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載熙烈士,第一位臺灣客家籍的黑貓中隊飛行員,在臺海局勢動盪不安的年代裡,懷抱著凌雲御風的夢想,駕駛美製U2高空偵察機,穿越中國大陸「鐵幕」,出生入死,義無旋踵,完成數次艱鉅特種任務,經國先生曾公開讚揚:「吳上尉完成了普通人所無法完成的任務」,但卻在一次任務中不幸為國殉職,壯志未竟。
吳載熙(生於民國二十四年,至民國五十五年),新竹縣新埔鎮的客家人,吳家祖籍廣東,兩百多年前,唐山過台灣,來到新竹晴耕雨讀,出生於日據時期的吳載熙,與台灣文學作家吳濁流為同宗房內,吳濁流曾經親眼目睹日本殖民臺灣時期,臺灣人民遭受歧視及壓迫桎梏,寫下了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探索臺灣人民歷史命運的著作《亞細亞的孤兒》;吳載熙則因小時候,聽過祖父講述家族成員投身抗日行動,吳家祖厝反遭日寇焚毀,因而年少心靈種下「執干戈以衛社稷」的種子,自此之後,他的國家民族意識特別強烈。
筆者提到,經國先生公開讚揚:「吳上尉完成了普通人所無法完成的任務」(照片為吳興華先生提供)
吳載熙在小學三年級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末期,盟軍的飛機經常飛到臺灣空襲,大家都忙著躲空襲警報,有一天清晨,盟軍飛機飛過吳載熙所居住的新竹上空,正與日機發生空戰,有一架日機被盟軍擊中墜落在新埔的田野間,吳載熙的好奇心驅使,在家人陪伴下去目睹飛機的殘骸,他開始對翱翔天際的飛機產生無比興趣,只要聽到天空上有飛機聲大響,他總能清楚分辨出飛機的機型,分毫不差。
國小五年級時的吳載熙,有一回學校舉行遠足,老師帶同學到新竹飛機場,他第一次看到機場內停滿了飛機,在參觀修理工廠時,吳載熙向工作人員索取了一小塊的銀白色機翼蒙布,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一小塊機翼蒙布就好比一架飛機模型,令他格外想珍惜擁有,他把機翼蒙布帶回家裡,不時拿在手中端詳把玩,彷彿感覺到自己駕駛一架飛機翱翔藍天,有「凌雲御風」的快感。小學六年級,他的作文「我的志願」中,吳載熙便寫下了「我將來立志做一名飛行員」的偉大志向。
吳載熙烈士矢誓為空軍人,寫下「男兒志在四方,立志為空軍英雄」的豪情壯志。(照片為吳興華先生提供)
吳載熙的家境並不豐裕,新埔中學畢業後,為了減輕家裡經濟負擔,且對航空機械有濃厚興趣,於是報考在高雄岡山的空軍機械學校。在軍校求學生涯裡,吳載熙因為初次背井離鄉,加上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好幾次夜深人靜,常常思念家人而落淚,為了不讓父母親牽掛,他總是展現堅毅的性格,每次寫給家裡的書信,都表達出軍校生活的平安愉快。民國四十二年十月畢業,他分發到臺南基地擔任飛機修護地勤工作,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吳載熙並將第一次領到的薪資,全數寄回家裡貼補家用,他想用反哺之心,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也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以分擔父母家計、貼補家用。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把悲劇變鬧劇的本事
|
更多文章
)
