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財富是貫穿所有人一生的話題,不僅定義了我們的生活,更賦予了人生更高的意義,財富的存在如同氧氣一般,始終環繞著我們,可大多數人卻從未正視它,瞭解它。以下整理了5個有錢人之所以越來越有錢的關鍵,學起來你也能提早退休財富自由。
你與富人在「財富認知」上的差距
誤區一:財富管理與我無關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學習財富知識有什麼用處呢?有人會說,既然擁有財富代表的就是有錢,那麼財富管理就只是有錢人的事情。我每天已在為了生計奔波,哪有閒錢做財富管理?
其實,財富管理恰好能決定每個人未來的財富狀況,它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印度有這樣一個傳統觀念:財富屬於家族世代所共有,個人是家族財富的監管者,每一代都有義務保護好家族的財富,並把財富傳承下去……。在中國傳統的家族內部關係中,財產是最重要的親族關係之一。財富管理與每個家庭成員息息相關,上至一家之主,下至不過幾歲大的孩童,人人都應建立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
這種的對於財富的底層邏輯,可讓一個人從小到老年都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在社會上遊刃有餘,即使處在任何階段,都不會陷入貧窮的魔窟之中。要知道,對於普通人而言,一旦陷入貧窮往往就難以翻身。例如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過度消費,導致負債累累的大學生,往往容易陷入環環相扣的惡性循環之中,逐步錯過機會,甚至終其一生都難以翻身,變得富有。
所以,無論是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生勝利組,還是仍在戰戰兢兢過著精緻生活的中產階層,或是為了生計努力打拚的上班族……,每個人都必須具備財富管理的觀念。尤其是在金融業日趨發達的今天,人們對財產增值的重要性有著越來越清晰的認識。財富本身的價值與生命力,已被這個社會無限放大。
隨著科技發展,投資品項越來越多,從早期買國債到現在充斥於各家銀行的理財金融產品、股票、基金、信託、虛擬貨幣等,所有人都有學習財富知識的必要性,一定要與財富當好朋友。
誤區二:財富價值在於滿足自身需求
前些年,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所興起的「小確幸」消費主義,更讓許多人相信,最大的財富價值就是滿足當下需求,因為認定自己未來一定會有創造更多財富的機會。
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我們忽略了通貨膨脹及貨幣的時間價值,只注重眼前的財富,覺得小富即安,對自己當下和未來的財務狀況都感到滿意。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的財富可能會像沙漏一樣,無聲無息地溜走。社會的潮流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你只想做一個月光族或固守自己的一方小財富,那麼你註定無法擁有更多的財富。
誤區三:財富管理=購買理財產品、房地產
隨著房價不斷上漲,房產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富有的標準,成為「包租公」變成芸芸眾生的終極夢想。此外,財富的增長也讓大多數人開始瞭解理財產品,理財熱情空前高漲。但很多人由於不瞭解自身特點和真實需求,他們眼中的財富管理,在過去就是去銀行存款、買國債,而現在就是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申購各種基金。
即使小部分人的理財理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找到了一些管理金錢的途徑,但距離真正的財富管理仍有很大距離。首先,房產雖然具有保值功能,但在大環境不景氣,以及房地產建築成本不斷上升,導致購屋成本持續攀高,種種因素導致房地產並非一定都具備保值功能,有些房地產甚至會成為負擔,變成普通人純粹的負債。
