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高美元價格如何牽動世界
早在新一波通膨時代開始之前,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曾在2018年批評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過早升息。川普當時的批評頗有道理,在他說出「聯準會已經瘋了」之後,許多人紛紛開始擔心聯準會失去獨立性。不久之後,市場在該年年底迫使聯準會停止升息。到了隔年年中,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聯準會被迫開始降息,川普的發言彷彿洞燭先機。
川普在任內一直喜歡低利率。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讓市場了解國會與聯準會往往無法及時反應大型危機。因此疫情一開始爆發,股市就隨即崩盤。川普在疫情中為了拯救經濟,領先全球推出直接支付的現金刺激方案。雖然每一位總統可能都會推出相同政策,而且川普並沒有因此連任,但這段經歷依然可能讓川普更加相信寬鬆貨幣政策的威力。
無論明年1月的贏家將會是川普或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金融市場和國際貨幣機構都在等待新任總統宣誓就職之後的變化。如果川普勝選,未知因素顯然會變多,但根據川普本人以及親信的言論仍可得知,他將繼續奉行有利於通膨的政策。當然,我們還是得記住,即使之前川普已經入主白宮4年,仍然很難預測他勝選之後,會不會再次爭取連任。
通膨有利賣方 不利買方
之前與聯準會交手的經驗,川普顯然記憶猶新。在今年的通膨率好幾個月連續提高,相關單位尚未討論是否要多次降息之前,川普就說鮑爾是「政治性」主席,並表示他勝選之後將找其他人來代替。雖然鮑爾最初就是川普任命的,但鮑爾並非經濟學家,以聯準會主席而言相當罕見。
另一方面,鮑爾似乎已經成為拜登連任的最大障礙。經濟和移民是本次選舉的兩大議題。今年2月,柯林頓和歐巴馬總統的經濟顧問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4位經濟學家發表一篇廣為流傳的論文,該論文指出,央行為了壓抑通膨的升息,跟通膨的上漲一樣也降低了消費者的信心,影響拜登的支持率。
這種新的貨幣政策制度,提高了房屋和汽車等耐久財的貸款成本。一方面,由於經濟過熱,消費者手頭現金增加,房屋的供給無法及時因應,提高了房屋售價;另一方面,抵押貸款利率從原本的零點左右快速飆升,大幅提高購屋成本。這兩者都使房市受到大幅打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價格制度明顯偏好某些群體,那些擁有房產,按照既定利率支付貸款或已付清貸款的人,淨資產大幅增值。
通膨政策的高度政治性,注定無法同時獲得所有人支持,一定會有某些人受益,某些人受害。川普選區的出口商就是獲益者之一,一般來說,本國貨幣的貶值,只要不是因為生產成本提高,通常都會加強出口商的競爭力。川普不僅以此為競選政見,上任之後也很可能以此規劃經濟。
(相關報導:
風評:「德政」搞出大民怨,異哉新青安
|
更多文章
)
全球失衡並未消失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特徵之一,就是美元的估值在國內與國外出現明顯差異。2022年,美元指數(The dollar index, DXY)在dot-com(網路)泡沫之後,首次持續回到100以上﹝圖1﹞,表示估值過高。在歐洲央行啟動貨幣寬鬆,日本還沒有真正開始升息的環境下,聯準會的鷹派立場使美元政策與其他國家背道而馳。
媒體一直關注漲價問題,但依照這個標準,美國經濟居然已進入通縮。這現象的表現之一涉及中國,其為了防止與美國的利率差距過大,一直保持較高的利率,最近也利用貿易順差,把自己的通貨緊縮問題扔給美國。「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正是因此而生。
川普多年來對貿易逆差的態度都相當一致。這次他也承諾,當選之後將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並對美國盟友在內的所有貿易夥伴徵收10%關稅。
川普之前在任內發動的美中貿易戰,如今已成為兩黨共識。拜登最近對中國電動車施加100%的關稅。但如果美國繼續擴大關稅的規模,就會撼動全球經濟結構。換句話說,美國未來可能不再購買其他國家無法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那些向美國出口的國家,也不會用它們賺取的美元回頭投資美國。
貨幣競爭的主要戰場,都是沒有選邊站的其他國家,所以平衡貿易一定會影響貨幣。為此,川普最信任的顧問之一,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就在2023年出版的《沒有貿易是自由的》(No Trade is Free)書中提出多邊貨幣協議。
這項倡議的靈感,來自於1985年美日之間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s)。該方案也可能讓台灣重回關注焦點。2020年,川普政府又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
美國大選牽動全球命運
另一方面,如果拜登連任,美國當然會繼續沿用現行政策。但有跡象顯示,拜登在第一任專注奠定製造業的基礎之後,第二任將轉向處理房市問題。大部分的通膨指數都表示,房市是推高通膨幅度最大、影響力最持久的因素之一,而且在波動性高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回穩之後,房市與通膨的關係更為明顯。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住宅建設數量就一直沒有復甦。而且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點,是拉斯維加斯等地的房地產崩盤,而拉斯維加斯(Las Vegas)所處的內華達州(State of Nevada),目前是選舉搖擺州。今年3月,拜登在拉斯維加斯發表重要演講,提出2025年的預算草案,其中包括2,580億美元的房屋預算。其中200億美元將著重於鼓勵地方政府改變房屋政策,建設更多房屋。美國的房屋政策由地方政府控制,並不像中國那樣負責影響全國總體經濟。因此,房屋問題可能使地方政府與聯邦彼此對立,過去甚至一度使國家瀕臨分裂。
但需要注意的是,調整房屋供給是長期策略,不一定會成功。建造更多的房子非常複雜,而且因為房價會導致通貨膨脹,中央因此提高利率,募集資金建設新房屋將更為困難。在某些地區,甚至連蓋新房子的建築工人都找不到房子住,連帶堆高勞動成本。
如果拜登成功執行該計畫,長期堆高通膨的驅動因素可能就會消失,聯準會也就不用為了維持對抗通膨的信譽而維持高利率,可以壓低美元匯率鼓勵出口。因此,雖然拜登有與川普以不同的觀點處理美元高估問題,但他的策略也能夠應對同一問題。畢竟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住房投資失靈,將擠壓其他產業所需的投資資本,連帶影響全球經濟。
這次總統大選將影響美國的國際地位,尤其是全球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影響力。美國會試圖逐步解決既有體系的問題,還是建造一個全新的全球系統?少數幾個州的數萬名選民,似乎將決定美國的命運。台灣值得注意的風險則是美元下跌,市場力量或外交壓力都有可能讓台幣對美元升值。如果局勢走向最嚴峻的版本,銀行可以考慮將充裕的資本投入國內創新企業,協助台灣因應日益混沌的世界。
(相關報導:
風評:「德政」搞出大民怨,異哉新青安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聘研究員;譯者廖珮杏,本文選自175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