吳載熙事親至孝,以及工作上認真學習的態度,深獲軍中長官的肯定,紛紛鼓勵他再投考空軍官校,希望他力爭上游更上層樓,或許是吳載熙仍未忘情兒時懷抱飛行的夢想,他鼓起勇氣,決心報考空軍官校,他利用下班時間,到補習班補習國文、數學、理化,為了加強外語能力,他只要返回宿舍,總是打開收錄音機,反覆學習英語雜誌的英語對話,並且積極鍛鍊體格。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吳載熙如願考取空軍官校飛行班第三十九期,實踐他自己取別號「壯飛」,矢誓鷹揚天際的渴望。
吳載熙在空軍官校的受訓期程中,可以說是焚膏繼晷、勤訓不怠來形容,放假時,由於家裡路途遙遠、車程不便,他選擇利用時間在學校自習。因此,吳載熙無論是學科或是術科成績,教官都是以「品學兼優」來核定他的上課表現,尤其是他所記錄的「飛行日誌」,帶過他的師長還公開稱讚吳載熙是所有飛行學生裡,書寫字體最工整、條理最分明的。吳載熙曾經在日記裡寫道「在外求學,則應努力達成父親期望,自投效空軍以後,深知發奮為學,非達成功則不孝雙親,不忠國家矣」。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吳載熙深感軍旅生涯,無法隨時奉侍父母親,唯有努力讀書,奮發進取,才能寬慰雙親的期望。
果然,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他以官校總成績第二名、品行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典禮當天,時任總統蔣中正親自頒發獎狀給予吳載熙,並為他佩掛「飛鷹」胸章,他更代表同期畢業生發表致答辭。當時,吳載熙的父母親還擱下繁忙的農事,從新竹新埔千里迢迢來到高雄岡山,受邀前往觀禮,他的二弟吳載奇將軍曾經回憶說:「這是第一次看到爸媽這麼高興,看到大哥努力得來的成果和榮耀,掩抑不住老人家的欣慰與自豪」。
吳載熙成為中華民國空軍少尉飛行軍官,先是派往屏東機場捍衛國家領空,後奉派赴琉球美軍基地接受低壓艙訓練,精進飛航技藝操練,民國四十七年間,臺海局勢緊張,吳載熙銜命巡弋馳騁,八月二十日,他和三位隊友駕駛F -86F軍刀式戰機,擔任海峽巡邏偵察任務,當時飛行資歷仍屬「菜鳥」階段的吳載熙,機警地發現八架中共米格機欲自後方視野死角偷襲,他立即通知隊友閃避應戰,終未讓共機得逞,保全我方全體戰機,這一役,他獲記大功一次,可以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而在八二三戰役中,吳載熙銜令馳援金門前線,他曾在料羅灣外海發現敵人魚雷快艇,迅即開火;也曾在發現共機時,當機立斷就對頭攻擊,因而不斷累積戰分,先後獲頒「宣威」、「翔豹」、「彤弓」、「鵬舉」、「飛虎」、「雲龍」、「楷模」、「復興」等勳章。
他優異的飛行技術,獲得上級慧眼賞識,隨隊移防臺中清泉崗基地,每當有外賓參訪,一定指名吳載熙進行飛行表演,民國五十年六月,獲選加入蜚聲中外的「雷虎空中特技小組」,成為國家的門面,空軍的金字招牌成員之一,民國五十三年,隨隊遠赴菲律賓「克拉克美空軍基地」表演,演出精采課目「炸彈開花」轟動全場,在表演結束後的酒會上,美軍飛行員紛紛圍繞在吳載熙身旁,真誠熱烈的讚美他的精湛飛行英姿,並且私下「請教」他如何倒飛隊形變換、小轉彎,當他們得知吳載熙保持四個G力作小轉彎時,美軍飛行員一個個瞠目結舌,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讚譽我中華民國空軍健兒訓練紮實,吳載熙可以說是幫助「雷虎小組」宣揚國威,傳達了我空軍忠勇軍風,贏得友邦人士及現場十餘萬僑胞的喝采好評。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把悲劇變鬧劇的本事
