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焦慮程度,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走訪了解一下該國的民防設施建造公司。
BSSD Defence公司總部位於柏林,主要從事掩體系統的開發與銷售,為私人、商業和軍事用途建造「保護室系統」(protection room systems)。公司業務進展順利,生意好到令人擔憂的地步。除了一系列家庭安全設備外,該公司還提供從大約2萬歐元(合2.14萬美元)的「彈出式避難室」(pop-up panic rooms)到將近20萬歐元的全尺寸防空洞等各種產品。
BSSD技術總監馬里奧·皮耶德(Mario Piejde)表示,近年來公司接到了越來越多來自私人、消防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咨詢電話,這一上升趨勢始於新冠大流行期間。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相關諮詢量再次上漲。
「因為掩體設施相關的供應商並不多,所以感興趣的人不少,需求也不小。」皮耶德說道。「沒有人會預料到歐洲會再次發生戰爭,但不幸的是,歷史總是在重演。那些之前做過打算的人,現在已經開始著手將計劃付諸於行動。」
德國沒有可用的防空洞
這種不安的情緒似乎也已滲透到了政治圈層。6月初在波茨坦舉行的一次內政部長會議上,聯邦內政部向各州內政部長提出了一份關於為德國人「設計開發新型避難所的現狀報告」。
在發布這份報告的三個月前,代表德國14,000個地方議會的德國市鎮聯合會(DStGB)呼籲聯邦政府在未來10年內投資100億歐元用於民防設施建設,並用這筆資金恢復德國2000座冷戰時期的防空洞。
這不是一項小工程。德國聯邦公民保護和災難援助辦公室(BKK)告訴德國之聲,冷戰時期的2000個防空洞中只有579個仍被指定為公共庇護所,可容納約47.8萬人(佔德國人口的0.56%)。然而就在2007年,之前的庇護系統被廢止後,即使是這些防空洞也「既無功能性,也不能被使用了」。
BKK表示,新的防空洞設計構想目前仍在規劃階段。然而洩露給多家德國媒體的政府報告顯示,要保護整個德國人口,需要建設大約21.01萬個額外的防空洞,將耗時25年,耗資1402億歐元。
「過去35年來,民防設施建設顯然是被忽視了」,皮耶德說,但同時補充道,重啟這樣的庇護設施是可行的。
在過去的50年裡,建築基本結構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牆壁的強度、厚度以及過濾系統都有一定的標準。唯一改變的是電源供應和電池效率。
防空洞能提供多大保護?
德國威滕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經濟與安全研究所FIRMITAS所長漢斯-瓦爾特・博里斯(Hans-Walter Borries)同時也是德國聯邦國防軍預備役上校。他也認為民防問題長期以來被嚴重忽視。
但考慮到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規模,博里斯質疑防空洞在戰時實際能派上多大用場。比如俄羅斯現在擁有的高超音速飛彈,可以在2到5分鐘內從加里寧格勒到達歐洲幾乎任何城市。 (相關報導: 誰打通電話,就能結束烏克蘭戰爭?芬蘭總統:習近平願意的話,他能做到 | 更多文章 )
「現在不像二戰時期,那時人們得到警告 - 轟炸機將從漢諾威飛向柏林 - 之後還能有15到20分鐘的時間去找防空洞,」博里斯說道, 「現在能給出的反應時間極短,可能很難對整個人口發出警告。」