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台灣作家楊双子的小說《臺灣漫遊錄》英文版《Taiwan Travelogue: A Novel》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此次成就標誌著台灣文學在國際舞台上的首次登場,令人振奮不已。(註:今年五月間,該書日文版亦獲得第十屆日本翻譯大賞。)
該書的譯者金翎(Lin King)在141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最終於11月19日在紐約市舉行的第75屆國家圖書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殊榮,該書由Graywolf出版社於本月出版。
《臺灣漫遊錄》概要
《臺灣漫遊錄》從虛構的日本女性旅行者青山千鶴子的視角出發,講述她於1938年來台的旅程及其與台灣翻譯員王千鶴之間情感的發展。透過她們的旅程,小說深入探討了殖民時期的權力不平衡與文化差異,展現了兩位女性之間複雜的友誼與隔閡。
在故事中,青山千鶴子以細緻的筆觸描繪了臺灣的風土人情及當地美食,如烤瓜子、銀針粉絲和麻糬等,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片美麗的土地,感受其獨特魅力。故事的結尾,青山千鶴子和王千鶴在台中共同享用一碗水果涼粉,象徵著她們之間的微妙友誼與文化交融。
小說後記及譯者序言亦詳細介紹了創作背景與翻譯過程,展現了作者與翻譯員間深厚的合作關係。藉由多位譯者及編輯所添加的序言及註釋,讀者能更深入了解小說背後的重要文化與歷史背景,極大豐富了整體的閱讀體驗。
總體而言,《臺灣漫遊錄》不僅是一部紀錄旅行的小說,更是一場對於歷史、文化與人際關係的深刻反思。

作者楊双子
楊双子是台灣著名的小說家與研究者,實際上為雙胞胎姐妹楊若慈和楊若慧的共同筆名。她們以獨特的歷史小說聞名,尤其是以日本殖民時期為背景的女性戀愛小說,深入探討女性之間的關係與身份認同。
姐妹倆的創作靈感來自「百合」題材,藉此背景撰寫反映台灣歷史與社會變遷的小說。她們的代表作《花開季節》是一部關於時間旅行的女性戀愛小說,廣受讀者喜愛。在妹妹25歲時罹患癌症後,姐妹約定不留遺憾,姐姐若慈全心投入寫作,妹若慧則專注於歷史研究。她們以「双子」為筆名,寓意著深厚的姐妹情誼。
不幸的是,2015年若慧因病去世,臨終前叮囑姐姐繼續寫作,以使「百合」小說成為她們的永久聯繫。若慧的離世後,楊若慈堅持以楊双子的名義創作,作品屢獲文學界的讚譽與多項獎項,展現她的文學成就。
楊双子在創作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歷史考據,閱讀了《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系列、黃婉玲的台灣辦桌考據作品及日治時期的《台灣鐵道旅行案內》等資料。主角青山的性格則參考了日本作家檀一雄的風格,特意納入男性角色以呈現其直率的個性。
翻譯的重要性
金翎翻譯當時還是碩士學生,她的精湛翻譯使得《臺灣漫遊錄》的文學價值得以完整傳達給英語讀者,縮短了台灣文化與世界的距離。金翎在獲獎感言中表示,自己翻譯此作品的初衷,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多元文化與豐富歷史。她在回顧翻譯過程時,感謝楊双子的信任與支持。
探索台灣的故事
《臺灣漫遊錄》不僅探討旅行,更關注文化的碰撞與心靈的探索。在旅行中,青山千鶴子與台灣王千鶴之間的友情逐漸轉化為更深的情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複雜性與矛盾。小說中不僅描繪了台灣美食,如滷肉飯與銀針粉絲,更結合了豐富的地方特色,使讀者透過文字,感受到台灣文化的魅力與人情味。
文化與歷史的認識
楊双子的得獎感言提到,百年前有些台灣人自我認同為日本人,臺灣人對日本說「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如今則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臺灣人對中國人說同樣一句話。這一百年來,面對著強大且具侵略性的國家,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一直在變遷,對於身份認同的反思持續變遷,正是《臺灣漫遊錄》所要探索和反思的主題。
期盼未來的國際關注
《臺灣漫遊錄》獲獎的意義不僅提升了台灣文學的國際能見度,也使更多世界讀者關注到台灣的故事。該作品的成功期待能激勵更多台灣文學創作,進一步促進文化交流。
楊双子與金翎在接受獎項時強調,文學是理解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窗口,而《臺灣漫遊錄》正是這一理想的具體實踐。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台灣故事能在全球文學舞台上熠熠生輝。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霸凌業力大爆炸─平庸的是文官,邪惡的是民進黨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