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駐日總支部代表林振雄,于昨日下午四時,乘上海丸抵申,即晚夜車赴京。上海《申報》1929年5月28日報導。
林振雄為黃埔軍校首任管理部主任。
林振雄另一個官派職務是留日陸軍學生管理員,此次由日本返抵南京,是參加6月1日舉行的孫中山奉安大典,但想不到三個月後即被中央政府任命為黃埔軍校第七期中將教育長。而此時的第七期學生學業已經完成了一半,只剩下一年多即可畢業了,為什麼半途急召林振雄回國到軍校主持校務呢?而林振雄在剩餘的時間內又為軍校做了什麼事情呢?
廣州黃埔軍校第七期學生於1927年8月開始招生做基本訓練,初時招生有1400人,但到了1928年5月4日,原有數百學生的第八路軍干部學校奉令與中央政治軍事學校合併,並委任何遂為代理校務,處理相關合併事宜,副校長李濟深將校名改稱「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此時國民政府軍事機關正制定此期學生修業時間為三年制,預定1930年3月畢業。
第七期學生入學時間剛好碰上國民黨發動「清黨」期間,之後發生的「張、黃事變」,李宗仁桂軍犯粵軍事衝突,軍校師生派別鬥爭等影響,加上校園設施受到破壞,情況一度混亂不堪,政治風雲多變,各派勢力互相爭鬥,也造成師生風潮迭起,不少學生被迫離校避禍又隨意缺課,教官也不到校上課,軍校受此一系列因素影響而一度學業中斷,復課之後代校務何遂、李揚敬教育長因財政不支等種種事情相繼離職,校務暫由辦公廳主任唐灝清主持。由於第七期學生仍然在訓練期間,而且有步、炮、工、輜重等科,另有一軍官班合計共一千四百幾人。
1929年8月初,省主席陳銘樞、總指揮陳濟棠以軍校教務不可一日乏人主持, 迭電國民政府速派員主持,蔣總司令幾經物色,委派現任留日陸軍學生管理員林振雄為教育長。全校師生聞訊即聯電表示歡迎,謂林教育長學識資歷豐富,足為全校師生導師,請從速到校主持一切。蔣校長同時規定炮、工、輜三隊延長學期半月,與中央軍校第七期生同時畢業,步兵則定於1930年9月1日卒業。
奉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八一八三號委任狀內開,茲委林振雄為黃埔軍官學校教育長,此令等因,奉此,遵於八月三十一日在本校大禮堂宣誓就職,竊黃埔軍校為總理昔日所艱難締造之革命學府,發揚維護,責任非輕,振雄才薄淺庸,時虞隕越,但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即奉總座委託,復念校政久懸,惟有矢勤矢勇,努力前進,諸公或為埔校導師,或屬黨國護石,尚乞不遺在遠,時錫南針,俾振雄有所遵循,至為感禱,謹仰區區,尚希鑒諒,黃埔軍官學校教育長林振雄叩微。


1929年8月31日,林振雄就任黃埔軍校第七期教育長。軍校師生在校門口搭建臨時棚架寫上橫幅標語「歡迎林教育長整頓黃埔軍校」,當日十時在軍校舉行了盛大的就職典禮,來賓有千餘人,林振雄宣誓就職並向全校官生訓話,省主席陳銘樞代表校長致訓詞,總指揮陳濟棠代表中央監誓!
而早在幾日前的8月26日,林振雄出席軍校的擴大歡迎會中發表題為「發揮黃埔精神 ,完成革命大業」的演說: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在今天這樣盛會之下,振雄有幾點時時覺到的事實要對各位同志說的,
(1)黃埔係先總理困苦艱難締造的遺產,自從本黨總理逝世之後,經蔣主席我們的校長苦心孤詣扶養培植,得廖黨代表贊助精神,締造成黨的武力的基礎,北伐成功是黨的武力的勝利,中國統一是黨的主義的力量,我們怎樣保障本黨的武力勝利和完成本黨的革命大業,唯有謹遵總理遺教,絕對服從蔣主席之領導,才可保存本黨及黃埔光榮革命的歷史。
(2)革命同志,尤其是武裝同志要認識黃埔軍校的價值,北伐成功需不是黃埔軍校唯一的力量,我們在良心上應該承認,先總理若不創辦黃埔軍校,本黨絕對沒有武力的保障,不要說完成北伐,就是統一兩廣恐怕也有點困難,我們應該認定黃埔軍校是革命的集團,黃埔學生是本黨的武力的幹部領導,黃埔學生去革命是必定成功的,如果妄想拿黃埔來自私自利,甚至反革命,是絕對要失敗的,這是先總理創辦本校決定的原則,我們站在黨的立場上,只有敬謹奉行這個原則,才可以保證本黨的三民主義完全實現。
(3)廣東是革命策源地,黃埔是革命策源地的源泉,從過去的事實證明,要把廣東造成模範的革命省,非把總理精神寄托的地方黃埔振作不可,就是要像蔣主席我們的校長當年在廣東時一樣,撫養培植鞏固黨的武力的基礎,然後廣東才可以由訓政而入憲政的光明時期,振雄以為,凡是愛護黨愛護革命策源地的同志們,都應該仰體先總理的遺志,秉承蔣主席愛護黨國的精神,大家負起責任來發揚黃埔精神,完成革命大業!