|
更多文章
)
吳載熙曾獲選為空軍「雷虎特技小組」成員,赴菲律賓參加國際特技飛行表演,蜚聲中外。(照片為吳興華先生提供)
民國五O年代,中共試圖發展核子武器及長程導彈技術,在早年還沒有先進人造衛星、無人機的年代裡,美國對共產中國內部情報極度缺乏,於是美國尋求中華民國政府協助,華美雙方敲定合作「快刀計畫」,由美方提供「U-2高空偵察機」,我方提供飛行員及基地,希望借重中華民國優秀飛行員駕駛U-2偵察機「出生入死」穿越大陸鐵幕七萬呎空域,透過高空拍攝照片解析,使美國得以一窺中共地面軍事部屬的廬山真面目,盼能獲得極為重要的情報照片。因此,民國五十年二月,桃園空軍基地出現一支特種任務小組,對外以「空軍氣象偵察研究組」名稱作掩護,實為空軍第六大隊第三十五偵查中隊,它們隊徽以一隻黑貓作為中隊圖案,又被稱為「黑貓中隊」,開始執行極高機密且極為危險的特種任務。
當年能獲選為「黑貓中隊」飛行員都是中華民國空軍菁英中的菁英,吳載熙剛從菲律賓表演歸國後,上級注意到他精湛飛行能力及嫻熟外語能力,旋即被遴選加入「黑貓中隊」,成為第一位臺灣客家籍的黑貓中隊飛行員,民國五十三年五月十五日,他啟程赴美,接受U-2高空偵察機的訓練,吳載熙在受訓期間,不負國家的厚望,憑藉著高度接受能力,超越平常人的膽識與機智,幾經重重嚴格考驗,七個月後通過考試,他以成績五個A、六個A+,獲頒美國高級飛行胸章一枚,成為U-2飛機合格駕駛員,十二月三十一日自美返臺,隨即返抵第三十五偵查中隊報到。
吳載熙回臺後,與同樣駕駛U-2的飛官張立義少校結為好友,張少校還曾抽空陪吳載熙返回臺南基地打包私人物品,孰料在相識的第十天,也就是民國五十四年一月十日,張少校駕駛U-2執行第五次高空偵察任務時,不幸在大陸華北遭中共擊落,吳載熙剛到「黑貓中隊」就面對如此殘酷事實,心情何等沉重。再者,U-2機身外型類似滑翔機,沒有武裝,沒有自動駕駛,像是神秘的間諜,攜帶高空相機偵照,以一般飛機或地對空飛彈無法能及的高度,必須長達八、九小時待在座艙內留空飛行,近期發生U-2被地面飛彈攻擊事件,顯然美方所稱U-2具有高空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這對於吳載熙而言,何嘗不是飛向不可預知的危險領域,他甫就任「黑貓中隊」飛行員,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民國五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吳載熙開始執行個人第一次U-2作戰任務,任務編號C065C,從泰國塔克里空軍基地起飛,對中國大陸西南邊區及北越、泰寮緬區域進行偵照,他成功完成首飛,在昆明機場拍到了一架米格19和二十九架米格15、米格17。後來,吳載熙執行特種任務非常密集,一個多月就要飛一趟,為了到中國大陸空拍中共原子試爆的資料,他遭遇許多驚險危難,有一次,吳載熙出任務時,遭到中共發射薩姆飛彈攔截,趁還沒爆炸前,他果斷拍下了飛彈飛行軌跡照片,並且技巧性閃開,再撒出鋁片誤導飛彈爆炸,這張捕捉到瞬間的照片,還被總統蔣中正大為讚嘆。還有一次,吳載熙被中共米格機追擊,但是米格機飛不夠高,硬要追高攻擊,結果失速墜毀。但也有時候,任務無法成功,飛到半途被召回,要求隔天再出任務的經驗。就這樣,在民國五十四年間,吳載熙完成六次艱鉅的特種作戰任務,均平安返航,因此當選該年度的國軍戰鬥英雄,不過黑貓中隊隊員身份是不能曝光的,使得吳載熙無法公開接受表揚。當時總統蔣中正有意遴選他擔任武官,部隊基於考量培養高空偵照人才不容易,因而作罷。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把悲劇變鬧劇的本事
