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工程師,同樣是到澳洲打工度假2年,同樣是賺100萬回台灣,一個人無法接受台灣低薪的現實,一直心有未甘,待業半年還在猶豫下一步要怎麼走;另一個人認清楚現實,不被薪資綁住,務實地布局,5年後薪水翻1倍以上。
一樣的起點,不一樣的終點,這樣的情形不會只發生在30歲,往後的人生將會再多次碰到,如何不斷創造「第二次曲線」,拉出下一個高峰,將決定你是贏家或是魯蛇。
回台灣後,無法適應低薪的現實
這是5年前的故事,Brian退伍後,在一家大廠做品保工程師2年,月薪4萬3。私立科大畢業,Brian的際遇很幸運,同學都羨慕他的薪水,但是他不滿意,覺得房價一直飆,物價一直漲,4萬3根本無法讓他過一個有品質的生活,毅然決然離職,到澳洲打工度假2年。
一如所願,Brian帶著100萬元的存款回來台灣,可是時隔2年,台灣的就業市場變得不景氣難找工作,依他的學經歷,找得到的工作都不到3萬5,領慣6~8萬月薪的Brian無法接受。
待業半年,Brian心有不甘,想趁著還有1年多才滿30歲,再回到澳洲打工度假,賺多一點錢,可是,父母有不同意見,認為Brian好高騖遠,都是打工度假把他對薪水的胃口養大了,無法適應台灣的現實面,養成眼高手低,拿不了低薪。
父母問:「別人可以領3萬5過日子,你為什麼不行?」Brian答:「可是,現在連3萬5的工作都不好找啊!」父母說:「都是你要去澳打工度假,把一個好好的工作弄丟了!」Brian回:「可是,我賺回100萬啊,在台灣哪能存得到這個錢?」
父母與Brian陷人無限迴圈的爭吵裡,而Brian看著日曆一頁一頁撕去,30大關一日一日逼近,不能再回去澳洲打工度假,心裡焦躁不安,整個人完全迷失,不知道自己是要快快去澳洲打工度假再撈一年的錢,還是留在台灣找一份3~4萬的工作,就這樣過一生?
回台灣後,不滿意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
「去打工度假回來的人,找工作都要找很久,」一位28歲的上班族談起他的同學朋友,在打工度假回來之後,求職心態出現明顯變化,他說:「即使找到了,也要適應好長一段時間,要換過幾個工作才能安定下來。」
除了薪資的落差大之外,Brian也羨慕澳洲的工作與生活,覺得那才是人生!下工之後,和朋友坐在長廊,望著無際的草原,和風徐徐吹來,喝幾口啤酒,東南西北的聊起來,身心放鬆,好不愜意!大家做的都是勞力工作,不需用大腦,步調緩慢,雖然身體勞累,可是單純的動作卻充滿「療癒」!
回到台灣,工時長、壓力大,整天8小時看來看去都是機器與儀器,身心緊繃。雖然廠區也提供健身設備或游泳池,Brian卻覺得人工而虛假,只能鑽回宿舍,宅在房間裡滑手機或打怪。
「當我知道什麼是美好生活之後,很難再回到這種機器人生。」
Brian的人生,從澳洲回來之後完全卡住,像壞掉的電影從此定格,沒法往前看,只能倒帶往回看,而看的都是舊畫面。 (相關報導: 孩子想要休學去澳洲打工度假,該怎麼辦才好?呂秋遠這10點送給憂心的父母… | 更多文章 )
懷抱夢想,做自己愛的工作
對照於Brian的不適應,5年前的Sean完全是另一個典型,在去澳洲打工度假之前,他在大廠擔任製程工程師,薪資4.8萬,去澳洲2年,除了也賺到第一桶金之外,另外也想清楚自己的志向,他希望寫作可以讓他賺到薪水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