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無奇不有,任何光怪陸離、本末倒置的亂象層出不窮,竟自也「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舉一個近期發生的怪事來看就好,有一個號稱是全國性的家長團體在報紙投書,光看標題就讓人十分驚悚─〈教室裡的加害者〉。光看到這種標題,不用說,這個加害者一定又是在講老師,因為我們這個社會習慣對老師集體獵巫,彷彿每一個老師都是十惡不赦之徒。果不其然,還沒看完整篇內文,就已經讓筆者腦海中頓生一大堆疑問,茲申述如下:
首先,為文者署名是「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經查,彭理事長曾任台中明道中學第11屆家長會長,而現任是第14任,想想彭理事長的小孩應該已經脫離學生階段、長大成人很久了,結果,她現在卻貴為全國家長團體的領導者,這不是很怪嗎?難道一個已非家長身分的人,居然可以對教育政策介入這麼深,然後打著家長的旗號,試圖去影響別人家的小孩,再怎麼也說不過去吧!不過,在寶島台灣,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對教育說三道四,自吹自擂,彷彿每個人都是教育專家。此一怪象倒也常見,只是,正常嗎?
再者,揆諸中華民國的教育史,打自民國83年的「410教改大遊行」伊始,揭開了一連串號稱「教育改革」(簡稱「教改」)的序幕,至今已迄25年,然而,教改這麼多年下來,究竟我們台灣社會上是普遍認為教育改好了呢?還是改壞了?直接到教育現場最真實。現在只要到任何國中七年級的教室去看,這些剛進入國中階段的學生近乎全面性地呈現放棄學習的狀態,不交作業者眾,比例之高,令人咋舌,更別說有沒有基本帶著走的能力或素養了。為什麼會這樣?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周祝瑛教授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台灣所謂的教育改革,「在主事者不了解本土文化的特色,又漠視人類智能的差異之餘,透過台灣政治解嚴、社會渴望鬆綁之際,提出許多民粹主義式的口號,再借助行政資源,強行推動一系列未經試辦、評估而又互相矛盾的改革措施」。結果最大的「成就」就是「製造出一批靠教改攫取權力的『新階級』」,他們「主導教育政策、影響人事異動、掌握資源分配」;甚至「學理上不具正當性的教育政策,也被包裝成為『教育改革』,直接搬入學校甚至課程教材中」,至於「校長、老師與學生卻往往沒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正是這些年來,外圍團體、教改人士們的胡亂教改,改得校園裏頭千瘡百孔、凹凸不平,使得學生沒有基本能力,老師沒有教學成就感。而今,這些「熱衷」於教改的人又來了,指著老師說:「你,就是教室裏頭的加害者!」這種指控真是何其殘酷與無知哪!現在的老師,被多年教改下來的結果,不但喪失了教學主動權,也沒有了管教學生的有效辦法,彷彿就是一個被五花大捆、然後推上戰場的士兵,請問,他將如何戰鬥? (相關報導: 通識在線》拚經濟先要拚教育! | 更多文章 )
緊接著,校園裏頭有沒有不適任教師?絕對有。但是請問認定的標準何在?碰到性平或霸凌這一類的案件,只要有徵兆,在進入覺察期時,學校就必須通報教育主管機關,然後進入後續的處理流程。這一類的事件,只要是證據確鑿,通常是無法包庇掩護。可是,所謂的「教學不力」或「無法勝任工作」呢?可有明確的指標或特徵可以依循?這就是客觀現實,我們真的難以量化一個客觀正確的標準來篩選出這一類的不適任教師。這絕對不是彭理事長文中所言:「針對疑似教學不力、無法勝任工作的不適任老師,是可以由學校提送專審會調查,然專審會調查完成後,還是得回到原學校教評會做成決議。由此可見,修《教師法》針對草案第九條第三項,關鍵仍是在教評會處理不適任教師案時,須增聘學者專家以『避免師師相護的為難』。」「師師相護」似乎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因素?彷彿這一切教育之有罪,就是罪在老師?這若不是刻意栽贓、扣帽子,就是對於教學現場實際狀況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