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風險資本家也要懂設計?

日裔美籍的傳奇設計師約翰・前田(John Maeda)的TED演講。

前一篇文章我提到設計對於現代新創的重要性,那麼很自然的第二個問題就變成:風險資本家是否也要有能力評估新創的設計基因強弱?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尤其是對於歐美的風險資本家來說。

傳統上風險資本家雖然給人神秘、低調的印象,但過去十年來隨著Lean startups的風起雲湧,也出現許多新一代的風險資本家,採用各種新的策略來跟老派資本風險家競爭。

例如由網景創辦人馬克・安卓森和老同事霍洛維茲成立的安卓森—霍洛維茲,就首開風險資本投資公司自我宣傳的先例,尤其是傳奇人物安卓森,不但在各種公開場合大量曝光,透過社群網路宣傳自家的新創公司更是不遺餘力。加速器的濫觴Y Combinator則是透過其batch模式建立了類似校友會的創業家社群結構,讓其軟硬的網絡效應都持續強化。聯合廣場風險資本(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弗烈德・威爾森則是透過撰寫部落格文章吸引創業家前來提案的先驅,透過每週不斷寫作討論自己的投資哲學,並鼓勵創業家和工程師留言討論,他建立了非常精確且令人稱羨的交易流(Deal flows),同時不斷從留言中汲取靈感。

相較之下,老字號的紅衫資本和Kleiner Perkins多半還是保持低調的作風,但他們並未因此而錯過Lean startups的浪潮,而是採取組織內部的變革來因應新的時代。而其中一個變革就是增設了『設計合夥人(Design Partner)』的職位。

矽谷的第一個『設計合夥人』是日裔美籍的傳奇設計師約翰・前田(John Maeda)。

在設計界享有盛名的約翰・前田一開始並不是學設計出身的,大學在麻省理工時他攻讀的是軟體工程,但在接觸到保羅・蘭德(IBM、UPS等眾多美國企業商標的設計者)和穆瑞・古柏(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共同創辦人)的作品後,為之著迷,當時又剛好是個人電腦科技開始起飛的年代,他因而一腳踏入了藝術和設計的世界,並成為採用電腦輔助設計軟體創造藝術作品的先驅之一。獲獎無數的他,在2008年接任羅德島設計學院的校長,並擔任該職位直到2013年止,期間啟發了無數設計師進入全新的商業和工業應用領域。

 2013年12月,Kleiner Perkins事務所發表了一個新聞稿,正式聘用約翰・前田加入事務所成為第一個設計合夥人,新聞稿引用傳奇風險資本家、Kleiner Perkins的掌門人約翰・杜爾的話如下:

我們對於創新者和領導者約翰非常傾慕,約翰和我們都相信優秀的設計,就像優秀的科技,將深刻而正面地引導我們的世界轉型。

在約翰・前田加入Kleiner Perkins之後的六個月裡,帕洛・奧圖那舉世聞名的沙丘路上又多了六個設計師加入不同風險資本公司。時至今日矽谷設有設計合夥人職位者包含了谷歌風險資本、紅衫資本、柯斯拉風險資本、Greylock Partners、True Ventures等, 一線風險資本公司幾乎全員到齊。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 設計與現代風險新創 更多文章

為什麼設計對於歐美風險資本家來說,突然變得如此重要呢?其實就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感受價值」。

日裔美籍的傳奇設計師約翰・前田(John Maeda)。
日裔美籍的傳奇設計師約翰・前田(John Ma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