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發出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警報,會不會只是虛驚一場?

2024年8月9日,日本鹿兒島的房屋因為強震倒塌。(美聯社)

日本九州宮崎縣外海上周四(8月8日)發生7.1 級地震,表面上沒什麼,幾乎沒有造成任何破壞,海嘯警報也很快撤銷。

但不久後,日本氣象廳發佈了從未有過的警報——「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注意巨大地震)。」

當局預計一周內很大機會在發生大地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此甚至取消了中亞的出訪行程,留守日本。

對許多日本人來說,他們從小就被警告會有百年一遇的大地震——最壞情況可造成30多萬人死亡,30公尺高的海嘯可能衝擊該國太平洋沿岸。

這聽起來非常可怕,但很多日本人最大的感受卻是困惑。住在橫濱居民大鹽正代(Masayo Oshio)對BBC說:「我對警報感到疑惑,不知導該怎麼理解。」

「我們知道無法預測地震,而且我們一直被告知大地震總有一天會發生,所以我一直問自己:這是地震嗎? 但我覺得並不真實。」

到底什麼是「巨大地震」?它能被預測嗎?

 

日本當局擔心什麼?

日本人很習慣地震,該國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約1500次地震。

絕大多數地震造成的破壞很小,但也有一些地震破壞力強,例如2011年9.0級的311大地震,當時海嘯衝擊日本東北海岸,導致18000 多人死亡。

若地震發生在南部人口更稠密的地區,恐怕更加致命。

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地震活動區南海海槽的地震,曾造成數千人死亡。

1707 年,南海海槽全長600公里的斷裂造成日本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地震,隨後富士山噴發。

這些所謂的「特大地殼」地震,往往每隔一百年左右發生一次,而且通常是連續兩次發生:最近一次是在 1944 年和 1946 年。

專家稱未來30年內,有70至80%機率會在海槽沿線某處發生8級或9級地震,最嚴重會導致數十萬人死亡、數兆美元損失。

地質學家布拉德利(Kyle Bradley)和哈伯德(Judith A Hubbard)認為,這一預計已久的事件是「大地震的最初定義」。

他們在周四的《地震觀察》(Earthquake Insights)通訊中表示,「歷史上,南海大地震的可怕程度足以令人信服」,因此值得關注。

 

但地震能預測嗎?

東京大學地震學榮譽教授蓋勒(Robert Geller)認為地震無法預測,他告訴BBC,當局發出的警告「幾乎與科學無關」。

他認為,雖然地震是已知的「群集現象」,但無法事先判斷地震是前震還是餘震。

地質學家布拉德利和哈伯德也指出,事實上只有約5%的地震是前震。

然而他們表示,2011年的地震之前,曾發生一次7.2級前震,而那次地震在很大程度被忽視了。

日本當局在2011年制後定新的預警系統,防止再次發生311地震那樣規模的災難,而上周四是日本氣象廳首次使用該系統。

但值得注意的是,預警系統提醒人們做好準備,卻沒有要求民眾撤離。事實上,當局希望淡化風險。

日本氣象廳表示:「發生新的大地震機率比平常高,但這不表示一定會發生大地震。」

儘管如此,首相岸田文雄宣佈取消出訪計劃,以「確保我們的準備工作和通訊正常」。 (相關報導: 最惡想定32萬人喪生!日本政府警告「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機率提高,呼籲「及早確認避難所」 更多文章

岸田文雄表示,鑒於這是當局首次發出有關警告,他擔心民眾會 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