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我的選擇」
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2022年推翻確認憲法保障「女性墮胎權」的 〈羅訴韋德案〉 (Roe v. Wade)時,半世紀的女權主義努力化為泡影。根據《紐約時報》,截至今年11月,全美已有21個州禁止墮胎,或限制比 〈羅訴韋德案〉 更嚴格的允許墮胎週數;在愛達荷州、田納西州和阿拉巴馬州,協助任何人墮胎等同於犯罪。
在這樣的背景下,墮胎權成為此次美國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川普將 〈羅訴韋德案〉 的推翻歸功於自己,因為其中參與判決的三名保守派大法官是他任命的;他甚至以「史上最反墮胎的總統」自居。川普和他的副手范斯(J.D. Vance)在競選期間,也不斷貶低沒有孩子的女性,稱她們為「精神病」,並且嘲諷對手賀錦麗為「沒有小孩的貓女士」(childless cat ladies)。
川普的厭女言論和行徑激起極右派選民的廣大迴響。選舉當天,一名川普支持者、極右派分子富恩特斯(Nicholas Fuentes),在社群平台X上發布一則貼文寫道「妳的身體,我的選擇。永遠。」(Your body, my choice. Forever.),以嘲諷女權主義的「我的身體,我的選擇」(My body, my choice)口號,美國的厭女運動甚至出現「強姦正常化」的恐怖傾向。
極右派的厭女言論已被默許作為共和黨競選活動的一部分,在川普勝選後,這些罹患「厭女症」的男性無論線上線下都越發猖狂。一名使用者在X上寫道「她們自願與否都會被交配」(They'll be bred willingly or unwillingly.)、「笑死,這些女性威脅要性罷工搞得像自己有發言權一樣」(Women threatening sex strikes like LMAO as if you have a say.);或是發布一些威脅女性安全的言論,像是建議駕駛在遇見女性過馬路時不要減速。然而當X上出現如此多匿名辱罵、威脅女性的貼文時,該平台負責人卻明確表示,出於言論自由,X並不會限制這些用戶。
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艾賓(Chelsea Ebin)向「ABC新聞」表示,在過去八年,即川普躍上政治舞台起,厭女、仇女和父權思想逐漸成為主流:「他們不僅感到被鼓勵、他們不僅感到被賦予權力,而且他們實際上是佔多數的人」。這讓不少女性選民感到難過,並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畢竟,超過7400萬美國選民(編按:川普這次拿下7551萬張普選票)願意支持一位對女性實施性虐待的人當總統。
此次美國大選結果以及其引發的厭女、仇女言論或行為讓部分女性對男性徹底失望。
美國女性加入「4B運動」
27歲的佛羅里達藝術家艾比(Abby)告訴「Teen Vogue」:「在選舉之夜,我和男友分手了。」她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影片,影片中她抱著自己的貓,宣布與支持川普的男友分手(作為對川普副手范斯「沒有小孩的貓女士」言論的嘲諷),並表示她計畫「正式加入4B運動」。
艾比的影片獲得950萬次觀看,並收穫許多女性網友支持。6日凌晨1點左右,為表達對川普勝選的不滿,社群平台X上出現許多鼓勵女性加入「4B運動」並「讓美國的出生率急劇下降」的貼文。很快地,相關話題在社群媒體上引發大量關注,許多像艾比一樣的女性已經和男友分手,而另一些女性則發誓再也不和男性約會。
「4B運動」起源於2010年代中後期的南韓(約與美國發起「MeToo運動」的時間相當)。「4B」的B代表韓語的「非」字(비, Bi),意思是「不」;所謂「4B」是指:bihon(不結婚)、bichulsan(不生育)、biyeonae(不約會)和bisekseu(不做愛),這些做法代表對異性戀關係的拒絕,更是抵制父權社會的手段;一些參與者甚至擴大到5B、6B,包括避免購買「粉紅稅」商品(pink taxed,是指專門針對女性銷售的產品比針對男性銷售的產品普遍更昂貴的現象)等。
