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強權的情報組織何其多,但若說到暗殺,公認的佼佼者首推充滿神秘色彩的「摩薩德」(Mossad),也就是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半島電視台指出,摩薩德舉世聞名的暗殺事蹟實在太多,陰謀論者甚至認為甘迺迪遇刺、911事件背後都有摩薩德的身影。最近哈瑪斯政治局主席哈尼耶(Ismail Haniyeh)在德黑蘭遇刺身亡,更讓摩薩德的暗殺清單上又多了一條亡魂。
摩薩德是由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里昂(David Ben-Gurion)在1951年成立,彼時以色列也才建國第四年。本古里昂認為,以色列「遭到敵人圍困」之時,情報機構將可提供「第一道防線」。摩薩德自成立以來,負責人就直接對總理報告,半個多世紀來在暗殺、營救與情報任務都有傑出表現。摩薩德甚至有本事偷到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演講稿、法國幻象5型戰機的設計圖、以及伊朗核設施的機密資料。
綁架艾希曼
摩薩德第一次引起全球矚目的成功任務,是1960年派出特務遠赴阿根廷綁架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將其偷偷帶回以色列審判並被處決。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謂「平庸之惡」,就是當年為《紐約客》在耶路撒冷報導這場大審時所提出的概念。不過以色列的做法也引起阿根廷抗議,向聯合國控訴其國家主權受到侵犯,聯合國安理會也通過決議,警告此類行徑若再次發生,將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
左:著納粹軍服的艾希曼;右:艾希曼於耶路撒冷受審。(圖/維基百科)
恩德培行動
不過摩薩德也有廣受國際讚譽的行動,像是1976年一架法國客機遭到恐怖分子劫持,從以色列被迫飛往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劫機者扣留106名人質,企圖以此向以色列交換釋放被其逮捕的53名恐怖分子。摩薩德在短時間內秘密潛入烏干達偵察、深入掌握敵情,並在飛機被劫持的一週後與以色列國防軍共同執行營救行動,並以1人陣亡的代價救出103名人質(3名人質死亡)。
烏干達最主要的國際機場:恩德培國際機場。(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天譴行動
雖然聯合國安理會早就警告「下不為例」,但摩薩德最有名的任務依舊還是在外國執行暗殺。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有11名以色列運動員與1名教練遭到巴勒斯坦的激進團體「黑色九月」綁架與殺害,以色列政府授意摩薩德執行「天譴行動」(Operation Wrath of God),在巴黎、羅馬、挪威、貝魯特、塞普勒斯等地暗殺所有與慕尼黑慘案有關的人員。
1972年慕尼黑奧運,11名以色列代表團成員慘遭殺害。(取自慕尼黑慘案紀念官網)
持續暗殺的摩薩德
除了持續多年的「天譴行動」,摩薩德的暗殺事蹟還包括包括1988年在突尼西亞殺害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軍事領導人吉哈德(Abu Jihad)、1995年在馬爾他殺害伊斯蘭聖戰組織的領導人沙卡奇(Fathi Shaqaqi)。雖然摩薩德沒有正式承認,但一般認為協助伊朗克發展軍備的加拿大科學家布爾(Gerald Bull)、有「工程師」之稱的哈瑪斯炸彈製造者艾雅希(Yahya Ayyash),都是死在摩薩德的手裡。
(相關報導:
又是暗殺!哈瑪斯最高領袖在伊朗遇襲喪命,矛頭指向以色列
|
更多文章
)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1997年也曾下令毒殺哈瑪斯領袖馬夏艾(Khaled Meshaal),摩薩德的特務在約旦首都安曼的街道上公然強行為他注射毒藥,約旦國王胡笙(King Hussein)大為光火,揚言「不給解藥就要絞死殺手,廢止與以色列的和平條約」。
納坦雅胡當時只好讓步提供解藥,並且同意釋放哈瑪斯精神領袖亞辛(Ahmed Yassin),不過亞辛7年後仍在加薩市遭到飛彈狙殺身亡,繼任哈瑪斯領袖的藍提希(Abdel Aziz al-Rantisi)不到一個月後也在加薩市被同樣手法被幹掉。哈瑪斯的強硬派領袖拉揚(Nizar Rayyan)、內政部長賽亞姆(Saeed Seyyam)也在2009年死於炸彈與空襲。
那哈尼耶是怎麼死的?
