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勞動部輕生案─小作業變大災難,AI也能殺人

針對勞動部勞發署職場霸凌事件,包括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等公部門基層團體在行政院前舉行「院長道歉無誠意,公務員要納職安法、職霸防護要法制化」記者會。(柯承惠攝)

勞動部北分署公務員輕生案,壓死駱駝的最後二根稻草是:情緒管理-即職場霸凌、與政治文化-即裙帶官蹭紅務虛的問題,但累積互動增強的主因:「知識溝通」更必須正視,也可以適度解決。

本案就是因「智能就業服務系統」標案,主管謝宜容的科幻想像,與承辦吳員的實務條件無法溝通,結果主管更為憤怒刻薄,而部屬卻為實質相當簡單的工作而過勞、心力憔悴而以輕生吐冤。

在一串粽子式出鍋的職場霸凌中,海科館長陳素芬更被控標案循私,可見標案利益,也是霸凌的增強因素。

過去40年我先後承攬、指導、評審十餘個部會與地方政府的資訊系統。在「政府電子採購網」上線後,政府標案其實效率增加,流程簡化。有法制比沒有法好,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人」仍是關鍵因素。

本文將說明:

一、40年標案變遷,透明度合理性增加,但「上樓找人」現象仍在。

二、資訊系統標案避免想像,落實需求規格的 UML 方案。

三、為何小案出大難?如何由蹭紅務虛,提升為治理落實的政治文化。

要投標●先上樓

1980年代資訊系統剛剛問世,我先後擔任「神通電腦集團」DTP子公司的執行主管與日商Looktech 科技公司的總經理。起步時,剛好一位部會首長是我老師,因協助其電腦化而一炮而紅。

當時各界才開始電腦化,需求量不高,不可能靠1家機關存活,另有一個部會也在招標。我趕緊去投標,結果採購科長和我講了大白話:

「我3家投標單都已經有了,但你們公司很有名。你上樓找秘書長談,他如果交代我,下次我會把你放進去。你這次不要硬投,標不到,還給我找麻煩。」

另外3家其實只是1家,他們母公司關係很好,但并非資訊本業,能力有限,只能作封閉式的「檔案系統」,就是「檔案總管、資料夾」,那時一般人已經覺得很希奇。

而我們能做「資料庫」「試算表分析」「區域網路」(網際網路還沒有誕生)比他們高了不止3個檔次。

我想,若向秘書長介紹以上技術,當時都是「天書」,他那麼忙,顯然也聽不進去。講別的事,我又不知如何表達。

我就決定去評審會上見真章,拼真本事。

不料,我投標後,卻被一個奇怪的理由認定不符資格,連評審會都去不成。

清官看本事●卻難活下去

在5年多業界生涯中,發現政府招標有2類,第一類就是必須要有關係。和民間作生意,如果對方懂技術,會全力壓低售價,只留30% 左右的利潤,勉強可活。但和有關係的政府部門作生意,一定由 100% 利潤起跳,我認識的同業拿 300~2,000% 以上的比比皆是。

第二類,是「清官」當首長,則是憑本事。我投標某個有科技性質的部會,評審全部是頂尖大學的知名教授,雖然盤問嚴格,我們還是拿到高分第一。

當時仍是「底標議價制」,「清官」堅持按照政府規定,只給 15% 利潤,根本活不下去。有先進告訴我,因應辦法很多,包括:估價單大灌水,或先拿到單、日後再找理由強迫追加預算,或「放長線釣大魚」,這一單認賠,但在過程中把這家納入為囊中之物。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霸凌業力大爆炸─平庸的是文官,邪惡的是民進黨 更多文章

前2項與我個性不符,做不來。「放長線」我要和董事長談,董事長說各事業全部「利潤中心化」,不會貼補,如果虧就收掉。當時資訊系統前景未明,各軟體公司都不大,我們也不過30來人,所以董事長不是絕情,而是企業成功者的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