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在美國亞特蘭大的CNN總部,舉行了2024年美國大選總統候選人第一場電視辯論。
在辯論過程中,最引發關注和反響的,不是具體的政治議題,而是年逾八旬的現任總統拜登多次的語言混亂、反應遲鈍,以及沙啞含混的聲音。這讓拜登本就被質疑的年齡過大和健康堪憂問題,又一次得到某種證實,讓人們對其是否還能在未來(甚至現在)繼續履職產生深深的懷疑。
而拜登的對手川普,也已78歲高齡,雖然在本次辯論中表現較好,日常健康也較拜登為佳,但他也不折不扣的是「老人」了。以前「老人政治」往往是譏諷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和專制國家的名詞,如今的美國卻也陷入「老人政治」陷阱,頗為令人訝異。
本次辯論結束後,美國媒體和公眾對拜登的遲鈍表現頗為驚訝和不滿,民主黨人中「更換2024總統候選人」的呼聲強烈。哪怕此時距2024年總統大選已不到六個月,民主黨早已確認拜登再度參選。而共和黨也早已確定川普將再度參選,並於今年3月的黨內初選中確認了川普的參選資格。
那麼,為什麼民主共和兩黨都選擇了如此老邁的候選人參選總統?尤其是民主黨人在早已知道拜登身體狀況欠佳情況下,仍然推舉其參選?這反映了美國政治哪些問題?
在過去許多年裡,美國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老人政治」色彩。除了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任職終身年齡偏大、參議院部分德高望重議員較年長,包括美國總統在內政要人物,年齡大都在45歲至65歲之間,在全世界也都屬於較正常的年齡範圍。例如沃克布希(小布希)54歲當選總統、卸任時62歲;奧巴馬47歲當選總統、卸任時也才55歲。
但到了2016年總統選舉,兩位主要參選者希拉蕊和川普,都明顯超過此前多數總統的就職年齡。當時的希拉蕊已68歲、川普69歲。那時一些評論就認為當年大選是兩位「高齡」候選人的對決。2017年正式上任的總統川普已70歲高齡,成為美國史上最高齡的總統,超過了此前雷根69歲上任的記錄。
2020年大選,已77歲的拜登對決74歲的川普,拜登勝出,美國總統的上任年齡又創新記錄。而2024年大選,這兩位老人,再次競逐總統大位。如果後面雙方都沒有更換候選人,無論誰將勝選,都將再次打破美國最年長總統的記錄。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老人政治」,既是拜登和川普恰巧年齡偏大的偶然,也是美國近年來政治僵化、中青年政治家普遍缺乏足夠能力和魅力的緣故。
相對於不斷革新進取的前幾十年,自奧巴馬執政後期開始,美國的政治環境就變得既極端又僵化。一方面,以川普為代表的民粹主義聲勢強盛,無論極左還是極右都在美國崛起;另一方面,美國政治的良性革新遇到瓶頸,沒有多少真正有能力和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尤其缺乏能夠包容多方、有廣泛號召力的政治家出現。一些政治新秀,無論民主黨的沃倫、AOC(科爾特斯),還是共和黨的盧比奧、科魯茲,都只能在較狹隘的範圍內得到強勁支持,卻並不能代表更廣泛的美國人民。
(相關報導:
揭仲觀點:拜登《時代雜誌》專訪內容貼近「戰略模糊」的基本精神
|
更多文章
)
所以,希拉蕊、拜登、麥凱恩這樣年齡較大的傳統政客,肩負起了美國建制派傳承的重任。他們相對樹大根深,可以團結黨內大多數人,且價值觀較為中道理性,可以爭取中間派選民的支持,於是即便年有七旬,仍然被黨內寄予厚望、上陣參選。
