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煮好其實不用悶!日本大廚教7個煮飯小撇步,粒粒分明、Q彈香甜不濕軟

白飯怎麼煮才粒粒分明?日本大廚教7個煮飯小撇步。(示意圖/取自photo-ac)

白飯是台灣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如何煮出鬆軟香甜、粒粒分明的米飯其實有不少學問,香港節目《健康原因說多一點》曾邀請5位做飯職人,觀察他們做飯的過程並總結7個做飯秘訣,由洗米力度、搓米手法、浸泡時間,以至煮飯用水等要點一一講解,讓任何人在家中也可把普通的米粒煮成粒粒分明、香甜不溼軟的滋味白飯。

洗米撇步

1. 第一泡水停留不過3秒

日本人對米飯有種執著,有餐廳更因米飯的味道特別而聲名大噪;有人則成了精米專家,每天反覆研究及試吃不同的白飯,可見他們對米飯這簡單的食材也絕不馬虎。做飯第一步一定是洗米,而第一泡水不應浸泡米粒超過3秒,稍稍搓洗面要儘快把水瀝掉。第一泡水主要目的是把米表面附有灰塵污垢洗走,可是乾燥的白米吸水力最強,如留在第一泡水太久的話,污水有機會被米吸收從而影響味道。

2. 用濾網、筲箕洗米最傷

洗米時所用的用具與力度會影響米粒的表面,從而影響米飯的嚼勁。職人們均不用濾網或筲箕洗米反而在光滑的盆子清洗,全因濾網線條粗糙,可能會刮傷米粒表面

3. 洗米不過3次免失香味彈性

搓米的手法也有講究,比起大大力搓洗米粒輕力攪拌就可。若大力搓洗會把米粒表面的澱粉洗走,煮出來的飯容易失去彈性,口感變成又軟又黏。次數亦應在3次內,過多會使米粒的香味消失故洗米時輕力攪拌可保留表面的澱粉,煮出來的飯更有嚼勁且粒粒分明。

煮美味白飯秘訣

1.不宜用筲箕或濾網洗米。

2.洗米第一泡水儘快倒掉。

3.洗米次數為2~3次,搓米時的力度不應太大,輕力攪拌即可。

泡米撇步

4. 日本米宜放冰箱泡6小時

浸米此步因人而異,不過職人們均認為浸米是不可缺少的,亦是令米飯變得香甜重要的一步。以往消委會教大家煮飯,建議煮米前泡米2小時,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並讓米內的澱粉酵素使澱粉較易轉成遊離糖,增加飯粒的甜味。

如想把甜味再提高,浸米時應蓋上玻璃紙放入冰箱冷藏6小時。因長時間用低溫浸米可讓整顆米粒盡情吸收水分,以至米芯部分也能吸水,讓中間的澱粉也能轉化成糖。

這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米種,浸米適用於日本的珍珠米,而糙米及紅米等的米糠未被磨掉,浸米的水量可酌量減少,否則飯會過爛。至於香港人常吃的泰國米屬瘦身米,黏性較弱,吸水力良好。浸米后將失去韌性、易斷及黏糊,失去泰國香米的彈牙特性。

煮飯撇步

5. 硬水壺飯減甜味

礦泉水、水喉水、蒸餾水,你會用什麼水煮飯?事實上,用軟水壺飯有助提升甜味,因軟水中的少量礦物質會把米粒中的酵素澱粉分解成葡萄糖或蔗糖相反,水中的礦物質過多(如硬水)會讓酵素澱粉失去功能,米粒所釋放的甜味相對較少。

6. 快煮模式煮飯香味升1.7倍

日本職人們都要用砂鍋或羽釜鍋飯,都是因為材質厚實有助熱力慢慢傳入米芯,出來的效果脹滿。不過一般家庭都是用電子鍋煮飯,若想效果媲美砂鍋,做飯時應選「快煮模式」。基於米粒已吸收足夠水分,所以煮的時候不用再讓它吸水,一口氣快煮可以讓飯更彈牙。

7. 煮好立即開蓋防倒汗水拌松方法有學問

坊間流傳電鍋跳起來後,不要急著打開蓋子讓它燜5分鐘左右讓味道更香甜,其實是大錯特錯!八代目儀兵衛總廚橋本晃治解釋,剛煮好的白飯含有大量蒸汽,假如跳閘后不立即開蓋,蒸氣碰到蓋子時則成倒汗水滴下,白飯吸收了就變得多水、軟爛。開蓋後應以「上下反轉」拌鬆白飯,在鍋內畫十字,將其中一份的白飯碗上來全部反過來再切開,余此類推,小心地把白飯拌鬆

買米2大注意事項

單單是日本的大米已有超過200多種,各品種各有特色,多嘗試不同品種才可找到自己最愛。然而,選購美味大米不只是要根據自己喜好,日本五星級米飯大師小池理雄提醒有2點必需注意,不然使用了以上的做飯秘訣仍難以煮出滋味白飯。

1. 留意包裝上的製造日期

稻米磨成米後會開始變質,盡可能選擇日子愈近愈好。

2. 純白色米粒愈少愈好

從透明包裝觀察米粒顏色,選擇較少純白色米粒愈好。純白色米粒的米心空洞,代表裡面沒有甚麼澱粉,所以用來做飯時白飯容易變得軟爛又黏牙。

泡米有什麼作用?

煮米前泡米2小時,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並讓米內的澱粉酵素使澱粉較易轉成遊離糖,增加飯粒的甜味。

煮飯時應用什麼模式?

做飯時應選「快煮模式」,基於米粒已吸收足夠水分,所以煮的時候不用再讓它吸水,一口氣快煮可以讓飯更彈牙。

為什麼白飯煮好後應立即開蓋,而非燜一會?

剛煮好的白飯含有大量蒸汽,假如跳閘后不立即開蓋,蒸汽在碰到蓋子時則成倒汗水滴下,白飯吸收了就變得多水、軟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標題:煮飯貼士|飯煲跳掣後燜焗超錯!日本職人教煲飯7招 用快煮模式?) (相關報導: 煮雞胸肉不用泡鹽水、抹太白粉!內行教1招零失敗方法「鎖住肉汁」,口感軟嫩不乾柴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