1929年9月1日,黃埔軍校奉令直接由中央管轄。
1929年9月10日,奉蔣校長令校名更改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林振雄並親自題寫了校名掛在校門口牌匾上,校名冠有「黃埔」二字只有第七期專用出現,就連畢業學生的衣領上也绣有「黃埔」字樣,以分區別。


林振雄是孫中山先生親自任命的黃埔軍校創辦委員之一,並兼任了幾期的管理部主任,期間也和黃埔師生一起經歷了東征惠州陳炯明部隊、討伐劉、楊叛亂,國民革命軍北伐等壯舉。如今重返熟悉的軍校掌管校務,實現他的軍事教育夢想,心情是非常高興又感任重而道遠的。
因此,一上任就公布一系列的訓練課程,同時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
(一)以後各科教官,如有問題討論,可分為共同討論及分別討論。
(二)關於外國語分班辦法,可由各該主任教官列報。
(三)以後開會關於各科之討論,須由各科教官自選一人為紀錄。
(四)每星期一正午十二時,各科須將共同研討提案列送,以便自由分發,各教官屆時討論。報告完畢,開始討論,主要議題為:
(一)托槍上刺刀裝子彈各口令。
(二)展開與疏開意義及其應用之時機兩問題,旋並宣佈各教官應注意之事項。
(三)各教官對於學生之質疑'需善為應付。
(四)如各學生在講堂有不守規則或瞌睡者,教官可糾正之。
(五)各教官上下講堂時,可在教官休息室休息。
(六)各教官住宿之椅桌,遲日可以整備。
(七)以後開會宜劃分各科教官之座位,宣佈完畢遂散會。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由於之前政局動盪禍及地方,林振雄知道前幾期黃埔畢業學生有部份受影響仍然待業,有意招撫他們回校,特公告該歷屆畢業賦閒學員,可以回校繼續研究高深學問,故特定於黃埔蝴蝶崗開設高級班。另外,黃埔軍校政訓處各職員,公餘之外,需練習一種實際有益之外國語言,故會議決定設立政訓處職員日文研究班,並即席擬定辦法實施,推定政治教官彭紹綱擔任日文教官。
1929年8月以前,僅有全校毎日之匯報,林振雄上任之後,校務益加振刷,為謀校務推進,遂恢復校務會議,茲將本年八月後各次重要會議選錄如下:
1929年9月17日開第一次校務會議,決議要行如下:
(一)通過校務會議規則。
(二)本校組織綱領交編審委員會審查頒佈 。
(三)開辦全校士兵伕訓練班及識字運動由政訓處管理處特別黨部會同辦理。
(四)由經理、管理兩處負責招請估價修理平崗醫院院舍。
(五)嚴令禁止學生吸食紙煙。
(六)規定學生請假手續及權限。
10月14日開第二次校務會議決議事項如下:
(一)財政委員會改為財政審查委員會,其組織條例交起草後,待下次會議時提出討論。
(二)通過本校印刷所條例 。
(三)通飭各官兵嚴守陸軍禮節 。
(四)由訓練部規定適用操典,使各隊操練動作一致 。
10月17日開第三次校務會議決議要行如下:
(一)恢復匯報,以每日上午九時至十時為匯報時間,由各聽報處指派一人負責匯報。
(二)日刊上增闢軍事學術科問答欄,以便學生質疑問難 。
(三)修正通過財政審查委員會組織條例 。
(四)創設平民學校及平民醫院。
(五)通過士兵伕訓練委員會組織大綱。
11月5日開第四次校務會議決議要項如下:
(一)各廳部處所有提案可臨時提交校務會議 。
(二)學生懲罰條例重行詳加增訂公布 。
(三)除正式會議以外,如有臨時集會須由主管長官呈請教育長批准方可集會。
林振雄上任後大刀闊斧,傾注全力一心軍事訓練教育藍圖。首先將原有各科部取消,重新改組為訓練、教授兩部。訓練部專管術科,教授部專管學科,將學生八百餘人改編為四個步兵中隊。同時將校中腐惡好事份子淘汰出校,以免影響校務改革。為了改善軍用教材和提高教官質素,增聘蕭滌塵博士為政治教官加強對學生的忠誠和精神教育,又申請將學校原有經費開支十萬增加至十三萬。而原來的「血花劇社」,受之前禍亂關係早已停頓,為宣傳藝術和革命精神,決定重新辦理,1929年10月4日下午六時在軍校俱樂部召開成立典禮,並選出劇社各職員名單進行其相關事項。對於校務的改革推進,林振雄是不遺餘力的,軍校各科部師生也積極配合,面貌精神隨之煥然一新,同時還頒令廢止了軍校師生午睡習慣,除放假日之外,一律自起床至就寢前不能睡覺。
