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要電視,基本上都是透過電視、家庭主機、電視機上盒的形式,但是隨著影音串流時代來臨,Google 開始思考「可攜式電視盒」的可行性,更在 2013 年推出搭載 Chrome OS 的 Chromecast,姑且稱之為數位電視棒,好處是可以直接觀看影音串流,也可以直接做手機投影,讓傳統液晶電視一秒變成智慧電視,而如今 Google 確認停產Chromecast,轉向投入Google TV Streamer的電視機上盒戰場,這樣的決策真的是好的嗎?本篇稍微做一點分析,也歡迎大家討論。
Chromecast 解決了哪些問題?
2013 年初代 Chromecast 發表至今已經經過了 11 個年頭,Google 統計賣出了超過 1 億支相關產品,在當時是智慧型手機爆發的年代,行動網路正要進入全 4G LTE 的時代,就連起步比較晚的台灣也在 2014 年開台,行動體驗大幅升級,意味著行動串流服務的崛起,但是傳統的家電廠仍未跟上時代的改變,記得當初動得最快的除了三星、LG,就是中國品牌了,像是小米旗下的小米電視直接內建「小米盒子」、甚至支援 AirPlay 手機投影,即便如此,複雜的操作、反應緩慢、數位內容法規以及不穩定的串流品質等四點,始終成了智慧電視無法迅速發展的絆腳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Google 於 2013 年推出 Chromecast,也就是當時在市場上已經有的電視棒,不過 Chromecast 更輕巧、易用,只要電視機本身有 HDMI 的,就可以一秒升級成智慧電視,而且因為是登入個人Google帳號,所以不管到哪裡,都是「個人專屬」的智慧電視,這個模式瞬間打破了電視走向智慧電視的隔閡與困境,甚至因為支援 Google Chromecast 手機投影,也解決了手機、平板或筆電跟電視連接的問題。
Google Chromecast 特色就是小巧、方便攜帶、並且隨插即用、簡便操作,加上價格低廉,在 2013 年~2017 年間市場上類似 Google Chromecast 的電視棒越來越多,如此一來也為這些煩惱開發智慧系統的家電廠商找到一個喘息的空間,更直接為數位內容生態系帶來出口。以台灣來說,串流平台像是 YouTube、KKBOX、Spotify 甚至是 Netflix 也正式於 2016 年登台,台灣家庭客廳市場也因此出現巨大改變。
(相關報導:
搜尋龍頭吞敗訴!Google年砸百億美元,遭美國法院認定「壟斷搜尋市場」
|
更多文章
)
Google Chromecast 特色就是小巧、方便攜帶、並且隨插即用、簡便操作。(圖/壹哥的科技生活)
Chromecast 面臨哪些問題?
正因為全球家庭客廳市場大幅變化,不僅新型電視機內建可以取代 Chromecast 的服務,甚至腦筋動得快的智慧音箱、機上盒廠商也開始導入 Chromecast 的服務,Chromecast 在家庭客廳的被取代性越來越高,我認為 Chromecast 真正面臨發展困境的時間點是在 2018~2019 年間,當時的智慧電視發展正好到一個地步,Chromecast 與電視棒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唯一不變的優點就是經常出差、旅遊的客戶需求,但是好巧不巧,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這時間點也是 Android TV(2014年發表) 轉變成 Google TV 的時間點。
與此同時,Google 發表了搭載 Google TV 的 Chromecast,整合 Google Play、遙控器也做了改變,更側重個人化服務與推薦,不過策略上卻更偏向家庭娛樂層面。雖然 Google 並未承認,但我認為這是因為“Made by Google”向來的假想敵就是 Apple 公司,該公司旗下的 Apple TV 機上盒著重的是整合型家庭娛樂,除了影音串流平台之外,還有新聞、節目、甚至還有遊戲。
Chromecast天生的空間設計限制,使得它的硬體效能本就差對手一截,遊戲體驗大打折扣,影像解析度也被限制在 HD 品質。(圖/壹哥的科技生活)
因此,Chromecast 成了更尷尬的存在,因為它天生的空間設計限制,使得它的硬體效能本就差對手一截,遊戲體驗大打折扣,影像解析度也被限制在 HD 品質,甚至也沒有空間音訊,我認為這些不代表 Chromecast 沒有市場,畢竟出差、旅遊、露營接上電視、投影機,它還是可以變成我個人的智慧「電視」環境,不過 Google 似乎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在 2014 年釋出的 Android TV 系統,至今連同 Google TV,已經拓展到全球 2.2 億部設備,全球有數以千計的產品線支援 Chromecast 手機、平板、電腦投影功能,認為包括 Chromecast 支援 Google TV 在內的電視棒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而全新的 Google TV Streamer,將能滿足新時代的娛樂和智慧家居需求。
Google TV Streamer 電視盒就比較好嗎?