所以,房產沒買對,努力全白費,財富管理絕對不等於盲目買房。財富管理是一項多元化服務,包括儲蓄、債務管理、投資組合、保險計畫、退休計畫等一系列內容,這是涵蓋了個人、家庭和事業,一籃子綜合金融和增值服務解決方案,主要是幫助我們制定並達成財務目標,實現財富自由。這些目標可能是住房消費、子女教育,也可能是職業生涯規劃、健康管理及遺產規劃等,不單只是購買幾款金融產品和隨意購買房地產就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術,進而權衡利弊,去劣存優。
誤區四:財富管理=追求高收益
「保值、增值、傳承」被視為財富管理的三大主題。財富增值肩負著人們一夜致富的夢想和跨越階層的雄心,所以備受投資大眾的青睞。這導致很多人在財富管理中努力追求高報酬,將資產增值視為財富管理的唯一目標。
當然,把高報酬視為財富管理的目標之一,尋找適合自己的高收益的投資產品,確保資產所能帶來的可預期的增長,這些出發點都是可以的。但是,高收益與高風險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敢於投資對財富管理固然重要,但適度投資可能更重要。無論是財富保值還是增值,進行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是關鍵。保得住的財富,才是真財富。而讓獲得的財富得以有效傳承,也是財富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
誤區五:財富管理=多賺錢
很多人覺得財富管理,最觸手可及的部分就是靠雙手賺錢,畢竟老百姓的錢,大多都是辛苦攢出來的。在這些人看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數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存錢,這才是最穩妥的財富管理。
存錢固然重要,但事實上,很少有億萬富翁是靠賺錢致富的。不信你看看「股神」華倫‧巴菲特、比爾‧蓋茲、索羅斯、馬斯克等諸位巨富,哪一個人是只靠自己工作賺錢的呢?
他們的工作不過是管理資源,畢竟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所以必須認識到科學配置資產的重要性,讓財富為己所用,生根發芽,哪怕天天在家蹲,也能不斷獲得大量的財富。
財富自由方程式
從古至今,市場上已產生了無數個財富自由的個體,我們不妨從這些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身上總結經驗,尋找靈感,得到一個普世適用、可效仿的財富自由方程式,再透過複製與重現這個公式,獲得財富自由的美好人生。
擁有主動收入並及時儲蓄
如果你不是生來就有錢的話,那你就需要以自力更生作為起點。
致富的第一步就是擁有一份主動收入,這份主動收入可以是來自上班的薪資收入、自由工作者的接案款項、自己創業開店的營業收入等。
擁有主動收入是不夠的,哪怕你的主動收入是每個月10萬元,但如果你全都花完了,完全沒有存下一塊錢,那你依然是月光族。你的財富現狀就和賺三千卻又花三千的人一樣,毫無區別。因為你若沒有儲蓄,就無法擁有投資的本金,以此打造被動收入,自然就失去參與財富馬拉松的路跑權,遑論財富自由。
所以,我們需要管理支出,讓主動收入轉化為儲蓄,轉化為財富自由的種子。因此,我們在擁有主動收入的同時,要將儲蓄最大化。在實操層面上,如果我們的薪資收入是10,000元,儲蓄目標是每個月5,000 元,那我們在發薪日當天就該優先存下5,000元。這樣你就會發現,即使僅剩5,000 元也是夠用的,因為若真不夠用,那麼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賺更多錢才對⋯⋯。
建立良性槓桿投資
東方社會的父母親最喜歡的就是存錢,也就是把錢通通存進銀行。他們也用這樣的方法對我們言傳身教,所以待我們有錢後也是通通會存進銀行。但真相其實是,如果你只是存錢,這已是很不明智的行為。在刺激消費的大環境下,銀行利息低得驚人,而每年的通貨膨脹就已達3%。也就是說,如果你把辛苦賺來的錢放進銀行裡,一年下來什麼都不做,那就已經平白損失3%。而時間跨度越長,代表的就是損失越多。
所謂良性槓桿,包含槓桿(用槓桿啟動)別人的錢與時間。
我們使用三成首付、七成貸款,買了一個市中心、蛋黃區、屋齡適中的好房子,這是透過槓桿使用了銀行的錢; 我們投資10萬元在朋友新開的公司,獲得10%的股份,這也是槓桿了朋友的時間,也就是用別人的時間為自己賺錢。
在這樣的策略下,以我們有限的財富就可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打造自己的被動收入系統被動收入系統共可分成兩種,一種是資產型被動收入,另一種是事業型被動收入。