林振雄是職業軍人出身,早年留學日本振武學校,1915年5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十期騎兵科。回國之後,1916~1921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出任教官、騎兵科長多年,累積了豐富的軍事教學和管理經驗,對於學生的教育、人格禮貌、政治精神、紀律服從、軍人堅毅素養教育是非常注重的。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此時知道有學生上課時肆無忌憚質難教官,而且隨意發問與教學內容亳不相關,實屬侮慢長官,妨礙教務,為整飭風紀,即通令全校誥誡學生,需潛心學業,恪守校規,不得隨意為難教官,一經查知,即重罰決不寬貸!由於當時政局不穩,免受前事件之痛,為了保護好學生人身安全,不要與外界接觸太多,規定不論是否節假日,離開學校需得到教育長批准。
1929年10月31日,林振雄接受報章採訪時,對黃埔軍校最近之整頓發表了談話。
茲將當時整頓進行探誌如後:
一,限制學生復學。林教育長振雄以前次討桂軍興,軍校在桂逆範圍之下,故多數學生,因不滿桂逆之所為,故而停學離校,自第八路軍塵定粵桂後,業經陸續准予各生恢復學藉,俾得繼續求學,惟現在尚有少數請求停學者,似此漫無限制,於教育上頗為妨碍,故於日前通告同學會,限於月底止為離校學生返校報到日期,現為期已屆,為體恤起見,特再展期半月限,屆時如有仍未報到者,碍難准予入學,昨已通令一併知照云。
二,實行財政公開。教育長林振雄,以整理校務,教務與校務,始同關重要,故為實行財政公開起見,特組織財政審查委員會,負責辦理一切,該會組織成立,並擬定組織及權實如下:第一條,本會依據本校組織條例,稟承校長教育長之命組織之;第二條,本會委員,由校務會議推舉五人至七人組織之;第三條,本會之職責如左:一、審核本校預算,二,稽徵本校財政收支,三,審查一切賬目,四,校長教育長關於財政交辦之事,五,其他關於財政審計事項;第四條,本會設常務委員一人,由本會委員中推舉之;第五條,本會每星期開會一次,由常務委員召集之,但遇有特殊事故,亦得由教育長交由常務委員召集臨時會議;第六條,本會辦事細則分訂之,第七條,本條例經教育長核准後,公布施行之。
三,增加學生診斷時間。該校當局,又以日前規定學生診斷時間,每日二次,不無短促,為便利各學生赴診起見,現特增加診斷時間一次,由朝食飯後至七時五十分,其午食後至一時,及夕食後至七時兩次診斷時間,仍照舊辦理云。
1929年11月17日
黃埔軍官學校開整理校務會議,黃埔軍校教育長林振雄,現為整頓校務,昨特召開整理校務會議,討論進行,茲將其議決各案錄下:
(一)主席交議,各廳部處所有提案,應於校務會議前送交辦公廳編製議事日案,可臨時提交會議。
(二)工兵中隊提議,本校自改組以來,學生精神,稍形緊張,但仍有不良分子,時犯校規。為警惕起見,請將懲罰條例重行,詳加增訂公布執行案、議決。請辦公廳石主任辦理。
(三)請增訂會議條例案、議決。由辦公廳侯秘書擬訂。
(四)請規定財政審查委員會召集日期案,議決,請石主任規定召集之。
(五)值此時局不靖,自本日起,本校職員,無論例假與否,遠出廣州,預由教育長批准,否則一概不准,惟教官不在此例案、議決,由辦公廳通令各部處施行。
(六)星期日例假與否、應先前通知各部處案、議決,由校值星官於星期五請示教育長,並通知各部處。
(七)除正式會議之外,如有臨時集會,須由主管長官呈請教育長批准,方可集會案、議決,並由辦公廳通令各部處。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正當林振雄壯心勃勃實施教育大計一展抱負之際,張桂聯軍又再侵襲廣東,軍校師生聞訊,紛紛表示義憤填膺,舊恨新仇,誓不與共,願意協同粵省軍隊,齊心齊力剿滅反革命勢力。即推舉由林教育長代表通電國民政府、中央黨部,蔣總司令等部門,率領全校師生參加討伐,並集中燕塘第八路總指揮部,聽候陳濟棠安排及指揮。校長蔣中正知道林振雄於11月19日統率黃埔學生出發參加作戰,為保護軍校正常管理,還特令辦公廳主任石宗素代為管理,處長王景奎、政訓處秘書謝鎮南協助。
1929年11月22日,總指揮陳濟棠任命黃埔軍校教育長林振雄兼任東江惠屬警備司令,將集中總部的黃埔學生調往惠州。
東江惠屬地區下轄(惠陽、連平、和平、博羅、河源、龍川、紫金、海豐、陸豐),地域遼闊。晚清至民國時期,中國由洋務運動開始了工業化進程,東江航道也愈發繁忙起來,在水運時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水匯雙江怪石蟠,澄潭汩汩晝生寒。朝天客去憑雲馭,持節人來破激湍。天際奮飛疑咫尺,波心利濟沒艱難。有懷自昔追宗愨,萬里風檣不待餐。」清代河源文士蕭文藻有詩描寫河源城南東江邊的龍王廟附近水域一帶的坐船情景。坐船的風險,不僅有來自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還有來自舊時代土匪帶來的人員與財產的傷害損失。攔船搶劫,是舊時匪徒的快捷生財之道。
