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統計,2023年有57%的退休勞工每月領取的勞保年金低於20000元,還不到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的25000元。陳先生是一名市場攤販,印先生則是一位建築師傅,兩人今年皆63歲,過去都加入工會勞保,年資也都一樣35年、勞保最高投保薪資平均是43900元。勞保專家指出,陳先生在5年前選擇打8折領勞保年金,每月可領19053元,繼續在市場擺攤;印先生今年開始領不打折的勞保年金23816元,結果陳先生發現他的年金今年開始每月多拿1300元,加上先前5年領的114萬,印先生要等到91歲時,才有可能追平陳先生領的金額,到底怎麼回事?
勞保局統計,到2023年年底的174萬名退休勞工中,有逾百萬的勞工每月領勞保年金低於20000元,佔退休勞工的57%;能月領40000元以上的僅有3964人,佔全體退休勞工僅0.2%。平均而言,每位勞工每月可領到的僅18824元。若再依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23年台灣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達25276元,其中台北市更高達34014元、新北市也有26226元,退休勞工想僅靠勞保年金在退休後維持基本的溫飽生活,難上加難。
勞保年金提前5年領,先拿114萬外,每月還多領1397元
勞保專家艾倫表示,印先生選擇在5年前退保,陳先生和印先生互相比較,所領的勞保年金差額是4763元(23816元-19053元)。但今年陳先生突發現,自己的勞保年金多出1397元,意即陳先生的勞保年金提高至20450元後,兩人的勞保年金差額從原本的4763元降到3366元,不僅如此,還有陳先生在這5年間先領114萬勞保年金的價差。
陳先生的年金為何在今年突多出1397元?關鍵在因勞保年金會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積成長率而調升。
《勞工保險條例》第96條規定,消費者物價指數累積成長率達正負5%時,勞保局會據指數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當年5月開始調整年金給付金額。簡單來說,陳先生佔到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漲的便宜。勞保局今(2024)年4月時表示,在民國98年、99年、102年、103年、104年、108年、109年與110年共8個年度勞保年金的請領者,依法將在今年5月起調高年金給付金額,這也是為何陳先生突然多出1397元的原因。
不過,印先生和陳先生不都一樣是過5年?為何印先生的年金沒有像陳先生一樣多1397元?主因為兩人的物價成長基準點不同,陳先生從5年前開始領勞保年金,計算到今年的CPI累計成長率是7.33%;印先生今年才開始領,所以CPI是從今年0%開始起算。這意味著未來印先生遇到CPI成長率超過5%時,印先生及陳先生皆能夠佔到CPI成長的便宜,但陳先生永遠比印先生多佔一次便宜。
而若計算印先生個人領到的差額,陳先生因比印先生多領5年,已先領走114萬3180元的勞保年金,兩人今年差距剩下3366元,如果不預估未來CPI成長可能的調整,印先生要追回陳先生先領走的114萬,從64歲起算,至少要到91歲才能超越。
3種狀況不適合提早領
1.你已經快60歲,過去的勞保投保薪資都很低。
2.你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退休前只有工作收入,退休後只有勞保、勞退。
3.身體有狀況,接下來可能會常申請勞保給付。
4種人最適合提前領勞保年金
1.本身就是有請員工的企業主。
2.自行創業但沒有請員工的自營商、一人企業。
3.以接案為主業,每個業主都是老闆的接案工作者。
4.就算提早領勞保,還是會繼續工作的勞工。
艾倫舉例,張先生是屬上述不適合的第1種人,雖他的勞保年資30年,同樣也決定提早5年開始月領,但卻因平均投保薪資僅有21225元,若提前5年領僅能領到11515元,和印先生相比,5年也只能多領69萬900元,就算佔了CPI成長調漲7.33%的便宜,今年也只能增加844元,來到12359元,印先生要追上張先生請領的金額,只需活過68歲,就能輕鬆超越;張先生在有生之年,將完全看不到印先生與陳先生的車尾燈。
資料來源:《勞工保險條例》 (相關報導: 快點上網查!勞保局發錢「平均每人進帳4.7萬元」千萬勞工都受惠,一鍵速查可領多少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