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獲得主管賞識?少提意見但多說「建議」,幫自己爭取加薪升職的機會

該如何獲得主管賞識?(圖/Pxhere;作者/rawpixel.com)

領導者的口才能力,不應只體現在「命令」上,畢竟只會發號施令的領導者並不是一位真正合格的領導者。領導者的口才能力應體現在帶領部屬更快、更多、更好的變現上,即讓部屬明白跟著領導者拼事業可以為自己帶來諸多收益,讓部屬在不斷獲得收益的同時,超額完成工作。

主管與部屬之間的關係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也應是相互合作的關係。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學家詹姆斯・科爾曼指出:「員工是否能得到晉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管對你的賞識程度。」這句話清楚地表明,主管是否重視下屬,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工作能力,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中,能否恰當地與主管溝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與老闆或主管互動時,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何時說什麼,都需要細心考慮。

應該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什麼時候該說什麼等,都是有講究的。

作為職場人士,與主管溝通的口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走勢,這也是口才變現能力的最直接體現之一。因此,與主管溝通需要做到以下六個「要求」。

要求1:理解主管,增進溝通的效果。應該努力了解主管的背景、工作風格、生活習慣、個人興趣、職業目標、家庭狀況等各方面。接著,根據主管的個性、品質和特點來決定溝通的方式。

主管也有被了解的需要,也同樣需要感情的慰藉。因此,要取得主管的信任和支持,除了靠能力,靠業績,還要靠有效地與主管溝通,靠在工作和日常相處時給他留下好的印象,而這都需要高超的口才變現能力。

要求2:尊重主管並維護主管的領導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領導形象對於有效的管理執行是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主管期望部屬能自覺地保護其領導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尊,特別是主管層,所以部屬應隨時注意維護主管的尊嚴和權威,展現對主管的尊重。比如,在有主管出席的會議上,不要提出主管不了解的新情況,而應事先將情況告訴主管。比如,在主管尚未做出決定之前,部屬可以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議,一旦主管做出決定,就不要再堅持己見。比如,當主管情緒激動地批評部屬時,部屬不要爭辯,即便不是自己的過錯,也要等到主管心氣平和之後再找時機加以解釋,這是一種禮貌,展現了對主管的尊重。

要求3:擺正關係,溝通過程中做到「四適」。與主管溝通要做到適時、適地、適事、適度。

適時:與主管溝通要恰當地選擇時機,如主管正在忙碌、身體不適或心情不快時,都不要與其進行溝通。

適地:與主管溝通要看場合。工作上的事務,要在會議或公眾場合提出;對主管個人的建議,應選擇私下場合進言。

適事:與主管溝通要因事而論。重大、緊急的事務要及時彙報,一般事務要在主管閒暇時彙報,無關緊要的事務不要向主管彙報。

適度:與主管溝通的頻率和力度都應有度。不應遇事就找主管請示,也不能凡事都不向主管請示;溝通的力度不應過於強硬,也不應過於軟弱,只需要擺正心態,將涉及的事情說清楚。 (相關報導: 可以跟主管提加薪嗎?有5個前提,滿足1個就可以大膽去要求 更多文章

要求4:恰當交流,密切關係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交往頻率對建立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不與主管主動交流,甚至採取迴避態度,很難與主管的認識取得一致,更談不上相互之間的支持、協調和配合。因此,部屬應積極主動地與主管交談,逐漸消除彼此間可能存在的隔閡,使上下級關係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