東江水道,與九屬沿江相通,系匪徒出沒之地,商船多被劫掠。東源義合東江邊上的老人至今還記得,大人嶺一帶是匪徒常攔船搶劫水域,因為那裡水面較其他地方窄,又有一個大彎,船行至此,勢必減速,否則有翻船可能。那些速度慢下來的船,便如一塊肥肉,常常落在攔江打劫的土匪手裡。東江河道土匪向往來船隻勒收行水費,船戶苦不堪言,匪患還妨礙了河源、廣州等地的商貿。粵省商務重心在廣州,而其貨物吐納,則依靠東、西、北三江三路水運。冬季東江水淺,運輸困難,於商稅影響巨大。當年東江農產豐收,在年關當口,有貨船百餘艘,由河源來省發賣,竟以水淺之故,不能開行,商家損失很大。同時東江沿途時有土匪出沒,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商運。幸好到了次年春,東江河水見漲,貨船可以來往無阻。由東江魚貫開行到省,各貨多為東江土特產,有柴、炭、米、糖及農品等。若是匪患非常猖獗,船戶行船不但掙不到錢,還可能賠上性命,他們便不肯出工了。
東江惠屬地區,一向以來都被視為中心軍事區、軍事重鎮,軍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況且又是國民革命的發源地。在國民革命軍東征成功以後,這裡是陳炯明殘餘勢力影響比較深的地方,包括地方土匪、民團及殘兵等佔山為寇,他們擁有新式武器訓練有素,威力強大,不時化零為整,擾亂一帶往来的商民,嚴重影響東江流域沿岸地區居民生計與經濟發展,另有綽號袁蝦九叛軍在東莞、增城一帶,糾結舊部患害一方,為了盤固地方不惜與軍隊交火衝突,造成不少人員傷亡。
陳濟棠為了對付張桂聯軍侵犯粵省,將原本駐守在東江一帶的第六十師蔡廷鍇部調往前線作戰,因此東江防務不免空虛。特任命掛中將軍銜的教育長林振雄兼任東江警備司令,率領黃埔學生千餘人前往駐守,鎮嚇地方土匪,這也充分體現了陳濟棠對林振雄的威望、資歷、軍事指揮和管理能力是認同的。國府蔣主席1929年12月9日特電嘉勉,相關報導及原電如下:黃埔軍校教育長林振雄,自統率學生軍防守惠州,坐鎮東江一帶後,業于前日將經過情形,電呈蔣主席鑒核,昨林氏奉蔣主席覆電嘉許,茲錄其原電如下:惠州軍校林教育長勛鑒:電悉。望督率官生,激勵奮發,鎭攝地方為要,蔣中正。佳。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林振雄第二次出任惠州警備司令,回到熟悉的家鄉內心是非常欣慰的,並言:以服務故鄉、風土人情、故甚嫻熟、對於地方治安、自應謁力維持。11月2 5日率領黃埔學生千餘人抵達惠州之後,深受惠州市民歡迎,謂黃埔師生發揮黃埔精神,駐紮當地,可以鎮攝土匪。同時,隨即在惠城舊督辦處成立廣東惠屬警備司令部,宣誓就職,接防惠州。
時值冬季,東江各地土匪,乘機又出動擾亂往來船隻,市民、商家大為緊張,不敢輕易遠門,大大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方式。為鞏固地方保護人民起見,林振雄召集惠屬各縣縣長,地方人民團體,開維持地方會議,製定出詳細的地方聯防計劃。11月29日,林司令派警備隊一大隊開赴博羅駐紮,剿辦土匪,同日,親率學生軍兩中隊出發河源剿匪。另調派一部分軍校學生前往東莞應付前第二獨立團袁華照(綽號袁蝦九)叛匪,一中隊開赴海陸豐大舉剿辦,其他各縣亦適派學生軍前往截剿,聯防部署詳細妥當,一時之間雷厲風行,輾轉平山、淡水、龍門、紫金、五華,河源、海陸豐等地。例如:楊坤如劉發仔入據增城之經過,兩部匪幫共千餘人,均受張發奎軍委為司令。林振雄由惠州率學生軍到援,張軍未入粵之前,曾派人運動東江著匪劉發仔,委充護黨救國軍東路游擊司令,又委任陳軍舊將楊坤如為東路第一路司令,節制劉發仔匪幫,及至張軍入攻花縣之時,劉楊土匪,約有千餘,發現於龍門增城從化諸處,並與劉匪率千餘之眾,乘張軍攻花縣之時,即向增城進攻,時駐增城有總部第三特務營長梁公福率所部三百多人,與匪接戰,因眾寡不敵,梁營損失甚鉅,一時未知踪跡。嗣得惠州警備司令林振雄聞訊,即率黃埔學生軍,由石龍石灘,馳往協助,斯時劉楊為阻止省軍增援起見,立將石廈站橋樑炸毀,此十三日之事也,劉發仔佔據增城,不及數小時,於十三日即被林振雄率軍擊退,遂克增城,但匪幫仍盤踞於增龍之間,正果一帶,仍未知張發奎軍在北江已退。茲又據報,楊坤如在龍門增城交界之處,糾結舊部千餘人,似有再進窺增城,縱橫東江之勢,林振雄學生軍力量,本可足以抵禦,但需兼顧惠州方面,是以省軍於北江戰事勝利之後,即調部隊兩營,乘輪出發東江,加厚兵力,將各股民軍土匪,根本擊退,十四日上午二時許,有軍隊乘民船十餘艘,由黃沙河開往東便者,乃開赴石龍,轉往增城,勦辦楊坤如劉發仔各股土匪。