哈尼耶是哈瑪斯政治局主席,也是這個激進組織的最高領導人,他這次前往德黑蘭是為了祝賀伊朗新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就職。第一時間伊朗與哈瑪斯方面的說法,哈尼耶是在德黑蘭的住處遭到空襲身亡,他的隨行保鑣也被一同炸死。不過《紐約時報》採訪多名中東與美方官員後指出,哈尼耶是死於裝設在他房間的爆炸裝置。
2024年8月1日,伊朗民眾在德黑蘭參加哈瑪斯領導人哈尼耶的葬禮。(美聯社)
至少5名中東官員指出,這個爆炸裝置大約在兩個月前就被送進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營運的招待所。這個招待所位於德黑蘭北部一處高檔社區,平時也由革命衛隊負責守衛。哈尼耶被摩薩德(雖然以色列尚未承認哈尼耶是死於他們之手)確定入住之後,這個爆炸裝置在28日凌晨2時左右被遠程引爆。伊朗方面的官員表示,哈尼耶過去訪問德黑蘭曾多次下榻此處,但目前仍不清楚摩薩德是如何潛入伊朗,甚至將這些炸彈裝進革命衛隊的地盤。
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執行長杜柏維茲(Mark Dubowitz)指出,執行者能夠在更近的距離殺死他,這肯定能讓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Khamenei)感覺到,摩薩德已經對伊朗進行多深入的滲透。
2024年7月31日,巴基斯坦的什葉派團體抗議以色列殺害哈尼耶。(美聯社)
匿名的伊朗官員對《紐約時報》表示,這次暴露的安全漏洞是伊朗情報與國安部門的災難性失敗、更是革命衛隊的奇恥大辱。因為哈尼耶入住的大樓是也是革命衛隊舉行祕密會議的地點,伊朗也用來接待像是哈尼耶這樣的貴客。不過哈尼耶死於炸彈而非死於空襲,也解答了原先的疑問:以色列的無人機、戰機或飛彈,是如何長程奔襲德黑蘭而沒有被雷達與防空系統發現的?
2024年7月31日,黎巴嫩南部港口城市提爾,哈瑪斯成員手持哈尼耶的肖像,抗議譴責以色列殺害哈尼耶。(美聯社)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以色列政府尚未在海外的暗殺行動主要由該國對外情報機構摩薩德進行。摩薩德負責人巴尼亞(David Barnea)今年1月曾說,摩薩德有追捕哈瑪斯領導人的「法律義務」,因為去年10月7日以色列遇襲造成上千人死亡的恐怖攻擊,策劃與執行者都是哈瑪斯。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的就職典禮共有來自86國的高階官員出席,不過摩薩德神不知鬼不覺裝進哈尼耶房間的爆炸裝置,除了炸死了哈瑪斯的領導人、也讓伊朗總統臉上無光。
2024年8月3日,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民眾上街抗議哈尼耶遇害。(美聯社)
雖然摩薩德的暗殺本領確實了得,不過說來尷尬,去年10月7月的哈瑪斯能夠順利入侵以色列大屠殺,正是因為包括「摩薩德」、「辛貝特」(Shinbet、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以及以色列軍事情報局(Aman)的情報體系失職,去年此事被以色列輿論認為是情報系統之恥,曾任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的康里克斯(Jonathan Conricus)甚至對CNN形容「這是以色列的珍珠港事件」、「整個情報架構顯然沒能為以色列民眾提供必要的防禦」。
(相關報導:
又是暗殺!哈瑪斯最高領袖在伊朗遇襲喪命,矛頭指向以色列
|
更多文章
)
《半島電視台》指出,這次對哈尼耶的暗殺雖然成功、卻太過魯莽。納坦雅胡竟然同意簽署暗殺哈瑪斯最高政治和外交官員的決定,甚至在敵國伊朗首都德黑蘭執行。由於此舉形同對伊朗的嚴重侮辱,也讓觀察家無法預測伊朗的下一步。中東學者哈桑·阿尤布認為,剛剛結束訪美行程的納坦雅胡勢必得到白宮開綠燈,不然他怎麼敢連續暗殺哈瑪斯與真主黨的高層,無論這個推論是否正確,美國恐怕也因為摩薩德的成功暗殺被捲入戰雲密佈的中東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