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120公分教授─學生是我的至寶

陳攸華與人工智慧國際碩士學程第一屆畢業生合影。(陳攸華提供)

錄音的這一天,正是陳攸華教授在中央大學任教滿十五年的日子,十五年前,她放棄了在英國布魯內爾大學任教九年的資歷和高薪,在時任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和幾位教授力邀之下回到台灣,當時聯合報在頭版以〈120公分返台當教授〉為題報導,稱她是「全台體型最迷你」的大學教授;其實她對這份邀約曾有所顧慮,在電話裡告訴央大網路學習科技所前所長陳德懷自己很矮,對方回答「是找妳當教授,不是找妳來打籃球的!」她才放心接下教職。

她教的是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的碩博士生,研究室被學生戲稱為HELL–地獄,門口貼了紅色惡魔紙雕,她笑著承認自己的確嚴格,但不嚴肅,她的心志是被公認的強大,前校長蔣偉寧喊她「小巨人」。

2009年,時任中央大學校長的蔣偉寧邀請剛到校任教的陳攸華在週會演講。(陳攸華提供)
2009年,時任中央大學校長的蔣偉寧邀請剛到校任教的陳攸華在週會演講。(陳攸華提供)

四萬分之一的罕病 是上天的「揀選」

陳攸華五個月大時被診斷罹患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但從小父母和兄弟姊妹並不把特別小隻的她視為不同,「該罵的時候罵,我記得有一次晚歸,媽媽看到我就說:跪下!另外,兄弟姊妹也不會讓我,我要跟他們吵架時就站在椅子上吵,也許是因為這樣養成我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陳攸華笑著說。

成長後身高只有120公分,父母總是鼓勵她,除了身高,其他的事都可以做得跟別人一樣好;當被別的孩子嘲笑時,母親勉勵她以後做得更好時,別人會反過來佩服,「他們不會讓我覺得我就是輸人一等。」她記得就讀聖心女中時,每年舉辦園遊會,所得都會捐贈給安養機構,當她隨著老師來到天母聖安娜之家,看到那裡的孩子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相較之下自己是多麼幸運!因為信仰,她甚至認為自己是被上帝揀選,從四萬分之一罹患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的機率選出來的,深信這是恩典,其中必有目的。

然而,不一樣的身高還是讓她遇見人生挫折,當她大學畢業準備考高普考時,簡章上卻註明「高度畸形者不得報考」,讓她非常沮喪,但《輪椅上的畫家》這本書的一句話點醒了她:「當上帝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開另一扇窗」,後來的發展也確實如此,圖書館系畢業的她開始修電腦課程,到美國馬里蘭大學「圖書館與資訊服務碩士班」唸資訊,轉進了技術的世界,後來到立法院擔任系統分析師,從事資訊科技業務,高普考雖然碰壁,但這回她不須經過考試,而是受邀進入政府機關服務。

在立法院工作期間,陳攸華也在輔仁大學兼課,她發現自己很喜歡跟學生相處,想在大學任教必須有博士學位,三十六歲那年她毅然決定赴英國雪菲爾德大學攻讀博士,發揮7-11精神拼命努力,三年半就取得博士學位。

教職的目的:用生命影響生命

隨後她取得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任教機會,曾經以為自己會留在英國直到退休,沒想到來自於中央大學的邀請打動了她,可是,回台以後,她發現台灣學生與英國學生大不相同,「在英國是學生追著我跑,而在台灣是我追著學生跑。 在英國,如果我不把辦公室門鎖上,隨時都有人敲我的門;在台灣,我不打電話請學生到辦公室的話,通常不會有人到我辦公室,台灣學生普遍缺乏主動性。」 (相關報導: 為何大家都愛好市多?《紐時》:Costco破解了消費者的購物心理 更多文章

陳攸華受邀返台任教的那年,聯合報以頭版報導她的生命故事。(陳攸華提供)
陳攸華受邀返台任教的那年,聯合報以頭版報導她的生命故事。(陳攸華提供)

她教的雖是碩博士班,學生的表現不見得比大學生成熟,陳攸華自己曾受教於嚴格的老師,這些老師對她的性格養成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沒有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像我一樣有很好的成長,所以我應該付出,這是我給我的老師們最好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