|
更多文章
)
吳載熙在執行完第三次任務後,休假返家,私底下與胞弟吳載堯交代萬一他被擊落殉職後,相關撫恤及薪俸問題,其實他的內心已經作好「萬一」的坦然準備,也讓弟弟聽了驚愕不知所措,他反過來安慰弟弟說,他不畏懼米格機,就算遇到薩姆飛彈,他有「四十六秒」的躲避時間,足夠從容應付完成任務。顯然在吳載熙的心中,明知道國家所交付特種任務具有危險性,但從沒有懷疑過對凌雲御風的執著,以及對效忠中華民國的生死無畏。
筆者提到,吳載熙執行U2飛行任務前,必須吸純氧一小時,排除體內氮氣。(照片為吳興華先生提供)
U-2的飛行員依規定執行任務滿二年,或是飛滿十次便可以離隊,遺憾的是,吳載熙成功進入大陸偵照六次後,卻在一次例行訓練發生「萬一」。
這場意外發生在民國五十五年二月十七日,這一天出任務的原本不是吳載熙,卻因另一位飛行員臨時身體不舒服,才臨時改由他來代班。吳載熙在駕駛U-2起飛後,座機發動機突然熄火失去動力,他試圖好幾次空中起動「緊急程序」,仍無法恢復正常的運轉,本來吳載熙是可以棄機跳傘的,但是他考量到地面布滿鬧區民宅,不願意飛機墜落殘骸波及無辜,因此他選擇緊急迫降,原定要降落清泉崗機場,卻因座艙罩除霧裝置失效,整個「座艙罩」的玻璃因吸熱起霧,導致視線模糊,他在完全無法目視機外景物狀況下,勉強從雲洞中看到了水湳機場,只是水湳機場的跑道實在太短,在迫降衝出跑道,座艙罩直接撞擊民房屋中橫樑,吳載熙頭部重創,當場失事殉職,享年三十二歲,中華民國空軍就此折損了一名優秀的飛行員。
吳載熙壯志未酬,留給國人無限痛惜不捨,政府為烈士辦理治喪事宜,經國先生親臨致祭,親頒「痛失英才」輓額,追晉為空軍少校,備極哀榮,吳載熙的忠骸安葬碧潭空軍烈士公墓,烈士牌位奉祀於圓山忠烈祠,香煙裊裊永受國人景仰追思。
吳載熙烈士英年殞落,國家並沒有遺忘他對空軍無私奉獻犧牲,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曾在烈士的喪禮上潸然落淚,並且兩度輕車簡從來到烈士家中,代表政府慰問其父母和遺孀杜喜美女士,杜氏在丈夫殉職四十二天後產下一名男嬰,經國先生親自為吳烈士的遺腹子命名為「吳興華」。同年,新竹空軍子弟小學更名為「載熙國民小學」,讓烈士英名永存國人心中,當時以U-2空軍英雄命名的學校,國內只有兩所,其一為紀念陳懷生烈士的臺北市「懷生國小」,其二即是「載熙國小」。政府對於其殉國之緬懷,明令褒揚其英勇事蹟,或許可寬慰烈士在天之靈,吳載熙應是遂志無憾了。
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為吳載熙婚禮主持證婚。(照片為吳興華先生提供)
吳載熙烈士的國小作文「我的志願」裡,曾經寫下了憧憬成為一名飛行員,了不起的是,他毫無背景,憑藉著客家人堅毅硬頸,不肯服輸的性格,最終實現夢想,印證其所言「男兒志在四方,立志為空軍英雄」。他參與過八二三砲戰,獲選加入雷虎特技小組,更曾駕駛全世界最難駕馭的U-2飛機,出夷入險執行偵照任務,為當時「華美合作」奠定邦誼,樹立空軍健兒忘身報國的典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抑輕於鴻毛」,烈士卻用他短促的青春生命,讓筧橋光榮歷史蘊藏著本省籍客家人的飛行故事。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把悲劇變鬧劇的本事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