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盛頓郵報老板亞馬遜的貝佐斯擋下編輯檯挺賀錦麗的社論時,美國媒體已經失去了道德的制高點與輿論的良心!2013年貝佐斯以個人名義買下了華郵,當時華郵編輯檯的主編和記者們都覺得舊東家葛蘭姆家族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自由主義的名聲的媒體,曾經在1972年掀爆水門事件而讓尼克森總統黯下台的報紙,可能會沉淪為三流商報。但是貝佐斯在訪華郵總部和編採人員對談,強調尊重編採專業,不會干涉所有的報導。讓華郵上下定下來,強化新舊媒體的融合,讓原本虧損累累的紙媒再生,華郵的訂戶,特別是網路訂戶在2015年時還超越紐約時報。
2016年川普擊敗了希拉蕊‧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選前媒體對於川普的言論多所批評。媒體所做民調多數都是希拉蕊超前,讓川普陣營非常不滿。開票翌日紐約時報發行人馬上發表聲明,對於選前民調失準而向所有讀者致歉,強調紐時會更積極地監督川普新政府。同樣地川普上台之後更是對曾批評他的媒體不假辭色,對於川普政府的言樣對待媒體的態度,華郵採用了新的口號「民主死於黑暗」(DemocracyDiesinDarkness)。2018年川普更批評批評華郵是「亞馬遜的宣傳機器」。
沒想到2024年10月25日,自1988年來在美國大選中一直「支持」民主黨的華郵發表聲明稱不會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支持任何一位候選人,此文一出引發25萬訂戶退訂。貝佐斯出面澄清,指稱民調顯示公眾對媒體信任度越來越低,認為表態支持候選人只會造成偏見,終止為白宮候選人背書的做法是一個原則性的決定。貝佐斯坦承這次決定是計劃不周,但強調並非故意的策略,並沒有任何交換條件或諮詢過任何候選人。貝佐斯忘了華郵的傳統與和川普之間的對抗歷史。他的決定被批為「懦弱」,而他的旗下「藍色起源」行政總裁戴夫·林普與川普的10月25日曾會面,貝佐斯的「干預」已背離他在2013年的承諾,同樣也讓華郵的信譽嚴重受創。
問題是貝佐斯為何會在選前兩周時下這一手棋,從他1994年創辦了亞馬這個網路書店到最近是什麼者都賣,貝佐斯都會在開創新事業前有繪製「地圖」來衡量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再來做決定。買下華郵時,是他被葛蘭姆家族邀請下和他們對談,當談到讓他收購華郵的原因,他反問為什麼不讓媒體人或懂得媒體經營的人來買呢?葛蘭姆家族表示紙媒需要和網路與新媒體體結合才有可能生存下去。貝佐斯懂得電商,所以他們希望貝佐斯來接手。貝佐斯也是經過的判斷決定以他個人的名義收購華郵。 (相關報導: 孔令信觀點:川普若當選,中東和平能否依靠一人之言? | 更多文章 )
2024年貝佐斯在10月25日時應該已經和川普陣營有所接觸了,所以當華郵社論準備推出支持賀錦麗時,貝佐斯下手阻擋下來。事後他說考慮欠周。但是卻說出:民調顯示公眾對媒體信任度越來越低,認為表態支持候選人只會造成偏見,終止為白宮候選人背書的做法是一個原則性的決定。他犯下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他相信公眾對媒體的信賴愈來愈低,華郵與紐時還有華爾街日報等拚死拚活就是想在網路時代融合新媒體而找出新出路。民眾還是需要資訊與訊息,所以華郵、紐時還是會有讀者願意訂閱,貝佐斯不給自家編輯打氣,反而制止他的言論自由,表明了川普陣營已經成功地說服貝佐斯,在2024年起貝佐斯的企業可以在川普執政下得到新的利益與開展。至於華郵,貝佐斯有一個習慣會讓研發團隊全力開發新產品,一旦成功,就放手讓這個團隊股票上市,當然盈虧自負。問題是華郵受到貝佐斯如此「選邊效應」的影響,未來四年隨時都有可能再受到貝佐斯的「干預」或者遭到貝佐斯「放手」,很難再成為言論自主的自由派紙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