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公路總局針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一○三條之一修法,近日在台北召開最後一場分區座談會。
半個多月四場座談會,場內、場外跟Uber合作的小客車租賃業者與計程車業者衝突不斷,修法爭議相當高。若後續強硬上路,引發消費者不滿,恐衝擊青年選票,交通部或許要「提前拆彈」。
白牌車成消費者安全隱憂
交通部二月二十一日預告修法草案,最大爭議在限制小客車租賃業透過app媒合載客,每趟次需達一小時以上,等同幾乎排除與Uber合作的生意;其餘還有載客車輛不得巡迴,需返回公司再前往載客等規定。若法令生效,形同判Uber死刑。
小黃產業的危機感確實其來有自。據交通部每兩年一次的調查報告,二○一七年北部地區計程車駕駛月平均收入較一五年減少一八九九元,何況Uber一七年二月停業、四月回歸,經一八年車輛數粗估已成長至八千輛。小黃業者悲觀指出,明年發布一九年的收入調查,恐怕會下探更多。
此外,以LINE群組經營的非法白牌車數量,自一七年二月Uber一度停業後,持續穩定發展,至今恐有上千台規模,是另一個可能影響小黃收入的因素。
例如LINE白牌車群組「SpeedXX1688」有三.七萬人加入,這類以雙北為經營區域,恐有高達十數個群組,採Uber過去違法經營的模式,不僅屬於不納稅的地下經濟,納保、納管也存在漏洞,對消費者沒保障,成安全隱患。
一七年四月, 當時交通部長賀陳旦准許Uber與小客車租賃業者合作,希望以租賃業者為納管主體解決違法爭議,但畢竟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一旦交通部替租賃業打開經營「類計程車」之門,主動模糊了行業界線,加上白牌車問題,對計程車形成更大的夾擊力道。
但交通部想修法直接禁掉Uber卻過於粗糙,受害最深的恐怕是消費者。
成立網約車平台解決爭端
原因在於:第一,既然要Uber退場,應同時加強計程車產業的汰劣機制,解決消費者詬病的小黃服務品質參差不齊,但交通部不僅未在公布修法前提出改革方案,至今也未見具體解方。
第二,交通部等同放棄藉由Uber的科技,推升消費者搭乘品質及提高駕駛收入。除了Uber為人熟知的評價系統,有效汰換不適任駕駛,多位Uber司機透露,Uber透過後台大數據計算,可平均分配讓每位駕駛時薪介於三百元至四百元。這恰恰符合交通部降低空車率的目標。交通部統計一七年計程車空車率為三一.六%。
第三,白牌車問題相當嚴重,交通部至今仍拿不出有效的取締辦法,因此在還未提升計程車品質,以及白牌車價格較便宜的情況下,就貿然停掉Uber,只會讓更多消費者轉入非法群組叫車,徒增風險。
究竟交通部應如何兼顧小黃司機生計、創新服務及安全?其實租賃業者已在分區座談會中提出,可在《公路法》增設「多元營業用小客車」,也就是「網約車」。
小客車租賃公會全國聯合會聘雇律師馮先生認為,科技本來就可輕易打破業種藩籬,因此租賃業者更加主張「加法」的概念,未來若成立網約車,不僅租賃業車輛可加入,也同時納入計程車司機,「加入網約車的小黃司機照樣可透過巡迴路招載客,覺得生意不好、空車率高,再登入系統等客人呼叫,增加接客率。」馮先生解釋,至於現有「多元化計程車」就直接整併進網約車。
網約車主要在於鬆綁彈性費率及納管Uber等叫車平台。一位計程車合作社業者建議,計程車駕駛的收入尚有近七成來自巡迴攬客,未來若結合網約車系統,可望增加媒合機會,提高收入。
「但確實要有總量管制機制,交通部不妨先鬆綁,再觀察市場,同時加強汰劣機制,必要時比照美國紐約禁止新的網約車駕駛加入。」這位業者說道。若真的開放網約車,計程車司機多了選擇可能獲得安撫,但做為此次抗爭主力的計程車隊,勢將面臨加入司機減少的根本生存問題,恐不會坐視,交通部的壓力確實不小。
修法為爭取小黃業者選票?
交通部預定公告草案至四月二十六日,但還是要看交通部長林佳龍是否正式簽署公文生效才算數。一般認為此次修法跟爭取計程車業者的選票有關,但租賃業者不惜升高抗爭態勢,交通部若真讓法令生效,Uber可能以退為進,先取消服務,再結合租賃業者組織受影響的消費者造勢。 (相關報導: 為什麼台灣需要那些「不合法」的旅宿?Airbnb揭露外國旅客來台最想看到的風景 | 更多文章 )
若Uber成功將焦點從現在的行業之爭,轉移到消費者權益受損,在三百萬Uber使用者以年輕族群居多的情況下,恐衝擊執政黨的青年選票。屆時政策若再上演髮夾彎,反過來又得罪計程車族群,變成一例一休翻版,當局不可不慎。➤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