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討厭的人一起工作?職場專家給建議:能和不喜歡人把事情做好,才叫專業

剛入社會的時候,就是單純把「事」做好,位階愈高,就是要把「人」做好。(示意圖/取自Pixabay)

「老闆,我不想再跟Ellen共事了,她這個人真的太壞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也就算了,老是前言不搭後語,做事都沒個章法,我都不曉得她是怎麼升到這個職位的?」創意總監Melody 像連珠炮似的跟我轟炸,我整個頭都快炸了。

「我不喜歡她,我再也不要跟她一起合作了!」Melody又補了一句。

「妳可以控制一下妳的眼神嗎?」看著她充滿憤怒的眼神,我說。

「我沒辦法!」她斷然回答。

我想一想也對,眼神真的是沒辦法控制的,眼神是自然流露的,眼神常常透露出你心裡所想的,雖然你不見得想讓人家知道。

「妳不喜歡她,所以妳不要跟她一起作業?」我再問一次。

「對!沒有第二句話!」很少看到Melody的態度這麼堅定。

唉,我重重的嘆了口氣。這行業最難的就是「勉強」,愈高階的人愈不能逼,隨便弄個洞,都要花好大的力氣和時間才能補起來。

剛入社會的時候,就是單純把「事」做好,位階愈高,就是要把「人」做好。但不是只把自己做好就行,而是要能協助他人做得更好,形成一個團隊,共同成就。若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的偏好的話,這個公司不打內戰也難。

把普通選擇變成好結果

初階的人要選人、選客戶做,我都沒意見,畢竟他們還沒形成對人的包容性及做事的多元能力,但高階的人就沒有這個「奢侈」的權利了。

愈往上走的時候,其實黑白的空間愈少,你會發現自己不斷的走在灰色地帶,很多事已經沒有絕對的對錯了。當沒有絕對對錯的灰色地帶愈大的時候,它考驗的是你的包容力和判斷力——你怎麼樣去判斷在這個灰色過程中,把普通的選擇變成好的結果;或者原本不對的方式,讓它變成對的結果,這才厲害嘛!

爭論絕對的對跟錯,就跟小孩子告狀一樣啊。

「媽媽,他搶我東西。」

「你怎麼可以搶他東西,你要還給人家!」

小孩子爭對錯,需要媽媽來當裁判,但是工作上的絕對對錯,還需要資深的人來做判斷嗎?其實不需要!愈低階的地方,通常黑白規則愈多;愈高階的地方,灰色地帶愈大。

一條船上誰鑿了洞,有差嗎?

你自己要非常清楚這種狀況,不要動不動就說客戶有問題、策略不精準、創意不夠好、業務沒聽懂客戶的意思⋯⋯不斷證明別人不對,然後證明了一百次是自己對,但最後結果不對的時候,其實是大家都錯了啊!

在一條船上誰鑿了洞,有差嗎?船是一起沉的。

沒錯,很多時候不是你造成的問題,但你是高階者,所以責任是你的。就像外商總部在看「瑪格麗特」,他不會說業績沒達標,是你的副總沒選好、景氣出問題,或是客戶很無理。你也不能跟他說,台灣客戶有多難做,完成品拿來當提案改⋯⋯你跟外商老闆解釋,他也不會聽,因為對外商而言,那統統都是你「瑪格麗特」的責任。

養成「神一般」的專業

「妳一定要跟自己講兩件事。」我很鄭重的告訴已經做到總監位置的Melody。

第一,如果想要繼續成長,未來的空間已經沒有絕對的黑白。

第二,不要只能跟妳喜歡的人做事。專業的人是能夠跟不喜歡的人做事,還能夠把事情做好,這才專業!

能夠跟你不喜歡的人,或者和不喜歡你的人把事情做好,那叫做「專業」。但更深一層的境界是,你不但能夠和你不喜歡的人,或不喜歡你的人一起做事,還能夠和他們一起做出他們沒想到、沒做過的好作品,這才是養成「神一般」專業。

作者介紹| 黃麗燕(瑪格麗特) 

WAVE中小企業CEO品牌/領導學創辦人,前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著有暢銷書《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2019/先覺出版)。2001年加入李奧貝納集團,擔任副總;2004年升任董事總經理,2006年升任執行長,2012年升任集團執行長。李奧貝納為大中華區擁有最多領導品牌的廣告代理商,也是台灣第一家百分之百外資的廣告公司。黃麗燕以「胸襟似海,兩肩似鐵,圖利他人」為領導哲學,帶領集團連續11年蟬聯台灣第一大廣告代理商。黃麗燕對品牌的熱情無人能及,她認為如果不能愛上客戶的產品,就無法做好品牌行銷,因此要求自己與公司同仁,無論是吃的、喝的、用的,全部都要是客戶的品牌。現在,她更將這份熱情化為使命感,創辦了「WAVE中小企業CEO品牌/領導學」,幫助中小企業品牌在世界產生價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請問CEO,你可以有點人性嗎?》(原標題:能和不喜歡的人工作嗎?) (相關報導: 薪水完勝一堆上班族!北市徵才逾2千人「1職缺月薪上看8.7萬」,一鍵上網快速應徵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伊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