至12月底,歷時一個月,匪跡無踪,東江一帶,均已安靜如常,往來省地、惠州、河源一帶客商船隻照常來往,市民、旅客都大贊出行便利。當時的報紙「星洲日報、公評報、廣州民國日報、香港工商日報、華北日報、南洋商報「都有持續跟蹤報導黃埔官生在東江各地剿匪的經過及結果。



12月22日,曾接蔣介石來電嘉勉,對林振雄統率黃埔官生駐往惠州清除土匪,鎮攝地方深資得力。照錄原電如下:「黃埔軍校林教育長振雄兄勛鍳,該校官佐員生士兵,請纓討逆,義憤同深,殊堪嘉尚,仍盼培養學術,共赴國難,希即轉飭一體知照為荷。蔣中正」。
林振雄接蔣介石來電之後,也以東江一帶匪氣已告肅清,學生軍極應回黃埔訓練,畢竟培養'軍事人才,貢獻國家才是他的軍事教育方向。於是電呈總指揮陳濟棠派部隊赴惠州填補防務,並聞回覆元旦過後即可調部隊填防,將學生調回黃埔上課。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然而,1930年1月8日接陳濟棠由梧州發來電報指令延期十日返回廣州:「林教育長勛鑒:此次張桂諸逆侵粵,得兄帶領學生軍鞏固後方,宣勞黨國,至為欽感,刻下學生仍未能返校上課,致荒學業,甚為系念,請暫俟十日,軍事稍鬆,當由此間抽請一部赴惠填防,以便學生返校求學也。弟陳濟棠叩」。
但一晃半月過去,仍然不見有接防的音訊,林振雄自執掌軍校之後,對於學校之建設,學術之改良,不遺餘力,校務大有起色,且性格耿直,諸事坦白透明,故學生對林振雄皆甚為欽佩。且林氏又極以學生學業為重,於是決定親自返省轉赴梧州,向陳濟棠報告一切情況。然而,未能得到陳濟棠確切回應,只好直接轉往南京面謁總司令蔣介石。
1930年2月3日下午面陳蔣介石,一面報告校務改進事宜,一面請示解決辦法。
在此期間,林振雄一直逗留在南京,由於最近精神緊繃,頗為消極,曾一度提出辭職,但不獲蔣介石接納。因為軍校近期發生政訓處主任黃珍吾,想爭奪教育長職位,與擁護林振雄的多數一方學生發生衝突,甚至毆鬥,釀成擁護黃珍吾派別多人重傷事件。此事驚動朝野,蔣介石特委派軍政部參事劉秉粹到廣州黃埔軍校調查真相,終於擁黃一派因勢單力薄而失敗告終,數十名學生被捕,辦公廳主任石宗素、政訓處主任黃珍吾被調職。
而此時東江一帶又復見匪踨出沒,危害地方。軍校師生開會決議派代表36人赴京,組成「黃埔軍校第七期全體學生敦促林教育長返校視事代表團「,並面謁蔣校長報告校內真相,又派代表赴省面謁陳濟棠,請其電蔣校長促林氏返校以維校務,而鞏東江防務。
4月12日,蔣介石令林振雄返校處理校務,由新任政訓處主任伍翔、辦公廳主任李安定陪同林振雄返回廣東。至4月18日,林始返到廣州黃埔軍校。
此時,黃埔全體學生經獲批准調回學校復課,至於東江一帶防務安排,由林振雄之前成立的聯防隊、特務營數百人及當地民團武裝力量駐防。為恐學生荒廢學業,加上畢業期臨近,因此加緊訓練。
1930年5月10日,第七期軍校學生700餘人在官山舉行大型野戰演習。
1930年5月14日,省主席陳銘樞以林振雄回校主持校務,特前往參觀軍校近況,及向軍校學生訓話。
1930年5月21日,第六路總指揮朱紹良由梧州凱旋返省,獲林振雄邀請參觀軍校並向學生訓話。
此段時間,林振雄一直兼顧軍校教務及惠屬防務事宜,疲奔於廣州、惠州之間,至6月底向第八路總指揮陳濟棠辭去惠屬警備司令一職,以便專注軍校事務。對於惠屬防務安全的工作經驗,林振雄不時都有發表談話。
現引述香港工商日報1930年5月21日 ,《林振雄談惠州河源治安》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據載:「黃埔軍校教育長兼惠屬警備司令林振雄,自日前赴惠督率所部將惠州各屬土匪痛剿後,現已先後肅清。並在河源附近之桂山將匪圍剿,日內亦可消滅,故林教育長以惠屬治安,經已漸復,而黃埔軍校事務,又須本人整理,故特於十九日晨八時由惠出樟木頭,乘搭廣九第一次快車到省,直至中午十二時始抵步,當時黃埔軍校駐省辦事處主任余文茂等,已預先乘汽車到廣九站迎候,林教育長抵步後,記者即上前叩問東江治安問題,當時林教育長以在車站术便講話寒暄畢即著記者同乘車返東山寓所,作如下談話,(問):林教育長此次返省,是否向陳總指揮報告惠屬治安,(答):然。兄弟此次回省,因惠屬土匪已被我警備隊包圍于河源桂山,日內可消滅,兼且惠屬治安亦甚寧靜,並以本人離校多日,對於軍校事務極須料理,故特返省順道向陳總指揮報告矣。(問)惠屬土匪已被我警備隊痛剿,其經過情形可得聞否?(答)自兄弟赴惠州率所部將惠屬河源各處土匪痛剿後,業已先後肅清,但河源附近之桂山,樹林深茂,且連綿數縣,土匪首領吳鏡如,尚率領匪類二百餘人,竄入該山,我警衛隊已將之四面包圍,連日已在三坑地方接觸數次,擊斃土匪及奪獲槍彈糧食頗多,現土匪已深入該山,不敢復出,我軍准備分頭上山搜索,日內當可將該幫土匪完全消滅。(問)教育長迫省整理軍校事務,何時再返防惠州?(答)兄弟在惠州時常往來,實無一定时候,俟辦妥軍校事務,或遲數日返惠州一行,以便徹底辦理惠屬治安,談至此,記者乃退「。
