝也有幾百斤重,王昇雖人在南美萬里之外,對台灣政壇依舊有其餘溫能耐。這天凌晨,他到了機場,三下兩下,三言兩語,將記者打發過去。隨即,若干昔年部舊在機場接著他,打算招待老長官,回台北敘敘舊。然而,王昇對老部下邀約,全都敬謝不敏,因為,他另有行程。
行政院長李煥派了人,在機場等著王昇。王昇進了來人車子,上了高速公路,一路往北飛馳,到了忠孝東路,行政院附近一家餐廳。這餐廳,賣早點,前頭是散座,後頭有個套間,李煥、郝柏村已經等在裡頭。這節目早就安排,就等著王昇過來,三人一起商議大事。今天星期四,待會兒要開行政院院會,這餐廳距離行政院頗近,李煥、郝柏村乃約了王昇,就近一起吃早飯。
李煥搞黨務出身,個性迂迴,城府較深,心裡正打著腹稿,沉吟細思之際,郝柏村搶先說了大實話:「太不像話了,經國先生去世後,遵照憲法,他是副總統,當然繼位為總統,這一點,天經地義,我們都沒意見。他才當上總統,我就率領三軍將領,公開宣誓,效忠憲法,支持他當總統,穩定政局。
「誰知道,他一意孤行,言行舉止愈來愈不像話,漸漸露出台獨顏色。就在前幾天,民進黨台獨份子汙損四尊老總統銅像,他毫無譴責言語。我看不過去,私下去找他,請他為老總統說幾句公道話,他也沒反應。」
說到這兒,郝柏村指著李煥,又續道:「李錫俊那兒,這種事情也沒少。彭明敏是大台獨,當年靠著洋人,偷渡出境,在海外開記者會,醜化政府。到現在,這人都是通緝犯,李登輝卻壓著李錫俊,要他想辦法,讓彭明敏回台灣。」
郝柏村說到這兒,李煥總算開口。文人說話畢竟不同,不像武將郝柏村那樣直來直往:「我當行政院長,已經超過半年,箇中困境,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他事情,我就不說了,總之,溝通不良。我和他每星期至少私下見一次面,照理說,許多事情都可以充分溝通。不過,實情不是這樣,我說的,他聽不進去;他說的,則是強我所難。
「別的就不說了,只說副總統人選,再過三天,就要召開全體中央委員臨時會議,推舉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到底,這副總統候選人是誰,他到現在都守口如瓶,不願透露。當然啦,現在大家也看出來了,八九不離十,應該是李元簇,但總是沒有公開證實。你們想想,當年經國先生在世時,碰到重大政策,總會問問身邊人等意見,聽聽文武重臣說法。
「就說七十三年春天選總統那次,事前,經國先生曾找我去七海官邸,問我對省主席李登輝有何看法?」
李煥說到這兒,郝柏村插嘴道:「經國先生也曾問過我,我說,我和李登輝不熟,但感覺上他是個學者,喜歡研究科學。」
李煥接著道:「就是啊,哪怕當年經國先生提名他當副總統候選人,事前都問我們。我曉得,他也問過俞國華,還問過黃少谷。經國先生聽了大家意見之後,才提名他當副總統。
「如今,他當了總統,要競選連任,我們都沒意見。但是,他要提名誰當副總統,總該問問我們意見吧?」
李、郝二人牢騷發下來,王昇連盡一盅豆漿、半個燒餅夾油條,又喝了幾口綠豆稀飯,抹抹嘴,問兩人道:「那麼,現在有什麼打算呢?」這問題一出,顯然,李煥較為被動,態度還有點猶疑,郝柏村卻明白點出對策:
「民主,就是講究黨內民主。按往例,國民大會選總統,都起立鼓掌,熱烈支持,就此通過,從來沒有投票。不過,那是因為經國先生與老總統兩人眾望所歸,沒人反對,也沒人敢反對。如今年代不同,李登輝黨內資歷、威望,差經國先生太遠,可是,他們現在還打算照著老規矩,由國代起立,表示通過。這樣說不通,現在黨內特別講究民主,我們就拿這一點切入。
「簡單來說,我們對外面講,我們不是反對李登輝,而是反對選舉方式。反對以起立通過總統候選人,主張應該以不記名表決方式,由所有中央委員自由投票,選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適才郝柏村長篇大論,暢談民主論調時,李煥卻皺著眉頭,肚皮裡飛快轉著主意,覺得有點坐立難安。理由無他:前後矛盾,立場不一,今日之我大異於昨日之我。李煥腦袋清楚,想著一年多以前,國民黨開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時,少壯立委趙少康、李勝峰所唱反調。
七十七年七月七日,國民黨開十三全,選黨主席,頭號任務就是把代理主席李登輝扶正為正牌主席。當其時,中央黨部說了,按照老規矩,十三全會全體黨代表熱烈鼓掌,通過提案,選出新主席。不過,趙少康、李勝峰這兩個二楞子,卻硬是刀批逆鱗,幾次跑到中央黨部,和秘書長李煥拔河角力掰道理。
趙、李二人說,他們對李登輝當主席沒有意見,但對選舉方式有意見。他們強烈主張,應揚棄老套封建鼓掌,改以全體黨員不記名投票。趙少康說,就算全體黨代表投票,李登輝還是會當選黨主席,並且,是靠投票民主程序,選上主席,贏得漂亮。不過,李煥每次都打太極拳,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主張維持鼓掌,反對票選。
那時,他是中央黨部秘書長,宋楚瑜是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兩人齊了心,就是保著老李,讓李登輝順風順水,登上大位。那時,李煥企圖心強烈,多方捧著李登輝,就算吃了排頭,也竭力隱忍,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取代俞國華,當上行政院長。因而,那時他胡扯瞎掰,每次都對趙少康、李勝峰道:
「如採投票選舉,那樣多黨代表,光是取票、投票、唱票,就需兩個多小時,恐怕影響議程。而且,實際上,票選與鼓掌推舉,也沒什麼差別。國民黨主席產生,過去已經有推舉方式慣例,不宜大幅更改。」
*作者王駿,資深媒體人,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暗潮:二月風暴》(印刻文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