而民粹人物川普同樣以高齡參選,倒更多屬於巧合。不過,同樣是共和黨內缺乏既年輕又有足夠吸引力的人物,才讓川普得到機會。今年共和黨初選中德桑蒂斯和黑莉與川普巨大的人氣差距、相繼退選,也反映了共和黨同樣後繼乏人。
2024年6月27日。美國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辯論。川普(左,Donald Trump)、拜登(右,Joe Biden)。拜登看向川普。(美聯社)
拜登和川普雖然年事已高、卻仍參選的另一原因,是他們此前已積累了頗高的政治人氣,是無法替代的政治明星,選民對其已產生深厚感情和路徑依賴,若所屬黨派更換候選人,幾乎註定不會有相應的人氣和支持率。所以為大選勝利,兩黨都寧可不顧年齡和健康不佳,推選他們再次上陣。在美國政治極化、雙方都「輸不起」的情況下,更忌諱更換年輕卻號召力不足的候選人上陣。
於是,今年美國大選競選和辯論,就上演了兩位81歲和78歲老人的對決。但本次辯論中,即便人們已預期了拜登很難像壯年人那樣反應敏捷,但他的表現仍然令人吃驚。在談到對富人稅收和醫保問題時,幾乎語無倫次。即便拜登思路清晰時,說話也磕磕絆絆。
這樣的狀態,讓包括民主黨人在內美國國民驚訝和憂慮,辯論結束後的採訪和民調,許多美國人都不願拜登再當四年總統。立場明顯偏向民主黨都CNN,在辯論會後對觀眾的民調中,都顯示只有33%觀眾傾向拜登表現更佳,67%觀眾都認為川普表現更好。原本期望拜登恢復健康(或起碼勉強可以保持正常狀態)、繼續擔任總統的民主黨人,在辯論會後也迅速而認真的討論起了更換下屆總統候選人的設想。
不過,在如今情況下,更換總統候選人並非一件容易和有利的事。如果民主黨在一兩年前就確定更換,那麼還有比較充裕時間考慮和推出候選人,並讓大眾瞭解其人、熟悉其政綱。但如今距大選已不足六個月,倉促換人顯然不利於選情。
而且,如今民主黨似乎並沒有非常合適的替代人選。副總統哈裡斯人氣遠不如拜登和川普,根據此前假設她參選後對決川普的民調,她幾乎必敗無疑。而另一熱門人選國務卿布林肯,專長於外交,恐難擔當總統全美內外事務的重任。
倒是前國務卿、2016年參選的希拉蕊,其復出參選或是值得民主黨考慮的選項。但她在2016年敗給川普,讓她蒙上巨大陰影,也讓民主黨內對她喪失信心和頗多抱怨。本次若復出,是一雪前恥還是再敗而餒,是很難說的。值得注意的是,希拉蕊如今也已76歲高齡,年齡雖比拜登和川普略小,但也是不折不扣的老人,身體雖尚且健康,但未來幾年健康未必能夠保持。
總之,拜登在本次辯論會上的差劣表現、反映出令人擔憂的健康問題,讓民主黨陷入被動。這也讓川普重返白宮的可能性大增,並引發許多擔憂川普重新上臺人士的擔憂。由於川普聲稱當選總統後將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停止對抗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各國主流政界也不希望川普當選,因此對拜登是否能繼續參選頗關心和憂慮。
拜登並沒有什麼突發的嚴重疾病,其反應遲鈍、語無倫次,都是年事已高的老年人表現出的普遍症狀。如果民主黨人早早的充分考慮其年齡問題,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被動。而78歲的川普雖在本次辯論中表現較好,但其常年的浮誇言行,也讓人質疑其高齡下精神和判斷力是否正常。
美國雖無「老人政治」傳統,卻出現兩位七旬老人相繼擔任總統、已近/過八旬後又雙雙爭奪總統大位的景觀。這反映的是美國政壇缺乏德才兼備、統領全域的政治家,也暴露美國政治缺乏更新能力、民主共和兩黨都過於依賴明星政治家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