廣州民國日報1930年6月26日,《林振雄談今後惠州治安》
據載:「警備司令部本月經裁撤,聯防總處將來仍舊設立,黃埔軍校教育長兼惠屬警備司令林振雄,於昨(廿四)日下午由惠城赴樟木頭轉乘廣九車返省,事先林氏屢呈第八路總部除去惠屬警備司令一職,俾專心從事軍校校務,昨始批准,昨(廿五)日記者以該司令裁撤後,對於惠屬治安之佈置,當為一般人士所欲悉,特晉謁林教育長叩詢一切,蒙答如下 :(記者問)教育長何時返省,貴司令部是否准總部裁撤,(答)余(本人自稱)於昨(廿四日)下午六時由惠城專程返省,至於惠屬警備司令部一職,經呈請總部開去,俾卸仔肩,得專心辦理軍校一切事宜。前因粵桂軍事尚未結束,故未批准,近以桂省軍事業告结束,始能如願以償。(問)關於所屬之聯防總處,是否亦在裁撤之列?(答)對於此事剛才與總部副參謀長杜益謙商量,因東江素為土匪出沒之所,故將該聯防總處暫緩裁撤,並仍由該處主任钟子庭主持,與各地民團聯絡,至該處經費則由地方調撥,無需總部交給。(問)司令部裁撤之後惠屬治安,是否一概由聯防總處及各屬團負責?該司令部批准月底結束否?(答)然。(問)河源至惠州一帶及三多祝等處治安情形如何呢?(答)惠城至河源一線,由敝部特務連負責,均甚安謐,三多祝及鯉魚頭處現為土匪騷擾,倘有軍隊到剿,必即潰竄云」。
1930年7月,決定8月為學科畢業期,9月出外野營演習戰術。
1930年8月22日軍校學生實習野操開始。
1930年8月25日,林振雄為續招第八期與否,呈電蔣介石請示,現中央核准軍校續招第八期生,名額500人,並劃分粵黔閩省各招五十名,桂滇南洋各招一百名,贛湘兩省合招五十人。國府主席兼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並委任萬夢麟、李孔嘉、伍翔等人積極籌辦一切⋯⋯
1930年8月31日,軍校第七期學生,舉行畢業試驗,分學科、術科兩種,中央也派員來軍校監考。但不出兩天即忽然收到蔣介石來電,要將黃埔軍校停辦,並令林振雄趕快辦理结束事宜。全校師生甚為愕然,不明所以,並請林振雄致電蔣校長收回成命。1908年2月,林振雄與蔣介石是清國時期獲官費選送去日本陸軍振武學校學習軍事的同學,兩人同窗時間約4年有餘。當孫中山先生創立黃埔軍校時,蔣介石是軍校籌備委員長,林是七名籌備委員之一兼管理部主任。1926年7月,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北伐軍總司令,委令林振雄任總司令部海軍處處長兼長洲要塞司令,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廣州黃埔軍校乃孫總理創辦,慘淡經營,革命武力、本黨基礎由此發揚強固,統一兩廣,以至北伐成功,全靠諸同志犧牲奮鬥,前赴後繼,是孫總理的唯一遺產,如今要自己親手結束,心頗不安,除了本人去電蔣介石之外,還試圖透過楊杰(耿光)、陳濟棠說情,希望蔣介石回心轉意,從長計議,並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茲將錄原電如下:歸德總部楊參謀長耿光兄(楊杰),轉總座鈞鑒,埔校為革命基本,具係鈞座心血構成,況屬遺產所關,方為護之不遑,安有拋棄之餘地,昨奉令停辦,全校譁然,如謂職辦理失宜,儘可撤換嚴究,豈能因噎廢食,致令莘莘學子,無所依歸,中外同瞻,關係重要,伏望從長計議,勿令春秋責備,留歷史之瑕疵,明知鈞座有難言苦衷,不得不為遷就,然革命發源之地,詎容敝屐視之,職為本校創辦人之一,不忍將慘淡經營所得,拱手授他人,倘無法挽回,請即派員點交,職實不忍目睹,行擇山深林密,息影歸耕矣。伏維明察,并電覆祗遵,林振雄叩。文。
又致陳濟棠電如下:(伯南)我兄鈞鑒,關於黃埔軍校奉命停辦各節,日昨已由陳教官季博代表晉謁,陳述鄙見,幸蒙鑒納,至為感佩。足見胸懷磊落,肝膽照人。竊思黃埔軍校,為總理唯一遺產,又是蔣校長心血所構成,凡屬總理忠實信徒,皆有保護保全之責,今雖奉命停辦,而校舍校址,非有切實負責保管人員,恐不足以昭慎重,在鄙意如能由鈞座長電中央,派員負責保管,俾總理遺產,不致任人瓜分佔據。則總理在天之靈,或可稍慰,而蔣校長愛護軍校苦衷,當亦可為各同志所共諒也,雄以辦事無才,橫置乖方,致外不見諒于當局,內不見信于同事,捫心清夜,死有餘辜,前以校費窘絀,掣肘多方,不得已呈請辭,從此退隱林泉,又有何事,惟以黃埔聖地,銅像巍峨,不忍遽淪於小人之手,際此月白風清,追念疇昔,不免心有餘痛耳,專此奉達,統請賜察,順頌勛祺,林振雄。叩!