從 Google 的說法來看,Google TV Streamer 擁有更好的效能,支援 4K、空間音訊、甚至把 Gemini AI 人工智慧融入軟體中來建立未來策略,並且以 99 美元(約台幣3300元)切入市場,除了是整個智慧家庭的中心,更可以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
真的是如此嗎?或許從價格的角度來看這個機上盒,這是合理的策略,但是如果把眼界打開,Google TV Streamer 比 Apple TV 4K 面臨的困境還要嚴苛,因為 Apple TV 4K 有自己的 Apple 生態圈,有 Apple TV+、Apple Music,甚至也在杜比視界、空間音訊做了長期投資,而 Google TV Streamer 未來要靠隴的多數是第三方合作廠商,像是 NVIDIA 旗下的GeForce NOW 遊戲服務,並且逐步與全球內容廠商洽談新聞直播、節目串流才有可能在內容做出差異化,而這些在過去並非 Google 的強項。
(相關報導:
搜尋龍頭吞敗訴!Google年砸百億美元,遭美國法院認定「壟斷搜尋市場」
|
更多文章
)
Chromecast 還是有它的市場在,它攜帶方便,你可能可以在出差的地方直接進入自己的工作環境,也可能在異地休息的時候,好好看一場自己還沒看完的電影。(圖/壹哥的科技生活)
我看到 Google TV 負責人 Shalini Govil-Pai 接受外媒的訪問有提到,他們的目標是類似 Nvidia Shield 這種高階遊戲機上盒的存在,這些不代表產品沒有價格優勢,只是可能目前在這款 Google TV Streamer 機上盒的效能上,它並沒有相對 Apple TV 有顯著的優勢,然而如果效能要再往上提升,消費者必須負擔更多的價錢去購買晶片,這對於現有的內容生態圈來說,是頗具挑戰的,這或許也是 Gemini AI 再怎麼強,也無法解決的難題。
Google 放棄銷售 Chromecast
我認為搭載 Google TV 的 Chromecast 還是有它的市場在,因為它攜帶方便,可以讓用戶帶著到處走,你可能可以在出差的地方直接進入自己的工作環境,也可能在異地休息的時候,好好看一場自己還沒看完的電影,而不需要冒險登入飯店裡不可信任的裝置,隨便舉個例子,我就曾在宜蘭出差時,打開過不是我帳號的 Netflix,看到他的使用習慣、也可能讓我可以免費使用一個晚上,因此我認為現階段 Chromecast 仍是最棒的解方。
而 Google TV Streamer 機上盒要競爭的對象如果是 Apple TV,面臨的挑戰仍是太多,以這一代來說,效能沒有 Apple TV 4K 好、仍採用過時的 WiFi 5,不上不下的效能在家庭客廳當中,甚至還有被家庭遊戲主機取代的可能性,剩下的可能是 Google Home 與 Matter 生態圈的支援,然而以台灣甚至是東亞國家來說,我認為這些都還在發展初期。
(相關報導:
搜尋龍頭吞敗訴!Google年砸百億美元,遭美國法院認定「壟斷搜尋市場」
|
更多文章
)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 Google TV Streamer 有一定的市場存在,只是發展性並沒有當初 Chromecast 那麼大,Google 在推出 Google TV Streamer 的同時取消 Chromecast,而不是升級它至 4K 畫質之類的,成為一個與Google TV Streamer 相輔相乘的精簡版本存在,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