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鴻觀點:逆反式的螃蟹和青蛙─汪精衛、鄧小平、習近平和賴清德

汪精衛堅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政策,在當時吸引許多戰敗被俘的國軍將領以及黃埔軍校生。(資料照,國史館)

就逆反式這個概念,我首次在暢銷的《一九九五閏八月:中共武力犯台世紀大預言/T Day The Warning of Taiwan Strait War》(簡稱《1995閏八月》)看到。那本專書的作者從他在國民政府軍隊服務的父親得知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一種逆反式思考。

當時,由於覺得《1995閏八月》的作者(使用了其父親的名字鄭浪平為筆名)交代的不夠清楚,我還刻意地查閱了中英文字典。Counterpositive 是那三個字的英文。就中文,我覺得應該要這麼的解讀,才比較接近逆反式的真正辯證意思:一個站在左邊極端的人朝著等同於右邊的極端的方向遊走或者橫著走,而其信念仍然是極端地反對右極所代表的概念和意思。如果看懂了這一句話,就應該體會到說那個辯證遊戲者是處在或者僵持在一個對峙的局面但是走到最後一步他還是會回到左極所代表的概念和意思。

其實,中外政治人物早晚都會操作與玩弄逆反式、辯證的遊戲。

由於介紹了辯證這個概念,我認為就要很簡單地描述、解釋和推論我的一點理論 (one-dot theory)中的螃蟹和青蛙行動模式(the crab and frog motion model),以方便讀者早一點進入狀況: 

1 2 3 4 5 A B C D E

1)1 2 3 4 5 等同於安全地帶;

2)A B C D E 等同於危險地帶;

3)1 2 3 4 5 A B C D E 的上面有一個由右極(亦即 E)到左極(也就是 1)、弧形/彎曲/curve 的箭頭;

4)1的分量最重,而5,則最輕;同樣的邏輯,E 的分量最重,而 A,則最輕;  

5)一個辯證遊戲者會像一隻螃蟹橫著走,例如從1到5,5再到C(或者另外一個英文字母);之後,再從C回到3或者等同於結局的1。

鄭也說過美國是「通共」,就讓我先談談汪精衛。

1925年3月,有時候操弄辯證遊戲的國父孫中山過世。1927年2月,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 Manadbendre Nath Roy 抵達廣東省的廣州市。同年6月,他去了武漢市,當汪從 Roy 所提供的一份只有極少數黨員可以看到的文件得知中共的最終意圖之後,忠黨愛國的汪就把孫的算是右極(亦即 E)的“容共”政策修正為算是左極(也就是 1)的“分共。”1927年7月10号,汪逼迫共產黨人退出武漢國民政府。五天之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分共會議,正式宣佈同中共決裂。

在抵抗日本戰爭時期,汪操弄了另外一場逆反式、非直線型的曲線救國之遊戲:(等同於 E 的)擁抱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抗(versus)(等同於 1 的)非擁抱日本軍國主義者。一個1的同義字就是反對侵略中國的倭寇,譬如代表性人物蔣介石。 (相關報導: 俞劍鴻觀點:談談平反汪精衛的百分比 更多文章

緊接著,讓我談談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四人幫貼上走資派這個標籤的鄧並沒有被冤枉。這是因為被任命為掌管經濟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的鄧的確從1952年8月就開始嘗試朝著資本主義的方向走,也就是合法地拿來部分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海外人才、資金和技術。可是,在通過200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之前,很多思想尚未被解放的中共黨員害怕一夕之間中國內地被強迫回到100%的資本主義、失去繼續執政的正當性和白忙一場。不,於1997年2月辭世的鄧是有辯證的規劃和佈局的。等到時機成熟之際於2017年10月,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路線就改變為要比毛澤東思想 (MAO Zedong Thought) 來的更加高一等境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会主會思想 (XI Jinping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