1930年9月2日,林振雄成立結束校務委員會,一面籌辦第七期畢業禮之外,如何安排學生配送安置,一面處理結束事項,飭各科趕緊辦理,將槍炮軍械及文卷檔案移交總部接收。
1930年9月15日《公評報》報導林振雄談軍校停辦事: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黃埔軍校現以總理蒙難八載,畢業學生凡七期官生,對於黨國貢獻,誠為不少,此次忽然奉令停辦,社會甚為關注,記者昨特走訪軍校教育長林振雄,叩詢一切,茲將林氏談話錄下:(問)黃埔軍校已奉蔣校長明令停辦,然否?(答)然。但在未奉停辦令之前三四日,曾接到蔣校長電,囑招第八期生,繼續辦去,不料事隔未幾,忽又奉停辦令,其中原因,在本人致蔣校長電中已叙明白,不必再说。(問)報載先生個人及貴校特別黨部全體黨員,均有電請蔣校長及中央各委員收回成命,已接覆電否?(答)黃埔軍校,乃總理惟一重要遺產,自創辦以來,其對革命貢獻之偉大,中外共見,今後只有發揚光大,原不宜將之停辦,如以本人辦理不善,以致生出许多糾紛,亦不過個人去留問題,斷無影響及於全校,大可另行委人接辦。且在未奉停辦之兩星期前,本人經已電向蔣校長辭職,故此次停辦,於辦理不善全無關係。十一日全體黨員及本人致蔣校長電,迄今未奉示覆,料軍校停辦,皆有環境關係,事在必行,已無挽回辦法矣。(問)既无挽回辦法,是否即行辦理結束?(答)已着各部處積極辦理結束,惟何時結束完畢,須視財廳經費如時撥到為定。(問)教育長現仍到校否?(答)每日皆有到校巡視,指揮各人辦理结束事宜。(問)第七期生將定何時行畢業典禮?(答)已定下星期即十五至二十,惟何日舉行,仍未决定。(問)聞總理銅像揭幕禮與七期畢業生同時舉行,然否?(答)然。(問)七期生畢業禮後,則可離校,其安置辦法如何?(答)七期生共有六七百人,經蔣校長指定撥一百五十人入八路總部服務,其餘盡調南京,交總司令部分配工作。撥入總部者,一俟總部列出名冊,則可照撥,餘則俟財廳撥到旅費,亦可首途北上。(問)學生既有安置辦法,校中兵士將撥入何處?(答)所有兵士,均經蔣校長令撥交八路總部改編。(問)軍校共有職員若干?(答)共約一千五百人。(問)此一千五百人是否另有任用?(答)擬照校中向例,每人發給恩餉三個月遣散,計此項恩餉及結束費,共需二十餘萬元,不知財廳能否照撥耳。(問)校具及其他一切品物,如何處置?(答)奉令一律點交第八路總部保管,惟本人己去電請另委妥人點交,本人擬早點辦妥離校休養云。
9月22日,林振雄離開廣州,以請假醫病為由前往香港,從此脫離軍校。
9月26日,黃埔軍官學校舉行總理銅像揭幕及第七期生畢業兩大典禮,是日黨政軍各機關各團體前往觀禮者數千人,頗極一時之盛。省主席陳銘樞代表中央赴會揭幕及頒發畢業證書,政訓處主任伍翔主持並恭讀開會理由。
10月24日,軍校事宜均已完竣,恩餉旅費全部發放,廣州黃埔軍官學校第七期完全結束。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黃埔軍官學校第七期同學錄序》:
天有緯象,不移則軋,地有河漢,不貫則崩,人有血脈,不行則瘓,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理固然也。吾粵當劉楊時代,兵驕將惰,百弊叢生,破碎河山,無從收拾。先總理高掌遠蹠,知完成革命工作,非恃毫無訓練之軍隊,所能措置裕如,於是慘淡經營,創設斯校,務使莘莘學子,灌輸軍事知識,發皇政治精神,為國犧牲,義無反顧,所以各期畢業同學,對於東征北伐,光榮歷史,中外同瞻。歲月不居,現第七期諸生,又屆畢業矣,諸生學成致用,本其平日所研究,出為黨國效力,藉以禦外侮而弭內憂,革命成功,洵指顧間事。惟本屆同學錄出版,適值本校停辦時期,循覽是編,不無特殊感想。本校今日之命運,已如修蛇赴壑,夕陽在山,回首前塵,惘惘如夢。竊查黃埔軍港,雖偏處一隅,然實為粵省之咽喉,東南之要塞,設校於此,蓋有深意存焉。總理為革命馳驅,飽經憂患,見夫近代趨勢,列強環峙,兵戎玉帛,雜還五洲,輪船火車,朝發夕至,斷不能閉關自守,乃欲維時局,擴遠圖,飭兵戎,修器械,內則統一區宇,無虞軍閥之潛滋,外則鞏固藩籬,免強鄰之窺伺,故心營手擬,亟亟焉以創辦軍校為急務也。爭此先着,力挽時艱,搜羅各省英豪,則人才眾,購置新式槍炮,則武器精,嚴賞罰如穰苴,定軍制如孫叔,即將才出,兵學興,戰可以強,守可以固,此七期以前各同學所收之效果,足以取資借鏡,固無待言。