隨著美國年輕男性越加右傾,「4B運動」在4月開始流行於美國的TikTok用戶中,一些人認為實踐「4B」 是女性重新奪回權力的方式。
艾比對「Teen Vogue」分享她的分手原因:「我和男友通電話時,他說『你不能因為川普一些不當的性行為就討厭他』。」川普被至少26名女性公開指控其自1970年代以來就有性騷擾、性侵行為,其中一起性虐待案件在法庭上被判成立,但川普對於此案乃至於其他女性的指控仍持續否認。艾比表示,她明白前男友和自己有不同的政治觀點:「但那句話讓我對他完全沒了尊重。我意識到,只要川普在任期間的汽油更便宜,我認識的幾乎每一個男性都能夠無視他是一個性侵犯的事實。」
研究大學勾搭文化的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社會學系副教授韋德 (Lisa Wade)認為「4B運動」是一種現代化的老方法:「拒絕性行為本來就是一種傳統的女性主義策略,對吧?當女性發現當前的性文化對她們沒吸引力時,她們會選擇退出。如果擴大到整個美國的情況,有些女性會主張『如果美國就是這樣對待女性的,那我不玩了』」。
2024年11月2日。婦女們在芝加哥舉著牌子參加全國婦女遊行。(AP)
在「4B運動」傳入之前,美國就已經出現一些女性遠離男性的文化潮流,例如所謂的「戒男色」(boysober),指的是女性選擇不約會,重新審視像「曖昧關係」(situationships)這類的不正式浪漫關係,並將更多精力放在自我提升或與宗教無關的禁慾生活上。此外,「去男性中心」(decenter men)也成為一種流行,強調女性應優先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讓生活品質更好。
「Teen Vogue」指出,這種「去男性中心」的趨勢並非無來由地出現,26歲的內容創作者伯格霍夫(Andra Berghoff)認為,女性專注於自我照顧並不是導致男女分歧的原因,真正的問題出在男性:「與其將專注自我改善的女性描繪成男女分歧的問題根源,不如把焦點放在真正的問題上——男性的行為差勁到讓女性不得不發起這些運動,以將男性從她們的生活中剔除。」伯格霍夫也指出,雖然「4B運動」廣泛地被視為一種網路潮流,但:「你有聽過男性的行為被視作『潮流』嗎?」
瑪麗亞(Maria B)在TikTok上的「4B」影片已經累積超過400萬觀看,她向「ABC新聞」表示,她考慮加入「4B運動」一段時間了,而大選結果則是讓她下定決心的關鍵:「我不認為男性是敵人,但我認為他們的確享有特權」。此後瑪莉亞持續發布一系列相關影片,希望讓網友瞭解這之間的差異,並讓男性理解女性的困境。
「4B運動」只是曇花一現?
23歲的數據分析師傑伊(Jey)向「Teen Vogue」表示,從長遠來看,她認為「4B」並不實際,尤其是考量到白人女性對川普崛起所做出的貢獻:根據大選結果,超過半數的白人女性投給川普。傑伊指出:「在大選前,很多女性甚至無法跟支持川普的男友分手,現在我們卻期待女性要完全拋棄男人,這就像高中還沒畢業就想挑戰博士學位一樣。」
2024年11月4日。白人女性選民在川普(Donald Trump)的造勢活動上表達支持。(AP)
對傑伊來說,女性之間需要相互扶持,推動更切實的措施來實現改革,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支持和跟風炒作。她指出,這類運動往往會掀起一時的熱潮,但很容易就被大眾遺忘:「我們的社會常有快速的反應,好像大家都想改變,但過一個新聞週期後,這議題又被丟到一旁了。」
伯格霍夫向「Teen Vogue」表示不確定人們對「4B」的關注會持續多久,但無論是否有更多女性實質地加入這場運動:「我們能確定的是,這次選舉徹底改變了對男性和對人際關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