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宮熊觀點:看錯醫生吃錯藥—停滯型通貨膨脹來了

作者指出,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迎來百年一遇的停滯型通貨膨脹。(美聯社)

2024年除了全球區域戰爭持續、氣候變遷危機更加明顯外。自2023年起暴力加息的影響加劇,展望2024下半年將迎來百年一遇的停滯型通貨膨脹。

今年年初,筆者便提出四大通膨襲捲全球:因為戰爭與氣候變遷導致的紅色通膨、因為中美貿易戰爭持續導致的藍色通膨、因應全球淨排碳導致的綠色通膨,以及最後導致全球糧食短缺而糧價上漲的黃色通膨。

追根溯源,此波超級通貨膨脹來自二個主要的原因:美國無限量化寛鬆政策(QE) 與中美貿易戰爭。

量化寛鬆政策(QE,直接意思就是沒有上限的印鈔票) 起源於美國聯準會為了應對2008年因為次級房貸債券產生的金融業系統性流動危機。由於效果顯著,成為繼傳統貨幣政策之後拯救經濟的最佳「良藥」。食髓知味,在2020年新冠疫情襲捲全球,世界被迫按下暫停鍵時,再度成為拯救經濟的最佳選擇,從此以後美國執行無限量化寛鬆政策迄今,而平均每一百天增加一兆美元債務,總量逼近四十兆美元(約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600年總預算金額)的天文數字,但美國政府已經視而不見!這些瘋狂印鈔的錢都用在哪裏?從過去疫情期間的防疫疏困金到失業救濟金、減免低收入家庭房租、推遲房貸償還、中小企業疏困.. 然而無限印鈔的代價已經全面浮現:美國通貨膨脹最高超過9%。其中老百姓最有感的包括:牛奶上漲25%、雞蛋上漲35%、義大利麵上漲40%、汽油上漲50%、麥片、蘇打水翻一倍、甚至連狗糧都翻二倍、..這些都讓基層民眾生活品質下降甚至難以為繼。而每個月房貸因為利率暴漲而償還金額暴增百分之五十,讓比2008年更大的金融風暴隨時可能來襲。全球貨幣是一個翹翹板,絕大多數的貨幣都位於美元的對立一側。此波通貨膨脹導致的暴力升息令全球資金流向美國,也讓全世界貨幣全面對美元貶值。其中又以日元最具代表性,已經創下1990年日本經濟沈沒後的新低。然而在上述貨幣翹翹板下還有一個更大的翹翹板,那便是一邊是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一邊是「誠實貨幣」(意味著千百年來購買力不變)的黃金。當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因為美元過度印鈔而全面貶值的同時,身為誠實貨幣的黃金便持續看漲了。美元貶值、全球貨幣更加巨幅貶值,造就了今天全球通貨膨脹如潰堤的洪水猛獸般無法收拾。

另外一個全球通貨膨脹主要原因起源於2018年啓動的中美貿易戰爭。正如筆者當時提出的警告,這場戰爭是美國試圖阻止中國崛起所發動的全面戰爭,一路從關稅、科技,打到貨幣戰爭。到目前為止從未停歇,短期內也不可能停止,必須打到你死我活為止。今年美國課徵中國電動車100%關稅是如此、從大陸、香港撤資(廠)亦復如此。然而目前為止收效甚微,要達到打趴中國的目標恐怕必須賭上美國國運!

由於中美科技與外交戰爭,全球科技供應鏈也被迫選邊站!導致所有的科技基礎與應用研發成本倍數增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晶片的研發與製造。在未來凡事AI、 所有硬體都需要晶片的時代,物價必然因為晶片的稀缺與搶奪而持續走高。意味著科技的未來也是通貨膨脹的未來!

依據經濟學最基本的常識,物價決定於供需的均衡,也因此通貨膨脹來自二種可能:需求拉動型與供給推動型,前者原因來自於經濟過熱導致於供不應求,解方便是升息降溫;後者原因來自於經濟結構失調,因為供應方成本的持續上升導致。此時升息不但再次堆高廠商成本,同時也壓抑了虛妄的消費。正如前述分析,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通貨膨脹主要來自於無限量化寬鬆政策(過度印鈔)與中美貿易戰爭導致的供應鏈失衡,而非傳統的經濟過熱問題。近二年美國暴力升息不但沒有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反而迫使全球經濟逐步陷入嚴重衰退之中。亦即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迎來百年一遇的停滯型通貨膨脹。

或許我們從財星雜誌(Fortune)近日報導已經嗅到一些端倪:依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失業數據,美國失業率過去三個月的平均和過去12個月低點間的差距,已從5月的0.37擴大到0.43個百分點,目前失業率已來到新冠疫情解封後的新高。而中美英德日各國的中小企業以每個月幾十萬家倒閉潮正在漫延。美國,甚至全球經濟在一邊打仗、一邊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下還可以撐多久?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相關報導: 風評:政治風暴席捲法國,巴黎奧運難逃魔咒? 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財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