然本屆諸生,自入校以還,迭遭時變,即如振雄來長教育,亦僅一年有奇,中間維持粵局問題,如出發燕塘,留守惠州諸役,均藉學生效命,始能消弭敵氛,是諸生有勇知方,即可概見,基此親愛精誠之校訓,出而打倒一切反動派,於以保障民眾,捍衛國防,實現中華之平等自由,為吾黨放一異彩,端以諸生是賴。諸生負此重大責任,又當本校絕續之交,所冀努力前途、勿負總理培植之苦心,暨校長殷勤之期望,斯亦份內事也。振雄雖謭陋無似,當茲同學裒就成錄,又安能不贈之以言,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願諸生勉之。 中華民國十九年九月林振雄。



林振雄第二次出任惠州警備司令,時間大約有七個月左右,林振雄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兼東江警備司令任上,成立惠陽商會籌款幫助惠州地方建設及資助學校營運經費,對於地方治安防衛更是不遺餘力了。其中他做了三件事情,現在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藉此向大家交代一下,第一,林振雄上任教育長職務,1929年9月初,為了纪念孫中山先生創辦黃埔軍校,隨即向日本友人梅屋莊吉請求贈送孫總理銅像安置在黃埔軍校,因為知道梅屋先生自資鑄造了兩尊孫中山銅像。第一尊數月前已經由梅屋先生親自護送去了南京中央軍校安置,希望另外一尊能夠安置在廣州黃埔軍校,於是寫信請求梅屋贈送。1930年5月28日,由梅屋莊吉親自護送到廣州黃埔軍校,轟動一時,軍校也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銅像迄今仍竪立在總理紀念碑之上。



第二,據1930年1月15日廣州民國日報報導,林振雄為使惠州民眾景仰尊崇孫中山先生,特選在中山公園建築中山紀念台,並擬定圖案交由縣建委會承建處理。當地的木排商之前請求林振雄派兵沿途護送,才能把積壓的木排通過水路銷往石龍等地銷售,避過匪徒勒索搶劫,為了感謝幫忙如是向他送錢,但幾次都不肯收,林振雄後來覺得木排商誠意不可推卻,於是利用這批錢在中山公園(前稱第一公園,東征後為了紀念孫中山而改稱)內建立了「中山紀念台「紀念孫中山先生,後來因抗戰被毀壞等原因經不同時期擴建成現在的模樣。


第三,是1930年3月,在朝京門旁邊,為紀念1925年10月東征軍在攻克惠州城戰鬥中犧牲的黃埔官生而建立並題寫「黃埔軍官學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碑座正面由國府主席兼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題寫「精神不朽「,碑座後面由林振雄題寫「氣壯西湖「,另兩面記錄了黃埔官生烈士的名字。

現今,這三處是當年與黃埔軍校第七期師生一起完成並保留下來的建築,雖然都經歷了不同年代的毀壞,但仍然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重新修復和擴建,迄今已成為了受保護文物,宣揚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旅遊觀光的寶貴資源,這或者是林振雄始料不及的吧。
林振雄是黃埔軍官學校創辦人之一,深知培養軍事人才的重要性,況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的心血結晶、重要遺產,又是國民黨軍隊崛起之地,現今又奉蔣介石令親手將黃埔軍校結束,心情難免復雜不安,實在不忍看到將慘淡經營所得在自己手上完結,故借病醫治向蔣介石請假獲准,又向職員交待一切之後轉赴香港,閉門謝客,萬念俱灰。有好軍事者追問他,林謂有意脫離軍政生活,致力於實業,大有「無官一身輕,有錢萬事足「之感慨!
林丹生 整理編寫於澳門2024年10月27日 (相關報導: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林振雄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