資產型被動收入包括買進增值的房地產、長租公寓、企業股份、智慧財產權等。以優質房產為例,我們不僅可獲得資產增值的紅利,還能把房子租出去,每個月都可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租金就是你每個月只需花幾個小時,甚至不用花時間就可以獲得的收入,相當於躺平賺錢。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想:自有企業怎麼算被動收入呢?企業的創始人每天都非常忙啊?確實在企業創辦的初期,這部分不能算作被動收入。因為不管是資產型被動收入還是事業型被動收入,我們都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構建。但這些創建好之後,我們就可以只辛苦一次,就可以享用多年的被動收入,甚至是一輩子的財富自由。
以買房出租為例,只要房產不賣出,它就會一直為我們創造源源不斷的租金收入。但在買房之前,我們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來看房、與屋主談判等,這也是一個非常需要付出時間與精力的事情。再比如自有企業的創業過程更無需多說,不僅風險大,而且需要付出時間與精力才能把公司做大做強。但當企業的創始人打造好經營系統之後,創辦人通常不用擔任管理職也能讓公司自行運作,並且還會不斷地壯大。
複利投資
最後一步最簡單,那就是反覆以上步驟,用主動收入所存下來的錢去做投資,打造被動收入,並再次賺取主動收入,把錢儲蓄起來,然後使用良性槓桿,買入可以帶來現金流的資產,繼續打造資產型被動收入與事業型被動收入,最後把打造的被動收入再循環投入更多的資產與被動收入中。這樣持續運作,直到被動收入超過你的生活支出,就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狀態。
讓我們再回到案例之中。張辰的財富模型是只有主動收入,但卻有很多不合理的支出,箇中關鍵是沒有複利投資,更沒有自動化的資產型被動收入和事業型被動收入。很明顯的是,透過這樣的模式,他永遠無法實現財富自由。張辰應該做的是依照「721 法則」管理目前的支出,待有一定儲蓄時,這就是種下財富種子的最好時機,之後再開始複利投資,成功攫取被動收入。此外,中間再運用良性的槓桿來抵抗通貨膨脹,加速建構被動收入,這就是他的財富自由方程式。
我們所有人都在這張圖中,都在財富自由的路上,只是各自的步伐節奏不同,路徑也有所區別,但財富自由的原理和底層邏輯,則是一模一樣的。
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此時的你無法改變現狀,有時還自視甚高,但可惜的是,這種認知多半也來自自身的無知。你有的只是坐井觀天的心態,幾乎沒什麼財商思維。
第二階段,開始有些自我察覺。你發現原來自己這些年發不了財,每日忙忙碌碌卻毫無所得,主因是內心被執念束縛著,因此你開始察覺自己存在的這些錯誤觀念並想改變。所以,察覺是改變的第一步。
第三階段,懂得執行辦法。也就是說,你對如何解決問題擁有清晰的方案,對於改變自己的財富處境,更已有詳細且執行性高的計畫。
第四階段,樹立正確的財商觀念和金錢認知。這些都會成為指導你成功致富的信念,它將融入你的血液和骨髓中,並且厚植於靈魂底層。若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做事時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制定正確的解決方案已然成為你的習慣。等到了這個階段,實現財富自由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介紹|子安
致力於幫助來自各行各業的家庭,改善家庭財務狀況、改變家庭生活環境和孩子教育環境,實現家庭財富自主願景。長期專注家庭財富教育、理財規劃課題等方面的研究,已被聘請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客座教授,華熠智庫專家,元培工匠高級智庫專家、客座教授。
同時,作者更致力於實現《富爸爸‧窮爸爸》中的財富理念,期待以此理論成功打造被動收入、實現財富自由的方法,並把這套方法融入「拙勇堂」的課程中。
著有《買房可以很簡單》、《買房可以很簡單:實操版》等投資理財類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